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钢产纪录日日刷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9-13
第5版()
专栏:

钢产纪录日日刷新
鞍钢超产优质钢材五千三百多吨
北京九月上旬钢产计划超额完成
上海钢铁战士战胜灾害赢得高产
重庆钢的日产量突破三千吨大关
新华社鞍山12日电 鞍山钢铁公司9月上旬创造了开工以来钢的旬产量最高纪录,平均每天比8月上旬多产钢一千八百多吨。钢、钢材、钢坯、冶金焦炭等主要产品上旬的生产计划都超额完成了。其中优质钢材比国家计划多产了五千三百多吨。在全公司二十四个主要生产厂矿中,提前和超额完成上旬计划的有十六个。
鞍钢各厂矿职工9月份决心创造更高的生产成就,迎接国庆十周年。他们在中共鞍山市委和公司党委领导下,普遍推广了五座大型固定式平炉职工开展技术表演赛的经验,加强了生产大协作,突破了一系列的生产关键,使生产水平不断跨上新的高峰。
完成上旬计划较好的第一炼钢厂职工,在党委书记、厂长带头下,9月初以来连续进行了各个工种的联合技术大表演,使装料、补炉、熔化、兑铁水、铸锭等各个工序的操作时间都大为缩短。在表演赛的第一天,平炉每炉钢的冶炼时间就比计划缩短了四十一分钟,一举突破了当天的钢产量计划水平。由于技术表演赛迅速地提高了工人的技术水平,攻破了长期没有解决的一些生产关键问题,这个厂上旬每天的钢产量比8月同期增产了四百七十七吨。第二炼钢厂过去处理一次出钢口需要五、六个小时;在最近的技术表演赛中,乙班代理一助手董俊英创造了用十五分钟处理完出钢口的新纪录,提高效率近二十倍。董俊英的先进经验在全厂推广后,处理出钢口的时间都大为缩短。9月上旬,这个厂每天比8月同期多产钢三百一十多吨。五座大型固定式平炉的职工,继续深入开展技术表演赛,9月上旬每炉钢的冶炼时间比8月同期又缩短了一小时二十一分钟,平炉作业率大大提高,因此超产二千三百多吨优质钢完成了上旬生产计划。各轧钢厂、烧结厂、化工厂和其他许多工厂,广泛开展技术表演后,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新华社鞍山12日电 鞍钢十三个轧钢厂的职工又提出新的增产指标:在9月份增产优质钢材三万二千吨,向国庆十周年献礼。9月上旬,他们已超产五千三百多吨提前完成了国家钢材生产计划,打响了9月夺取钢材大战的第一炮。
这十三个轧钢厂的职工在7、8两月已比国家计划增产了十一万八千多吨钢材,超额实现了他们在8月初提出的,在第三季度增产十万吨钢材的倡议指标。进入9月份,他们在党的八届八中全会伟大号召鼓舞下,进一步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增产节约竞赛。在竞赛中,各厂职工结合生产关键,大搞技术表演和生产协作,广泛推广先进经验,不断地提高生产水平。第一中板厂党委书记挂帅,狠抓生产,组织工人班班开展技术表演赛,及时地推广了竞赛中出现的新经验,因而生产水平节节上升。甲班工人在技术表演竞赛中,连续五天实现了生产“满堂红”,产量、质量、品种、成本等各项指标,都超额完成了计划;乙班工人更为出色,上旬以来,连续创造了七次生产新纪录。全厂1日到9日,就比国家计划增产了一千一百多吨优质钢板,提前一天完成了上旬计划。第一薄板厂轧钢工段职工在技术表演中,推广了甲班工人创造的新的轧钢操作方法,生产效率提高了20%左右;同时大抓设备检修,减少了设备事故,因而全厂1日到9日超过10%完成了国家生产计划。第一初轧厂、第二中板厂、第二薄板厂、轧板厂等,也由于深入开展了技术表演赛,狠抓生产关键,9月以来,生产都有很大提高。
