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3阅读
  • 0回复

江苏平原大量营造用材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3-30
第4版()
专栏:

江苏平原大量营造用材林
他们取得的经验是:政治挂帅,大搞群众运动;正确处理粮食、经济作物和造林用地的矛盾;以种苗为中心,一手抓发展,一手抓丰产;长短结合,以短养长;造林规模大中小相结合,实行就地生产,就地供应。
本报讯 江苏省在去冬今春绿化造林运动中,大力发展用材林,为平原地区多快好省地解决木材自给创造了很好的经验。
江苏省基本上是个平原地区,历史上林业生产基础很差,所需木材绝大部分依靠外省供应。
为了迅速地从根本上解决木材自给的问题,中共江苏省委早在1958年就提出了发展林业特产的远景规划,要求到1962年全省用材林面积达到八百万亩。这个规划大大鼓舞了全省人民,他们在省委和各级党委的领导下,树雄心、立大志,高举总路线红旗,充分发挥人民公社的优越性,大力发展用材林,取得了很大成绩。仅去冬今春全省就营造了用材林一百六十三万亩,占十年来营造用材林总面积的40%。现在全省用材林总面积已达五百九十万亩。这些用材林按栽后十年到十五年成材,每年能采伐四十万到六十万亩,平均每亩(包括以往一部分稀植的在内)以生产木材十个立方米计算,每年就可生产木材四百万到六百万立方米,比全省现在全年木材消费量还增加三倍左右。加上竹子、灌木、纤维板等代用木料,这样,在十年左右的时间内,有可能基本上达到用材自给。如果能够如期实现省委规划的话,江苏省的木材自给问题就可以根本解决。
江苏各地在大力发展用材林中,贯彻了以粮为纲,全面安排,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合理安排了粮食、经济作物和林业的布局,正确处理了发展用材林与发展粮食生产、经济作物争地的问题。江苏省虽然平均每个农业人口仅有二亩左右耕地,但还有一千四百多万亩宜于植林的荒山、荒地、荒滩,潜力很大。于是,各地就把荒山、荒地、荒滩、作为发展用材林的主要阵地。这样,不仅保证了不缩小耕地面积,而且由于开荒造林,实行林农间作,还扩大了耕地面积,促进了粮食和经济作物的发展。
为了高速度地发展用材林,各地认真贯彻执行了省委提出的“以种苗为中心,一手抓发展,一手抓丰产”的林业生产方针,大抓种苗、大抓发展,加强了林园的抚育管理,促使林木迅速成材。
怎样发展用材林的林场和人民公社,减少造林投资,和解决林木成材以前的经济收益,是高速度、大规模地发展用材林的一个重要问题。各地除了贯彻自采自育的原则解决种苗,大大减少国家和公社投资以外,在全省范围内普遍推广了“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方法。各地在发展用材林中,大搞多种经营,使当年就有收益的多种经营与多年才有收益的用材林生产结合起来,以多种经营之“短”,养用材林之“长”。据不完全统计,全省一千七百多个国营和社、队营的林业特产场圃,由于采取了“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方法,其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场圃在一两年内就做到了粮食、资金、肥料、饲料等自给。
在营造用材林的规模上,各地根据国家建设、人民生活的需要和本地区的具体条件,本着就地生产、就地供应的原则,实行了以大为主导、大中小相结合。各地利用荒山、荒地、荒滩兴建了几万、几十万亩面积的大型基地。各地在搞大型用材林基地的同时,还充分利用“四旁”零星土地搞中、小型用材林,以解决公社用材和人民生活用材的需要。目前,各地正抓紧春播前的大好时机,开展了以营造用材林为中心的绿化“三荒”突击运动。(附图片)
江苏海门县德胜公社青年绿化突击队的社员们,正在通海公路两旁植树。 任克摄(新华社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