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挤奶员——女劳动英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0-19
第5版()
专栏:蒙古通讯

  挤奶员——女劳动英雄
  本报记者 彭逢烨
初秋,蒙古草原,草色青青,野花遍地。我们从乌兰巴托坐汽车沿铁路线往北走。铁轨伸向草原无尽的远方,像弹在天然绿毯上的一条墨线。墨线两边,不时出现白色点点的蒙古包和蠕动着的畜群。牧民们正在水草丰茂的夏季牧场上放牧,牛羊肥壮,现在正是畜膘上升、奶量增加的大好季节。
翻过几个山头,车行二百多里,我们来到巴图松布尔农牧场。这儿拔海一千二百多米,是有名的高寒地区。农牧场工人们和自然作斗争,在这里播种了蔬菜和农作物,饲养奶牛,每年以大量蔬菜和鲜奶供应首都人民的需要。工人们逐步掌握了高寒山区作物生长规律,辛勤劳动,连年增产。今年,耕地面积扩大了一半,乳牛增加到四百七十多头。现在,蔬菜和农作物长得十分茁壮,牛乳产量不断上升,农牧场充满了丰收的喜悦。
蒙古第一个劳动女英雄、挤奶员阿维尔米德就在这里工作。我们怀着羡慕的心情,来到这里访问她。
农牧场的党委书记沙格达尔同志告诉我们,全场挤奶员都在学习阿维尔米德饲养奶牛和挤奶的方法,学习她认真负责的精神。阿维尔米德所在的生产队,在党的关怀和鼓舞下,今年不仅提出更高的生产指标,而且提出了以社会主义的方式劳动、学习和生活,争取成为农牧场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劳动队”。他说,阿维尔米德生产队正在夏季牧场放牧,欢迎我们到那儿去。
从农牧场场址出发,一路上只是大片大片的新垦地;黝黑色的泥土散发着新鲜的香气。转进一个山谷后,草原另是一番景色。这儿的牧草长得更绿、更茂盛了。远处山顶上生长着郁郁苍苍的林木,草场上的溪水清澈见底,围着挤奶场,也围着牧民们的家潺潺流走。
阿维尔米德所在的生产队,就住在这个景色美丽的山水之间。下了车,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过来和我们打招呼。听说找阿维尔米德,一个圆脸大眼睛的孩子说,是找我家的。说着,便连蹦带跳地把我们领到他们的蒙古包里,一会儿就把他的妈妈找来了。
我们和阿维尔米德是第二次见面了。去年3月,她被选为党代表,出席蒙古人民革命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会议期间,代表们曾发言介绍和表扬阿维尔米德的挤奶成绩和经验。代表们开会很忙,我们在短短的休息时间见了面,谈到她挤奶的情况时,她表示要进一步提高挤奶量,来回答党的关怀。她的谦逊和朴实的态度,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年以后,阿维尔米德的挤奶量果然大大提高了,达到蒙古“劳动英雄”的水平,并且在今年7月蒙古人民革命胜利三十八周年的时候,正式获得大人民呼拉尔主席团授予“劳动英雄”称号的荣誉,成为蒙古第一个女劳动英雄。
阿维尔米德忙着把炉子点燃起来,烧好奶茶,又端出各种奶食品来招待我们。
蒙古包四周的薄毡卷起来,四围通风,很凉爽。女劳动英雄的家布置得很整洁。两张铁床上铺着毯子,床边的木柜上放着收音机和闹钟。屋子中央,铁炉子上正滚沸着奶茶。
喝着香喷喷的新鲜奶茶,我们请阿维尔米德谈谈她们的挤奶工作。