新华社12日讯 北京市9月上旬钢的生产计划超额完成,产量比8月上旬增长41%,质量也比8月份提高。
石景山钢铁公司炼钢车间、北京钢厂、特殊钢厂三个主要炼钢单位,轰轰烈烈地开展对口竞赛,都超额完成了上旬炼钢计划。石景山钢铁公司不断改进技术操作,同时围绕钢铁生产,大抓“前后左右”,即包括原料、运输、设备和风、水、电、气的供应等工作,9月上旬的钢产量比8月同期提高了21.4%。北京钢厂和特殊钢厂上旬的日产纪录一再被刷新。北京钢厂第二转炉车间8月份平均每日吹炼五十六炉,9月7日全车间发起日产百炉的夺钢大战,结果炼了一百零六炉,创造了建厂以来的最高日产纪录。三个主要炼钢单位在竞赛中,还互相交流经验,互派优秀的技术工人和调度人员帮助竞赛对手提高炉龄,改善车间调度工作。
新华社上海12日电 上海钢铁战线职工在9月上旬虽然遇到了一次大风大雨大潮,不少转炉、平炉和轧钢设备又处在检修的情况下,但是把钢和钢材的平均日产量依然分别比8月上旬提高32%和41%以上。
高举全国转炉炼钢全面跃进红旗的上钢六厂的职工们,在“班班消灭低产,炉炉炼出好钢”的口号下,克服了炼沸腾钢的种种困难,使钢产量继续保持在日产三百吨以上。到10日止,这个厂已超额完成了上旬的生产任务。
9月4日、5日的大风大雨,给地处黄浦江边的上钢三厂和五厂的生产带来了很大威胁。大雨倾盆而下,潮水又趁势上升,两个厂的材料场上满是积水,有些转炉的炉坑里、浇钢的平板上也漏进水去。这两个厂的运输和炼钢工人,同大风大雨大水展开了顽强的搏斗。运料工人在“不论雨水多大,保证转炉吃饱吃好”的口号下,日夜不停地把料送进车间;炼钢工人们也在平板、炉坑周围筑起了一道道堤坝,把坑里的水一桶桶地清除出去,使炉子照常生产。
轧钢战线上也展开了一场紧张的搏斗。上钢二厂五车间的轧机和冷床等设备,都是在临时搭的竹棚内进行生产的。当大风雨袭来的时候,竹棚内到处是水。工人们穿着雨衣套鞋,顶着风雨,坚持轧钢生产。新沪钢铁厂一分厂的轧钢工人,9月初碰上了一种比较难轧的扁钢,但是这个厂的青年班和甲班轧钢工人互相协作,在十天内接连创造了五次高产纪录,产量一班比一班高,到10日止超额一百六十多吨完成了上旬的轧钢计划。
新华社重庆12日电 重庆市十万钢铁工业职工越干越猛,9月以来几乎每天都创造新的成绩。9月3日比1日多产五百九十一吨钢,5日又比3日多产二百四十五吨钢;9月10日,全市钢产量突破三千吨大关,创造了今年以来日产水平的最高纪录。全市9月上旬钢的平均日产量,比8月份平均日产量增长34%。
重庆市各钢铁厂职工认真学习了党的八届八中全会公报和决议以后,一致表示决心,要在9月份提前三天到五天完成全月生产计划,迎接伟大的国庆十周年。十天来,新纪录、新成就层出不穷。仅重庆钢铁公司1日至9日便出现了四百八十三个新纪录。重钢大平炉厂的职工在9月一开头就抓住缩短冶炼时间这一重大生产关键,组织全厂技术表演,开展了炉与炉、班与班的对手竞赛,因此连续创造了七点四十四分、七点三十八分、七点二十五分的冶炼新纪录,比过去冶炼时间缩短一小时到两小时。原来生产比较落后的重庆第三钢铁厂平炉车间,由于部分领导干部克服右倾松劲情绪,工人普遍展开对手赛,结果全车间的小平炉装炉量逐步提高到五十五吨以上,很快赶上了原来比较先进的重钢小平炉厂。钢铁工人们在热烈开展的对手竞赛中,还进一步加强了相互之间的协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