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一年巨变——记江西广丰县双桥煤矿的成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1-10
第6版()
专栏:

一年巨变
——记江西广丰县双桥煤矿的成长——
1958年大炼钢铁以前,江西广丰县双桥乡只有三个“小煤洞”,日产量不过五、六吨。可是,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内,他们依靠群众,自力更生,从小到大,由土到洋,不断地发展、提高,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初具规模的小型煤矿,采煤效率成倍地增长,由亏损逐步转为盈利。一年来已上缴利润达十万元。
依靠群众自力更生
双桥煤矿由三个“小煤洞”发展成为一个小型煤矿,不是没有困难的。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材料、工具缺乏和资金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有的人说:“偷鸡还要一把米,没钱、没东西那能办煤矿?”矿党委针对这些思想,及时组织职工学习了有关增产节约的文件,使全体职工进一步明确了勤俭办企业的重大意义。群众说:“大家一条心,黄土变成金,不当伸手派,定把矿建成”。矿里没有采煤工具和照明设备,职工们就把家里闲置不用的灯、锤、洋镐和小辘辘等拿到矿里使用。没有坑木,就从过去报废的矿井中,回收了坑木一百五十多立方米,在保证安全生产的条件下,分别加以利用。没有资金,就采取“以矿养矿”的办法,把生产上获得的利润投入基本建设,作为扩大再生产的费用。就这样,自力更生先后建成了十一对小井。另外,还有年产五万吨和十万吨的矿井各一对正在加紧建设。
土洋结合大搞革新
为了改进矿井生产面貌,减轻笨重劳动,提高生产效率,他们坚持先土后洋、土洋结合的方针,不断地进行了矿井的技术改造工作。
在工具改革刚刚开始的时候,少数干部对于矿井改造是存在着神秘观点的。他们说:“不是秀才莫教书,不是屠夫莫宰猪”、“搞煤矿不像种庄稼,改革工具是外行。”矿党委立即组织职工鸣放、辩论,从而破除了迷信,鼓舞了职工的创造热情,在全矿掀起了一个群众性的技术改造运动,全矿职工共提出革新建议五百二十多件,对掘进、采煤、提升、通风、排水和运输各个生产环节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他们把提升绞车安上滚珠加大轮盘以后,由原来每小时提煤四十篓,提高到八十五篓,自己动手改装车辆,实现了矿内运输车子化,提高运输效率三、四倍。
过去,双桥煤矿井下排水都是手工作业,井下的水全靠人工一桶一桶地往上提。在这种条件下,往往造成雨季产量急剧下降,甚至停产的现象。为了改变这一情况,矿党委提出了“决战春天雨季关,确保产量翻一番”的口号,组织与发动广大职工群众采取“堵裂缝、平地面、开排水沟”的办法,加强防水工作。同时,采用绞车提升,加大提水吊桶,在条件适合的地区,把人工提水改为自流排水,从而战胜了雨水的威胁,保证了雨季正常生产。
大搞革新的结果,全矿从八百名职工中抽出了三百四十八人支援农业生产和其它工业建设。煤炭产量却由二十九吨上升到一百一十吨。
发展生产改善生活
随着生产的不断跃进,职工的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为了贯彻执行一手抓生产、一手抓生活的方针,矿党委认为要搞好基建生产,职工的生活福利也必须同时搞好。因此,发动职工利用业余时间,新建和修理了十八间房屋、三百七十四个木床。现在全矿养了一百多头猪、五十多头山羊、二百多只鸡,还养了牛和蜜蜂,种了七十八亩蔬菜,基本上满足了本矿职工生活的需要。此外,还成立了理发室、缝衣厂、医疗室等。职工生活改善了,生产干劲也更大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