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0阅读
  • 0回复

魏高厚苏广铭大显英雄本色 魏高厚元旦一天干完一年的工作量 苏广铭八小时完成八十二小时工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1-02
第1版()
专栏:

魏高厚苏广铭大显英雄本色
魏高厚元旦一天干完一年的工作量
苏广铭八小时完成八十二小时工作
据新华社重庆1日电 本社驻重庆记者报道:重庆长安机器厂的铣工魏高厚,今天实现了十二项重大技术革新建议,完成了相当于一年零两天的工作量。
今晨,我们穿过浓雾,来到了魏高厚所在的车间,看看他用怎样的气概敲开1960年的跃进大门。走到魏高厚的机器旁边,只见他穿着一件丝绒汗衫,满面红光地正举起鎯头,敲打铣床上的老虎钳搬手。一台光洁如镜的活已经铣制好了。魏高厚灵巧地把活搬下机床放好,随手又拿起一个毛坯安放在老虎钳口,用力摇了两下机床摇手,只见刀盘飞速旋转,金色的火花四处飞溅。魏高厚上好这部机床的活又忙去管理另一部机床。这时,我们问魏高厚:“你今天打算干多少活?”他笑了笑,没有立即回答。但是旁边的几个车间干部和工人,连忙告诉我们:“他,早打定了主意,要在今天一天干完相当于一年的工作量。”
今天,魏高厚在别的职工协作下,接连实现了十二项革新建议。制造元车零件刀架卡爪,原来要经过锻造、回火、铣、钻、攻丝等十一道工序,一人一天只能做六件,今年生产七百台元车任务所需的这种零件,一个人需要一百一十五天才能完成。魏高厚建议把制造这种零件的方法改成精密铸造以后,缩减了八道工序,一个人只用三天时间就能完成。原来加工螺丝眼子要用很笨重的三爪加头夹住,需要一个个地对正,上下活很慢,一天最多能作六十根;魏高厚运用了从全国群英会上带回来的先进经验,把加工这种零件的方法改成“不夹活打洋冲眼”,结果一天就加工三百二十八根,提高效率六倍。
据新华社哈尔滨1日电 曾出席全国群英会的哈尔滨车辆厂老铣工苏广铭,在元旦第一班八小时的生产时间里,干完了八十二小时又十二分的工作量。与此同时,他还实现了五项技术革新,并且帮助别人实现一项技术革新,使生产效率分别提高两倍到八十八倍。他在新年开门红的第一班生产中创造的成绩,再一次超过了他以往创造的生产纪录。
当1960年新年的钟声响过之后,苏广铭立即开动了机床。一项革新的技术便展现在人们眼前:四把铣刀在同一个机床上同时旋转起来,铣制着在一个“蜂窝式卡具”上卡着的四趟共一百七十六个轴箱双头螺丝。纪录员看着手表,一分一秒地计算着,只计算到十一分十五秒的时候,这批轴箱双头螺丝,每一个都割出了两毫米的一道槽,完全按照质量标准完成了铣制加工的这道工序。这时,工厂党委书记崔玉听到喜讯,赶来祝贺老英雄打响了今年开门红的第一炮,祝贺他这项新的革新技术的成功。苏广铭的这一革新,使生产效率提高了八十八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