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4阅读
  • 0回复

在党委大力支持下组成“三结合”试验小组 鞍钢制成连续铸管机 一年半中失败三百八十一次,八道工序终于实现机械化自动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2-01
第2版()
专栏:

在党委大力支持下组成“三结合”试验小组
鞍钢制成连续铸管机
一年半中失败三百八十一次,八道工序终于实现机械化自动化
本报鞍山31日电 鞍钢铸管厂职工经过三百八十一次的失败,终于创造成功了具有先进水平的连续铸管新技术,使原来手工操作占60%的铸管生产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
鞍钢铸管厂试验成功的连续铸管法,是利用他们自己设计制造的铸管机代替原来铸管生产过程中的砂型、芯子和除砂等八道手工操作工序。采用这项新技术新设备以后,只要从上面往铸管机里倒铁水,铸管机便自动地把管子铸出来,连续倒铁水就可以连续出管子。而且在一定的范围内要多长的管子就能铸多长的管子;如果换一下结晶器,就可以根据人们的意志,铸出口径不同的管子来。连续铸管比砂型铸管产量可提高两倍多,管子的质量很好,承受水压的能力,提高一倍以上,同时,还从根本上改善了劳动条件。
在这以前,鞍钢铸管厂一直是采用砂型铸造法生产管材,由于这种生产方法工序繁复,因此生产效率一直很低。几年来他们虽然采取了许多技术措施,进行过一系列技术上和设备上的改革,但是,管材产量仍然提高得不快。在1958年大跃进当中,工人们提出了试验连续铸管机的建议。工人的建议得到了工厂党委的大力支持。在党委的直接领导下,组成“三结合”试验研究小组,进行试验研究。在全厂职工配合下,从设计铸管机开始,历时一年半,前后经过三百八十一次的失败,最后终于创造成功。连续铸管的试验成功,是破除迷信思想、敢想敢干的结果。他们开始设计铸管机时,只有一张从画报上剪下来的画片,画着一个设想的连续铸管机,至于机器里结构是什么样,怎么样才能把管子铸出来等等,真是连一点边都揣摸不到。早在1953年,工厂里曾经有一位工程师根据这幅画片,曾设计过一台连续铸管机,结果失败了。设备检修班长,老铁工胡恩善并没有被困难吓住,他运用自己十八年实践的经验,根据原来砂型铸管的原理,在其他工人和技术人员的帮助下,把铸管机设计出来了。接着胡恩善又从废铁堆里找来旧管子,旧牙轮等废旧材料,车工班的车工们,用当时仅有的皮带机床、把铸管机给加工出来了。第一次试验时,铸出来的虽然是个管子头,可是人们都信心十足地说:能铸出管子头来,就不愁铸不出管子来。试验连续铸管的过程,也是不断地进行思想斗争、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试验开始,困难就接踵而来,先后试验了二百多次,铸出来的还是个管子头。原来就信心不足的人,这时已经失望了。主张赶快收兵。可是一些老工人却从多次失败中看到了成功的因素,他们认为失败一次,就是向成功前进一步,主张坚持试验,不成功不罢休。这个工厂的党委大力支持了这项新生事物,党委书记亲自主持,分析研究过去失败的原因,从中找出进一步试验的对策。这样,最后终于获得了成功。
连续铸管的试验成功,是工人们鼓足干劲、不辞辛苦的结果。为了及早试验成功,许多参加试验的人,早晨顶星星来,晚上顶星星走,就是夜里在床上睡觉,还常常梦见试验连续铸管。试验小组组长、老铸工张锡安,经过几夜苦思苦想,从回忆三百多次试验经过中,找到管子一拉就断的原因。他们在试验过程中,开过几百次技术研究会,大家用自己的心血和经验,攻克一百多个技术难关,命令铸管机按照人的意志,连续不断铸出管子。随着连续铸管机技术的成功,一套完整的连续铸管设备也诞生了。铸管机和它的附属设备、结构都很简单,一般机械工厂都能制造。现在鞍钢铸管厂正赶制四套连续铸管机,用来把原有的一个旧法铸管车间,装备成现代化的连续铸管车间,保证今年铸管生产实现比去年更大的跃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