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6阅读
  • 0回复

新疆东部重镇——哈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1-02
第2版()
专栏:

新疆东部重镇——哈密
新华社记者 王安
火车驶过了千里河西走廊,再搭汽车穿过几百里人烟稀少的戈壁沙漠,就到了泉水淙淙,园林成荫的哈密。哈密是新疆东部的重镇,是戈壁沙漠里的一粒晶莹的珍珠。
几次寒潮,已使它复盖上一层厚厚的白雪,气温降到零下二十度左右。但是,这里却仿佛没有冬天,到处是一片热气腾腾的建设景象。城外,田野里红旗招展,水利工地上忙个不停。进入市区,马路两旁新修起的房屋附近,到处都堆积着砖瓦木石等建筑材料。长鸣着汽笛的火车在这里卸下一列列支援边疆建设的器材,又从这里装上石油、木材、天然碱和各种土产特产运往内地。白天车马喧腾,入夜灯火辉煌。兰新铁路的通车,像东来的春风,吹得哈密的建设花朵更加万紫千红,生机无限。千年古城正在一日千里地发展成为新兴的工业城市。
一个土生土长的哈密人,当他离家一年之后,今天又回到这里,也会一时辨不清方向。一年多以前,哈密城里聚居着汉、回、维吾尔、哈萨克等十三个民族一万多人,今天已有十万人了。一年多来,哈密新建房屋面积有二十五万多平方米,等于好几个旧哈密城的房屋建筑面积。早先被叫做北沙窝的城北,原是一片沙丘,只有几户人家零落地散布在沙丘边缘。现在,这里已开拓出一条七公里长三十二米宽的大马路,直通火车站。马路两旁竖起了哈密剧院、哈密饭店、邮电大楼等许多高大楼房,出现了商店、仓库、工厂等崭新的建筑群,成为新市区的中心。1959年哈密仅新建的饭店、旅社就有十一处,加上原有的已能供应七千人食宿,差不多能容纳解放初期全城的人口。现在还有许多新房正在修建,高高的脚手架上,戴着皮帽子的工人,正在紧张地工作。
1958年以前,哈密的建筑工人还不到三百名,现在将近六千人了。但是,还远远不能满足目前冬季施工的需要。新市区西面,以火车站为中心,出现了一个新兴工业基地的雏形。高大的厂房,烟囱一个接着一个。尖尖墩原来是芦苇丛生、野狼出没的乱坟岗子,现在这里已经建起了现代化的钢铁、发电、机械、水泥、面粉和铁路附属工厂等二十多座工厂。哈密钢铁厂正在一边生产一边基建。在它的旁边,一座新发电厂的主厂房,烟囱刚刚落成,工人们正在积极准备安装汽轮发电机组。一年来,哈密的电力已经增加了将近十倍,等于解放前的三百八十倍,而这个新电厂投入生产后,仅一台机组发出的电,就比现在全市的电力还多。从尖尖墩继续西行,就进入三道岭煤矿区。早先这里只有几户人家,现在已有七千人。新建成的一对年产四十五万吨的机械化煤井,刚投入生产,另一对同样大的矿井和一处产量更大的露天煤矿又准备动工了。一条伸入矿区的铁路支线也正在紧张施工。这些工程完成后,这里出产的煤不仅满足当地需要,还可以大量支援邻省工业建设。
以哈密为中心的这片绿洲上,自古以来就因产哈密瓜名闻全国。目前,各人民公社社员正冒着风雪严寒,开荒、积肥和大修水利,他们计划1960年扩大耕地面积十一万亩,除了为急速增长的城市人口增产粮食、蔬菜外,还要种植更多的哈密瓜,通过火车运往全国各地。(附图片)
12月31日兰新铁路通到哈密车站,各族人民都赶来看哈密站上的第一次列车。 新华社记者 李义芳摄(传真照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