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生产第一线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6-20
第6版()
专栏:北京通讯

生产第一线见闻
本报记者 徐炳忠 邵泉
6月13日清晨,我们来到了京西木城涧煤矿。这里矿工们精神抖擞,往来忙碌,呈现一片紧张而热烈的战斗气氛。可是,办公大楼里却显得相当宁静。领导干部和科室人员,都深入生产第一线到井下去了。小问题 大关键
来到井下,碰上了副矿长安步闾,他正在考虑一个新的问题:现有工作面上的原煤很快就要采完了,但是岩石掘进速度还没有相应的提高。副矿长深入第一线的主攻目标就是掘进。
在掘进队,几部风钻发出达达的吼叫声,钻工们不时停下来搬弄着开关,试量风力的大小。安步闾从工人手中接过风钻,发现有的螺丝松了,用铁丝绑着;风管漏风,风力很弱。工人们说:“大零件倒有,小零件一时却领不到。”安步闾心想,掘进速度提不高,原来问题就出在这里,零件虽小,影响却大,“小问题”是个大关键啊!他问明了情况以后,马上就走出矿井,到机电修理车间去了。
原来,机电修理车间注意了生产大型备件,却忽略了小零件的制造。安步闾立即决定抽调一台小车床和两名工人,专门负责小零件的生产。三天以后,六部带“病”工作的风钻都修好了。全矿每天岩石进尺,立即由八米提高到十四米以上。
像安步闾一样,这个矿的三十多名领导干部,都深入现场具体解决问题。总工程师、工会主席分别带领工作小组,帮助工人总结推广新采煤法的操作经验,运输段长到井下检查电车轨道,组织人力把三十处不合格的地方修好。就这样,全矿夺得了大面积高产,1至14日超额12.4%完成了国家计划。并且在6月3日,提前完成了全年国家计划的一半。
要吃饭得先做饭
回采十七组的巷道里,班长高凤友正在给矿工们部署一天的任务。有的去钻眼,有的去运料,有的去放煤,……最后剩下一名新来的工人没有分配工作,他是矿里的副总工程师赵玉祥。高凤友看了看副总工程师,正想让他去干点轻微活——照管漏煤眼。这时,赵玉祥却先开了口:
“高师傅,西坡巷道得派几个人去掘进吧?”
“今天人不多,以后再说吧!”高凤友随口应承着。
“这里的煤还有几天就采完了,要是现在不掘进巷道,以后新的采煤工作面准备不出来,接替不上,生产就会受到影响。咱们得走一步看两步才行呀!”赵玉祥想到党委书记的话,改进生产管理,组织好工作面的接替,是夺取6月高产的重要关键,于是就毫不迟疑地对高凤友提出了建议。
高凤友本来一心想多出煤,不打算分出人力去掘进巷道。经赵玉祥一说,就走到西坡巷道察看去了。
赵玉祥找到同来的两名干部,也来到了西坡巷道。他对高凤友说:“你的人不够,我们三个人包了这活吧。”说着就动手干起来,他们一连工作了六小时,掘进了一米多。
这件事使高凤友深为感动。事后,他向党支部检查了自己只顾本班多出煤、忽视生产准备工作的片面思想。在党支部的帮助下,他和三班共同制订了采煤与掘进的进度图表。他说:“咱们不能光吃饭,还得先做饭。”这句话,现在成了三班工人的口头禅了。
“关门防贼”
党委书记赵文焕刚刚在一个现场解决了生产关键,又急忙地赶到另一个现场。他像一个管家人一样,关心着每一个工人,关心着巷道里的一钉一木。他仔细地打量着顶棚,观察着每一根支柱,心里想:“今年全矿没出过重伤事故,轻伤也大大减少。眼前又是高产战斗,大家都盼着多出煤,在这样的时刻,最容易麻痹大意,忽视安全。当领导的,头脑可要特别清醒。……”
他一边想,一边走,来到了一段五组。这个小组是全矿的安全标兵,两年多来,连个轻伤事故也没发生过。不久以前,这个小组在赵文焕亲自领导下,成功地推行了“三无工作面”新采煤法,6月份以来,全组每天产煤量从八百吨左右提高到一千吨以上。赵文焕看见巷道里支柱架得整整齐齐,心里暗暗夸奖。这时,他拐进一条不为人注意的支巷里来。新工人马二铁正在砸碎大块煤,在他身边不远的地方,一块搭在两根支架上的大石头,从支架当中露出了头,赵文焕一眼就看到了。
“二铁!这块石头,安全吗?”
二铁站起来看了看回答说:“不安全”。
“为什么验收时没发现呢?”
“咳!我们疏忽了。”班长郝善方走过来,仔细检查了一遍,不好意思地说:
“要是出了事再处理可就晚啦!咱们不能等贼跑了再关门呀!”赵文焕说完,就往别组检查去了。他知道不用多讲,只要一点明,工人们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办。
当他再回来的时候,石头下面,果然已经架上了一根粗大的木梁。赵书记“关门防贼”的思想,在工人中就很快传播开来了。
联合办公
领导干部下井以后,办公室的人员显著减少。可是,生产管理工作反而加强了。往常,每月上旬的生产表报,要到13日才能报出去,而6月上旬的表报,在11日就送到了党委书记赵文焕的手里。当科室干部在早晨十一点钟把旬报指标报到矿务局办公室的时候,局里的同志又高兴又奇怪。他们打电话来问:“你们这次怎么报得这样快?”
原来,在领导干部亲临前线的同时,科室干部也研究了在新形势下改进管理工作的问题。计划、调度、工资、材料、会计等六个科室的干部,提出了“一天工作半天完、半天工作在前线”的口号,决定每月逢一逢六,举行联合办公,共同制订作业计划,进行经济活动分析,制作旬和月的报表,……以便集中大家的智慧,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更好地帮助领导上组织生产。
6月11日,是第一个联合办公日,会议室的长桌子周围,坐满了人。六个科室的十六个干部,带着资料和计算机,集中到一起赶制上旬的报表。有的进行计算,有的核对数字,有的刻版油印,有的忙最后一道工序,把表报装订成册。计划科和材料科原来相隔一里多路。每月到这个时候,两科的统计人员,早就频繁地打起电话来,有时电话里报错了数字,有时电话打不通,还得跑路。现在,他们坐在一块,要个数字,一句话、一伸手就解决了问题。四个小时之内,三千零五十八个旬报数字,都准确地计算填报出来。在新的大跃进形势下,科室工作也变成“一条龙”了。(附图片)
井下采煤多了,怎样把煤及时运出矿井呢?调度室主任来和工人们一起抢修坏煤车
新华社记者 安康摄
新工人宿舍是矿领导干部常来的地方。这是矿党委书记赵文焕(右一)和新工人在一起座谈
北京市京西煤矿木城涧矿原来岩石掘进落后于回采,副矿长安步闾(前左二)来到岩石掘进十八组,和工人共同研究改进掘进方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