• 127阅读
  • 0回复

江山多娇,人物风流!——电影“新安江上”观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7-01
第8版()
专栏:

江山多娇,人物风流!
——电影“新安江上”观后
丘扬
单从形式上看,这算得是电影中的“折子戏”。三部短片,人物、情节都不复杂,但,一花一世界,都各自说明着颇不平凡的事物,确是有“折子戏”的特色。然而,又远不止于此,由于有了景物如画、而又内蕴着很强烈的生命力的那个“前奏”;由于一直没离开那一片气势辽阔、分秒必争的战斗场景;特别是由于有了在三部片子中都颇不呆板地贯串着的乐观、开朗、向上的基调;因而使得美丽的河山与英雄的人民,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其范围并不限于新安江上的瑰丽图景。编剧张骏祥同志谦虚地表示自己是在探索一种新的样式,我看,他这个创作是成功的,因为他表现了在祖国的锦绣河山上一片蓬勃发展的建设景象,更表现出了这一片景象带给人们的是多么巨大的欢乐,多么巨大的鼓舞!说的简单些,写得有感情,拍得有生命!是画,也是诗!
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整个摄制组的人员,被新安江上的壮丽景色吸引得多么厉害!这很可理解,凡是到过这类建设现场的人,都会有同样的感受。难得的是,影片没有过分热衷地去表现那些规模宏大的场面(虽然这总是最容易吸引住人的),而是从这样一大场万马奔腾般的战斗中,选出了这样三组可以由之联想起全局的精彩片断。主要地在于三组戏里的主人翁,是从各个侧面反映出了构成这一片宏伟景象本质事物——逐渐成长壮大的共产主义新风格。
比如:存在于秦雨三和闵管中这一对竞争者之间的没有忌妒、肯教肯学的友谊(“秦虎子和闷葫芦”);李莲香那种不计个人得失,把眼光放在全体利益上的宽阔胸怀(“老李师傅”);特别是广泛地发扬了群众智慧,并以之做为敢想敢干基础的童明江,以及他周围一些年轻人的峥嵘面貌(“东风楼”)等等,都是造成这个奇迹般的工程所不可缺的基石,扩大些说,也正是大跃进以来的主导思想感情,之所以说影片并不局限于表现了新安江上的一隅,理由也就在此。
影片大都是在现场,有的甚至就是在群众之中拍的,面对着这样一片本色面目的生活真实,对演员说来是个不易经受得起的考验,因为如果不是和所表现的生活同脉搏、共呼吸,演员的苍白和造作立即就会现形。现在看来是谐和的,这很可喜,说明摄制组没有在工地旁观地生活。如果在这个令人高兴的基础上再提些进一步的要求的话,那就是,是否还允许再做些更细致(当然绝对不要因而抛弃了总的格调)的加工呢?比方说再用点精细的笔触去描绘一下人物的深刻心灵;在一片明朗的阳光之下,寻求一下构图的美,让英雄的业迹,更多地具备一些诗的格调;在一些适当的时机,腾出一小点笔墨,去描绘一下新安江的美丽景色,让山川的秀色也交织在英雄的图卷之中?我看还是可以的,那将会使得这类纪录性艺术片获有更生动、更美丽的面貌。但,无论如何,“新安江上”还是跨出了成功的一步,前边这些比方,如果没有它的成功,也还是引不出来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