1955年她开始在农牧场作挤奶工人。那时,她还是一个年青的挤奶员,对管理乳牛的工作缺乏经验。虽然她是在草原上长大的,在自己家里也饲养过牛,但是作为一个工人,完成国家交给的任务,这还是第一次。阿维尔米德积极学习苏联和蒙古挤奶员的先进经验,并注意熟悉乳牛的生活习性。就这样,在很短的时间内,她便掌握了挤奶方法。这一年,她负责挤十一头乳牛,平均每头牛要完成一千立升的任务。结果,她超额完成了任务,平均每头牛挤奶一千零五十五立升。
从此以后,挤奶量逐年上升,每年都超额完成任务。1957年,阿维尔米德平均每头乳牛挤奶一千七百立升,第一次荣获国家最高勋章——苏赫巴托尔勋章。她所在的生产队的队员们,由于团结互助,相互学习,全队乳牛的奶产量平均达到一千立升以上,成为蒙古的第一个“千立升挤奶队”,全队得到“劳动红旗勋章”的奖励。
在党的培养教育下,阿维尔米德的劳动热情更高了。去年,她负责管理饲养的十五头乳牛,平均每头牛的产奶量超过二千立升大关,达到二千零七立升,成为蒙古挤奶量最高的人。
今年,阿维尔米德和全队的挤奶指标再一次提高。全队七个挤奶员,饲养一百零五头乳牛,要求每头乳牛平均挤奶一千五百立升;保育牛犊九十五头,要求每天增加体重四百五十克,还要贮备足够的过冬饲料。现在的情况十分良好。牛犊成活一百零五头,每天增加体重四百五十至五百克;已经打草三百五十多吨,比去年的贮备量增多了;上半年已经完成全年挤奶任务的60%多。目前正是挤奶旺季,阿维尔米德说,队员们都有信心要超额完成任务。
阿维尔米德向我们介绍挤奶的经验。她说,增加畜膘、保住畜膘,是保证乳牛产奶量的重要关键。这就需要平时注意饲养管理。尤其是严冬季节,要像关心自己心爱的孩子一样,关心乳牛的冷暖。在饲料方面,要熟悉乳牛的胃口,使它吃得香,吃得饱,这样,就有奶了。
为了熟悉乳牛的习性,生产队采取定人定牧的办法。每个挤奶员对于自己负责管理的乳牛,不仅掌握了它们的生活习性,而且还有了感情。冬天,队员们准备好乳牛必需的饲草、饲料,使它们不掉膘,继续产奶。夏天,队员们勤于更换牧场,让乳牛常常吃到好草,既要增加奶量,又要保证质量。
谈话中,一个带点腼腆的小姑娘走进屋里来。她告诉阿维尔米德下午挤奶的时间就要到了。原来她是阿维尔米德的大女儿,今年十五岁,在六年级念书。阿维尔米德说,学校里提倡学习和劳动相结合,教育孩子们热爱劳动。暑假期间,她就让女儿学习挤奶,参加劳动,为国家增加财富。女儿从放暑假后,每天帮助生产队挤五头奶牛,已经挤奶七百多立升了。
走出蒙古包,跨过小溪,我们来到挤奶场上。这时,太阳西斜,乳牛吃饱了草,乳房鼓胀着,在草场上漫步,有的就索性躺下休息。挤奶的时间到了,生产队的挤奶员们换上白衣,提着奶桶,来到挤奶场上。在这里,我们会见全队的七个挤奶员,连同阿维尔米德的大女儿,一共八个人。
场上一百多头牛,毛色不一,但都十分健壮。挤奶员们走上前去,熟悉地把自己负责的奶牛牵过一头来。奶牛驯顺地站在挤奶员旁边。挤奶员有的坐在矮凳上,有的蹲在草地上,握着乳牛的乳房,十分敏捷地挤奶。白色的奶浆,不断地流到奶桶里去。
阿维尔米德的大女孩坐在妈妈旁边,正在挤一头黑毛大乳牛,两只手不停地来回着,好像要跟妈妈竞赛一样。
紧张的挤奶劳动继续着,挤完一头,再挤一头,人们不时说说笑笑,显得多么轻松和快乐。
我问阿维尔米德,她的挤奶量已经达到劳动英雄的标准了,今后准备怎样提高。她微笑着回答说:“只有继续努力工作,把全部精力贡献给党和祖国的事业”。
阿维尔米德还有三个孩子,第二个儿子今年就要开始入学,另外两个小的,由祖母照看着。她的丈夫赫尔洛是生产队的队长,现在正领着两个队员到打草场上打草。他们每月有七、八百图格里克的收入,生活过得很愉快。(附图片)
  挤奶员阿维尔米德和她的奶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