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8阅读
  • 0回复

倪志福和他的钻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1-01
第12版()
专栏:

倪志福和他的钻头
锣鼓响了,倪志福被人群簇拥着走出厂门,汽车的马达早已开动起来,党委书记郑绍宁还拉开车门紧紧握着他的手,亲热地说:“希望你到群英会上,把钻头的经验好好介绍出去,也盼望你学回更多的先进经验!”倪志福随着周围的掌声,一眼又看到工友们送来墨迹刚干的大喜报:“光荣啊!光荣,十月北京红旗飘,群英会师在一道……”这时,他觉得一股热力传遍了全身,创造钻头的许多往事一下都涌现在他的眼前。
那是在1953年,倪志福这个在童年时就饱受旧社会折磨的青年工人来到了北京永定机械厂。面对着崭新的机器,规模巨大的厂房,态度亲切而又朝气勃勃的工厂、车间领导人和老师傅们;回想回想在帝国主义开办的工厂里当童工,以及后来在资本家工厂里做学徒忍饥挨饿受苦挨打的情形,这个二十多岁的青年怎能不对现实生活发生一股强烈的热爱,决心要用自己的双手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从此,他见到什么就想学什么,恨不得一口气把世界上的技术都吞进肚里。从钳工台到机床旁,从车间到工厂夜校,到处都变成他学习的场所。他在衣服兜里总装着几张纸,见到老师傅干活有点突出的操作,马上记下来,发现“机械工人”等刊物上介绍的先进经验也抄下来,遇到大大小小的活,总是细心琢磨,想尽办法把活干得快些好些。有一次,倪志福所在的车间接到一批很伤脑筋的活,要在一种特殊的钢材上打眼。小伙子也好,老师傅也好,都用钳工惯用的“标准钻头”去啃,老半天打不出一两个眼,大家急得满头大汗,也找不出一个办法。这天夜班,倪志福又接着干这个活。他站在一人多高的摇臂钻前,两只眼睛死死地盯着旋转的钻头,一会儿就听到钻床发出“吱吱”的尖叫声,马上把钻头退下来,一看又磨损了一大块。一个眼没打透,钻头已经磨过好多次。他想,钻孔是机械工业中的主要工序之一,钻工不必说,钳工、车工、镗工等都有钻孔的活。这个标准钻头,不止咱们中国工人用,就是世界各国也都用它。现在,它却啃不动这样的硬料。他把磨损坏的钻头都拣到一起,呆呆地楞了一会儿,回头望望眼前成堆的活,耳边似乎听到党的号召:“这是一批紧急的生产任务,一定要尽快交活。”他咬咬牙,又鼓起了勇气干下去。午夜已过,第二班的工友都已经下班,有人来约他一道回去休息,可是他好像没有听见别人说话,头也不抬继续琢磨他的活。这时,他已经试用过师傅们祖辈传下来的平底钻头,打不动眼;又试用过外国的先进钻头,也不灵;最后他抱定不攻破这个生产关键誓不休的决心,一定要改造一下这个世界各国公认的标准钻头。
从哪儿下手呢?他拿起磨坏的钻头,举在灯下仔细地观察,发现每个用过的钻头尖部和两角都被烧坏了。这个现象启发了他的思想,他想道:“为什么每个钻头都在同一地方被磨损呢?是不是这些地方的压力特别大,一个尖的面积小,承受不了,倒不如干脆把它们磨掉一点试试看。”他立刻跑到砂轮机边,把钻头上刚才被磨坏的尖部和两角都磨去,变成三个尖、七个刃的钻头,安在钻床上开动马达一试,眼看着钻头往奇硬的钢板钻进去,手扶的摇把也比以前轻快多了。一会工夫,打出一个又光又圆的眼,紧接着又打了几个眼,都挺顺利。他越看越觉得改进后的钻头对劲,恨不得一下子让天亮了,把这个喜讯告诉他师傅。
第二天清早,倪志福完全忘了通宵干活的疲困,急不可待地拿着自己新磨出的钻头找到于树森师傅,兴冲冲地说:“昨晚我琢磨出这样一个钻头,把活干完了!”
于师傅接过钻头仔细一瞧,说:“好啊!马上试试!”他们走到钻床前,安上新钻头在厚厚的钢板上连打几个眼,都痛痛快快地钻透了。老师傅惊喜地放开喉咙嚷了起来:“成呀!这个钻头解决了咱们车间的大问题。”车间好多工友都围上来看。这个说:“钢料打眼再不愁啦!”那个说:“这个窍门不错呀!”
