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7阅读
  • 0回复

老英雄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7-02
第3版()
专栏:四川通讯

老英雄井
重庆市总工会通讯组
在我们伟大祖国的每个角落里,到处都可发现奇迹,到处都闪烁着共产主义思想的光辉。
最近,在南桐煤矿,人们争相传颂着十二位退休老工人的英雄事迹。这十二位老英雄是:夏国太、鲜斌成、赵华轩、陈银三、杜正汉、杨述清、张银洲、尹沛清、赵润清、傅述奎、王启全、汪海云。他们在旧社会长期折磨下,受尽了苦痛的熬煎。解放了,党给了他们新的生命,使他们得到了无比的温暖和幸福。党为了照顾他们的身体健康,今年,又组织他们退休,欢度幸福的晚年。但是,他们一颗要尽快地改变我国“一穷二白”面貌的红心在激烈地跳动,他们闲不住,静不下,只要能动一天,就要为社会主义建设劳动一天。于是,他们赤手空拳,勤俭办矿,没有向国家要一文钱,没有向国家要一件设备,没有向国家要一寸材料,仅仅用了八天的时间,就建成两个小煤窑。一个月来,他们已为国家生产了八百多吨原煤,平均工效高达二点三吨,在全市煤矿职工中,树立了一面光辉的红旗。
心里不能平静
3月下旬的一天深夜,七级采煤工鲜斌成在参加退休学习回家的途中,心里很不宁静。他想起二十多年前自己被国民党反动派拉壮丁、强迫来到这个矿上,成天过着吃菜脚根、睡竹篾床的暗无天日的生活;想到今天幸福愉快的晚景;想到祖国建设突飞猛进,煤焦需要愈来愈大的状况;想到全矿的伙伴们为了夺煤保钢,正在彻夜奋战的情景……他越想越爱新社会,越想越觉得自己责任重大。“只要能劳动一天,我就要为社会主义劳动一天”。他打定了主意,要为国家办个小煤窑,增产煤炭。
当他把自己的打算告诉和他一起参加退休学习的老工人、共产党员夏国太时,夏国太哈哈大笑地说:怎么我们同了心呢,我早就想这样干了,正想多团结些伙伴来干,人多力量大哟!
4月的一个清晨,南桐煤矿附近的一家茶馆里聚集了一群退休的老工人,人们围着夏国太七嘴八舌地议论办小煤窑的事!
“退休了光耍硬是不习惯,采煤工人怎能不挖煤?”
“为了共产主义早日实现,为了子孙后代万年幸福,只能走得,我们就得干……”
“生产这么紧,看到煤炭的生产跟不上国家的需要,我心里就着急。”平时不大讲话的陈银三像打开了话匣子似的说:“天下无空地,世上无闲人,人要吃饭,钢要煤炼,大家都在大跃进,我看坚决办个土小窑,帮助国家多增加点煤炭……”
一直未发言的老工人赵华轩,脸上早已激得通红,他像年轻小伙子一样站起来挥了挥拳头说:“干,我们马上就干!”
一份申请书
这些日子来,夏国太和鲜斌成、赵华轩、汪海云三个老采煤工,为了选择窑址,翻山越岭,爬过了一个山头又一个山头,查访了一个煤窑又一个煤窑。本来,根据他们二、三十年采煤的丰富经验,采山选窑完全可以很快就能决定的;但事情并不这么简单,为了夺煤保钢,尽快地拿出煤炭,而且,还不要增加国家负担,他们决定了这样几条选窑原则:第一,煤的蕴藏量要多,交通要方便;第二,能吹糠见米,几天就可以出煤;第三,不要国家的设备和材料;第四,要适合老工人的特点,运距短,不上坡下坎。他们选了好些煤井都不完全符合条件。
当他们来到大竹林时,首先被山头上堆积的几千吨露天煤炭吸引住了。
“四号眼怎么样?煤不少啊!而且完全符合我们那几条原则。”汪海云激动地说。
但谁都晓得,四号眼煤窑在1958年大跃进时曾做过,没取出多少煤就停止了。几天前,井上又派了一些采煤能手来开采,由于某些技术上的问题没有解决,结果还是眼看着煤炭拿不出来。
“有人就有煤,只要符合多快好省的原则,有天大的困难,也要把它采出来。”鲜斌成仔细观察了山势和煤层的方向,从地上抓起一把乌金用力地一捏:“对!就决定在这里干!”
