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9阅读
  • 0回复

向少年儿童介绍几本寒假读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1-27
第8版()
专栏:

向少年儿童介绍几本寒假读物
“空军英雄杜凤瑞”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林毅、王启夫等同志写的“空军英雄杜凤瑞”。它生动地叙述了为保卫祖国和人民英勇牺牲的年轻的空军英雄杜凤瑞同志的短短的一生。
杜凤瑞同志出生在贫苦的农家。当他八个月的时候,严重的旱灾逼得他父母只好用筐子挑着儿女离开了家乡,四处讨饭,受尽了折磨。杜凤瑞十岁就去地主家扛活抵租。他好比一只小羊掉进了虎穴,受尽虐待和欺凌……成天价挑水、打柴、放牛、运货……累死了也没人可怜。苦难生活在童年的凤瑞心灵里,就种下了阶级仇恨的种子。家乡一解放,十五岁的杜凤瑞就甩掉了给地主放牛的鞭子,毅然决然地参加了解放军。在三年多的革命军队的生活里,他屡次立功。战争锻炼了他的坚强的革命意志。
1952年,十九岁的杜凤瑞被选调到航空学校学飞行。穷孩子出身只认识三百来个字的杜凤瑞,为了实现建设人民空军,保卫祖国打击敌人的伟大理想,艰苦地学习着,夜里偷偷地在厕所学习,在被窝里学习……终于在1953年秋天,能够独自一人驾着飞机飞上天了,成了一个坚强的空中战士。
年轻的杜凤瑞,在思想上对自己的要求也非常严格。他要求自己确立坚定不移的革命人生观,处处为党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着想,具有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风格,能够为党的利益,为集体的利益,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生命。这时的杜凤瑞,已经是一个听党的话,决心朝着党所指引的方向前进的共产主义战士了。
在保卫祖国的战斗中,杜凤瑞实践了自己的诺言——为祖国贡献了他的年轻的生命而永垂不朽!
这篇生动的故事,指出了我们应该怎样向空军英雄杜凤瑞学习。这是一本小朋友们都应该读一读的好书。
不留地址的红领巾
“不留地址的红领巾”是一本包括二十四个短篇的生活小故事集。表现了少先队员为公忘私、舍己为人的优秀品质;描写了小朋友们互相学习、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集子里还有一部分是写青年人如何以冲天干劲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老年人又怎样兴致勃勃地迎接新的生活。这些故事形式短小活泼,内容通俗易懂,适合小学中年级学生阅读,也可以讲给学前儿童们听。
小马倌和“大皮靴”叔叔
这是电影“中华女儿”的编剧颜一烟新近为孩子们写的一本书,内容描写抗日联军中一个小战士的成长过程。
小马倌姓江,爸爸叫日本鬼子抓了“劳工”,妈妈也被鬼子踢死。八岁的小江,当了小长工,给地主放马牧羊,成天在山林里钻,磨练出一身胆量和打野物的本领。当抗联战士第一次在山林中发现他时,他完全是个野孩子:蓬头赤脚,又瘦又黑,身上缠着兽皮,怀里揣满石子,翻山爬树如走平地,打石子百发百中。部队收留了这个野孩子,可是,当晚他就逃掉了。第二次,战士们又在山林中碰到小江,并且把他从老虎口中救下来,抬着他走了几百里,给他治伤。小江自失去亲人以后,第一次尝到人间的温暖,他终于留在部队里。在革命部队教育下,他慢慢懂得了革命道理,出色地完成了侦察任务,拿出全身本领,参加了一次次的战斗,最后成为光荣的共青团员、优秀的战士。
“红色少年”第七集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英雄模范,永远是少年儿童们敬仰、学习的光辉榜样。第七集中“展翅高飞”、“真正的矿工”两篇特写,记述了勘探英雄阳裕德和矿工高文忠的模范事迹。英雄们不畏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对少年儿童的成长将产生深刻的影响。这一集还刊登了两篇苏联少先队的故事,文中歌颂了苏联少年英雄们忠于革命的品质,和机智勇敢的忘我精神。这些故事都短小朴实,具体生动,对培养少年儿童的爱国主义思想和革命斗志,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