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阅读
  • 0回复

听党的话,无往不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7-01
第8版()
专栏:党委书记手记

听党的话,无往不胜
中共安徽滁县县委第一书记 萧华
一切工作,听党的话,就无往不胜,无坚不摧,否则就会一事无成。在我们的革命斗争中,无数的事实说明了这样一个真理。
我县滁东公社范郢生产队支部,在坚决执行党的工作任务中是一个比较出色的支部。他们坚决相信党,紧紧地依靠党的领导,不论在什么时候,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对党的方针政策总是坚定不移地去贯彻执行,千方百计不折不扣地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因为党支部模范地执行党的指示和决议,在社员群众中也形成了这样一种优良作风:人人听党的话,党指到哪里,他们就到哪里干。因而各项工作,总是开始得早,结束得快,事事主动,步步提前。全队的社员,政治情绪非常饱满。
滁东公社高郢大队范郢生产队,在滁县皇道山半腰的岗地上,中部隆起,四周低陷,丘陵起伏,土地贫瘠,是全县有名的穷队。全队一千六百亩土地,只有一百一十个劳动力,每人平均负担耕地十四亩以上。劳畜力和农具的极度缺乏,形成了耕作粗放,广种薄收。经过合作化和公社化以后,生产条件和生活面貌逐年改善,旧房子都进行了翻修,新房子盖了八十二间,耕牛达到三十七头,普遍使用了新式农具和改良农具,粮食产量也迅速提高。去年在百日大旱的情况下,秋季仍然出售余粮六万六千多斤,今年午季四万四千斤征购任务,又提前超额完成了五万斤。
范郢生产队为什么能够在短短的时间内,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呢?主要是因为他们能够坚决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不折不扣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去年,公社党委布置抗旱时,支部坚决地接受了抗旱斗争的任务。开始一、二个月,进行了放水和车水,到第三个月以后,不论水库、大塘,凡是地面上的水,全部车干。周围没有大河,旱情又不断发展。这时公社党委提出了向地要水、与天争粮的号召,支部虽然对山岗高地能不能挖到地下水还没有把握,但是仍然毫不犹豫地组织社员打井抗旱。开始一连挖了五口井都没有水,不少社员泄了气。大队总支根据当时的严重情况,连续召开了十四次党员大会,认真学习了县委关于抗旱斗争的意见。范郢支部的全体党员个个表示了抗旱到底的决心。支部书记余道凤一方面发动全体社员每人挖一口井,一方面亲自带着六个社员,不分昼夜找水源,挖土井,访问老农。他们一连找了三昼夜,结果在水库和陷泥塘底里发现了不少青草。他们分析了青草地下必有水源的道理,立即组织社员挖井,果然第一口井只挖六尺多深就挖到了水,于是他们把土井的面积扩大,挖成了弯弯曲曲的壕沟形,因此进水面很大,使附近六十三亩水稻全部保住了。由于他们坚决听党的话,百折不回地坚持了抗旱到底的决心,终于在一百三十天不雨的情况下,在高山岗地上仍然战胜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特大旱灾。
在范郢生产队里,人人都有非常明确的理想,这理想就是把自己由穷队尽快地赶上全社最富的富队。这种理想,变成了支部发动群众、贯彻党的工作任务的物质力量,养成了社员们共产主义劳动的自觉性。在开始公社化时,这个队虽然在生产和生活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和全公社最富裕的地区比较起来,仍然还是一个穷队。因此少数社员以为公社化了,土地已经变为集体所有了,不如搬家外迁的好,认为搬到哪里都比这个穷山窝里要强得多。当时,县委提出了穷队赶富队的号召,大队总支组织全体社员进行了学习,通过回忆对比,大家认识到只有自力更生,创造社会主义的幸福生活,才是唯一的出路。因此穷队赶富队的号召,给了全体社员以无限的信心和鼓舞力量。过去生产队只有一些小山塘,年年受旱,一年多来,他们发挥了公社化的优越性,兴修了三座水库,基本上解决了水田用水量的需要。土质的瘦薄,也是这个队生产上最突出的穷根子。一年多来,生产队采取了多耕、深耕、熏土、施肥等积极措施,因此大部分土地的土壤已开始改良。范郢生产队党支部成为贯彻执行党的政策的一个坚强堡垒。这个基层的战斗组织正在领导群众按照党所指出的方向,走向共产主义的光明大道。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