跟着,他们在陈庭海家中举行了“团堆会”,十多个退休工人听了夏国太、鲜斌成等的采山报告,大家一致同意在四号眼建立小煤窑,但要请示领导作最后决定。
当天晚上,在矿党委办公室里,出现了一份感人肺腑的申请书:
“我们王家坝退休老工人,深深感谢党和毛主席对我们的关怀照顾。我们虽然年纪大了,但还能够动得走得,就一定要为国家出力,多产煤,多炼钢,使共产主义的幸福日子早日到来。请求领导同意我们在大竹林四号眼开办小煤窑。我们不要国家报酬,不要国家设备和材料,一定作到勤俭节约,自力更生。
王家坝十二个退休老工人4月25日
火热的战斗
“五一”劳动节前夕,十几个退休老工人,在支部办公室里热烈地议论着支部书记传达矿党委批准开办小煤窑的指示。尽管党委叫他们注意保重身体,他们仍然是说干就干。并说:要用新的劳动来庆祝自己的节日。“党相信我们,一定不要辜负党的期望。”赵华轩这个从小就被卖作包身工、受尽苦难折磨的老矿工,今天晚上感到特别的兴奋。还没等会议开完,他便离开了会场。刚才会上的情景不时地涌上心来,使他怎么也不能平静。一个多月来的休息,早使这个纯朴勤劳的老人闷得发慌。今天,申请办煤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怎不令人兴奋呢!赵华轩跑回家里,连饭也顾不上吃,就从床下取出保存得好好的喙子和开山斧,轻轻地拂去上面的灰尘,放声说道:“这回可又用上你了!”
“五一”的早晨,天上还满挂着星星,赵华轩就起床了。他托起喙子,挑着土箕,急急忙忙地向着工地走去。他满有把握地想:“今天我定是第一个到工地了!”他一走上马路,却听见了一阵清脆的喙子声。他猛地一惊,不由得加快脚步,爬上小土坎一看,工地熙熙攘攘地已来了不少的人,有的在挖,有的在铲,有的在挑,笑声、喊声混成一片。赵华轩心里一急,放下土箕卷起衣袖,就投入了火热的战斗。
当土方工程挖开了一大半,眼看就要挖到煤层的时候,由于连日暴雨,浸透了疏松的泥土,再加坡度太大,不少的地方出现了裂缝和垮塌。于是,一场与暴雨的搏斗展开了。要在一个三、四米高、七、八米长的陡峭土壁上打上绷子和支撑,要在土松地滑的坡上铲去被暴雨浸透的泥土,以制止裂缝和垮塌,这对矿工们并不是没有困难的。可是,困难吓不倒英雄们,他们一个个迎着风雨,掏土的掏土,打撑的打撑,挑的挑,拖的拖。尽管道路泥泞,雨水湿透衣衫,他们仍然精神抖擞,一直坚持战斗。夏国太这个永远不知疲劳的共产党员,越干越起劲,越战越勇,他干脆脱掉衣服,挑着土箕在泥泞的土路上奔跑。就这样,从清晨激战到黄昏,终于打好了绷子,战胜了困难。
5月8日,这是他们最难忘的一天。
清晨,太阳射出耀眼的金光,人们经过昨天的激战,显得更加勇气百倍,不等班长分配任务,大家就干起来了。突然有人大叫起来:
“煤炭,挖到煤炭了!”大家一涌而上,围看这亮晶晶的乌金,止不住内心的喜悦,七、八天的辛勤劳动,终于获得了成果。
生产开始了,第一车黑亮亮的乌金,在人们欢笑声中推窑出门,运到了公路边上。
由于出煤一天天增加,坑木就感到特别紧张,为了节约坑木,不增加国家负担,赵华轩就提出到老煤窑去回收旧坑木,但需要一个帮手,老工人杜正汉第一个报名参加。
杜正汉跟随着赵华轩来到了小露天老煤窑,轻轻地掀开一块岩石,便出现了尺多见方的一个洞口,里面一片漆黑。他们凭着几十年的采煤经验,一颗赤诚的心,在和年青人的共同努力下,从老窑里回收了百多根旧坑木。
十二位老英雄就是凭着这股干劲,排除了万难。没有排花,就到数公里外的山上去砍;没有笆片,就采集竹笆、野草自己动手编;没有运输铁轨,就用木轨代替……他们赤手空拳,白手起家,战胜了许多被人们认为是很难克服的困难。
革命到底永远前进
6月4日,南桐煤矿党委为老英雄们举行了庆功大会。这天,全矿职工敲锣打鼓,载歌载舞,充满着节日欢乐的气氛。彩旗、鲜花、贺信、各色的标语,把矿工俱乐部打扮得分外美丽,参加大会的职工代表早已拥进会场。十二位胸前戴着大红花的老英雄坐在主席台上,一个个脸上容光焕发,喜笑颜开。
矿党委为了表彰他们的英雄事迹,教育全矿职工,决定把老英雄们开办的小煤窑命名为
“老英雄井”,并授予他们一面大红旗,上面写着一行金色大字:
“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把革命进行到底!”
在热烈的掌声中,老英雄代表夏国太站在主席台上向党庄严宣誓:
“一定要把自己几十年来积累的经验和生产技术,毫无保留地教给青年工人……
“我们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一定要把革命进行到底。……
最近矿党委又派了十三名年青人来到了老英雄矿井,向老英雄们学习技术。
青年工人对老英雄们很敬佩,他们一致表示,以老英雄的英雄事迹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现在,十二位老英雄在重庆市党的关怀下,把他们蒂造的事业交给青年人,自己过着更加幸福的晚年生活。(附图片)
阎祝石 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