这个消息立即传遍了全车间。车间党支部和主任商量着召集工段长、老师傅开会,决定总结倪志福创造新钻头的经验,并且鼓励他说:“不要怕自己技术水平低,你看钻头怎样磨好就怎样磨,磨出你最理想的。”倪志福感到有党的支持,胆子更大了,信心更足了。每天饭也不想吃,觉也不愿睡,下班后就到废料堆里找些废料试验钻头。有时,他看到生产时间钻床都忙,索性就等夜晚试验。这样连续钻研了一个多月,在于树森老师傅的帮助下,反复地试验,多次地改进,他才摸索出自己创造的钻头磨制规律,把新型钻头的几何形状定下来了。
在我们的社会里,任何人的点滴创造、革新都会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千方百计把它总结起来,推动更多的人和革新者自己创造出新的成就,朝着更大的胜利前进。倪志福创造出新型的钻头,自己只知道好用,提高生产效率,却摸不透这里面包含着什么科学道理。这时,工厂党和行政组织指派工程师和北京工业学院派来的金属切削教研组的教师,共同帮助他总结经验。经过科学鉴定和生产实践证明:倪志福创造的钻头比国际上使用的标准钻头具有许多优点:耐硬度高,不但钻孔快,还能延长钻头的寿命,适合加工各种钢料;因为钻头上有三个尖来定位,钻出来的孔不易歪斜。经过这次鉴定后,由有关领导部门把它命名为“倪志福钻头”。这个钻头的出现,为钻孔工作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飞速提高了生产效率,立即成为机械工业中的一项重大的革新。
“一个人好,不算好汉,大家都好,才是英雄。”这一工人阶级的伟大胸怀,在倪志福的身上也表现得十分鲜明。他创造新型钻头的经验总结出来了。为了介绍经验,几年来,他踏遍了大半个中国,到齐齐哈尔、沈阳、重庆、武汉、湘潭、上海等地工厂,登门送“宝”。如果有人到工厂来学习他的经验,他恨不得一下子把别人教会,让自己和大家一起把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得更快更好。一次,有个机械厂的工人来参观,正赶上倪志福在干打眼的活,一边看一边惊叹地说:“真稀奇,打眼怎么这样快?”倪志福当即耐心地向他们讲解这个新型钻头的特点和磨法。这些参观的工人高兴极了。他们说自己厂里正碰到一批难做的活,准备马上拿这种钻头回去试试。倪志福站在车间送走他们时,心里暗暗想:“要是这个钻头真能帮助他们突破生产关键就好了。”不久,好消息果然传来了。那个工厂采用倪志福钻头的经验,保证提前完成了生产任务。又一次,崇文机械厂钳工在制造长毛绒机零件的铸铁活中试用了“倪志福钻头”,一下子吃刀量就比普通钻头提高一倍多,钻床的转数也增加60%以上,打一个眼的时间由过去的一分十二秒缩短到十二秒,提高效率五倍。就这样,倪志福的钻头像长了翅膀一样,在国内许许多多的工厂传播开来,同时也被介绍到苏联。苏联马利歇夫工厂的工人在加工内燃机的许多零件时,采用倪志福设计的刃磨几何形钻头,钻孔速度加快一点五倍。这些消息传到倪志福耳里,鼓舞着他更加立志前进,虚心钻研了。
一次,倪志福到上海一个工厂去介绍先进经验,工人兄弟们热烈地欢迎他。突然从人群中挤出一个小伙子,拿着本厂工人创造的一把分屑钻头,对他说:“咱们比比看好吗?”倪志福欣然同意了。这时两旁站着密密麻麻的人群,大家都聚精会神地紧盯着他们两人手下飞旋的钻头,只听得机器声隆隆响,铁屑滚滚纷飞,看来两把钻头真是不相上下。不一会儿,他俩把钻头都退出一比较,倪志福的钻头亮晶晶的完整无损,可是那把钻头刀刃已经磨损了。这时,那个小伙子走向前紧紧握着他的手,满腔热忱地说:“我们一定向你学习,向你学习:”倪志福也诚恳地回答说:“事实上我也向你们学习了。”
党的八届八中全会发出伟大的战斗号召,全国人民掀起跃进的新高潮。倪志福这时也下定决心继续改进自己的钻头,为贯彻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作出更大的贡献。有一天,倪志福接到一大批铁板的打眼任务。他便决定在实践中继续改进自己的钻头。他拿着钻头一会儿走到钳工台前锉几下,一会儿又安在钻头上打眼,他回忆起自己在推广经验中听到看到的许多工人同志的意见和经验,经过反复摸索、试验,终于在钻头上开出两道分屑槽,把负前角磨成了正角。结果,提前完成了这一批活的打眼任务。用这新钻头干了一班活,连磨也没磨。不久前,北京工业学院的教师们对倪志福改进后的新钻头又进行了初步的科学鉴定,证明这种钻头比改进前的钻头寿命可以延长一倍左右,切削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不管钢料或铸铁活都能发挥出它的威力。
在创造新钻头的过程中,倪志福深深地体会到党的领导与关怀,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鼓舞,以及工人同志们的智慧和帮助,是推动自己创造、革新的无穷无尽的源泉。1958年,他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他的阶级觉悟进一步提高,在党的领导和支持下,继续制造了一个油标划线盘,作到划线不用对尺、不用计算,使划线效率提高一至两倍,精度提高到零点零五毫米;造了小型万能划线台,不用角度尺和弯尺,就能准确地进行各种角度、方向的划线。他还改进出喷枪喷粉、不停车换卡头工具等,代替了手工操作,作到生产的快速化。目前,他和他的小组提出了“立雄心怀大志,作坚定的促进派”的口号,决心向着更远大的目标奋勇前进。    孙世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