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阅读
  • 0回复

“就地取材”“拾遗补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7-02
第4版()
专栏:

“就地取材”“拾遗补缺”
广之
各地城市人民公社大办工业中的一条好经验就是解决原料、确定产品要根据“就地取材”、“拾遗补缺”的原则。
为什么要“就地取材”“拾遗补缺”呢?这是公社工业主客观条件所规定的。公社工业是大工业的助手,它的生产方针是为大工厂服务、为城市人民生活服务和为农业服务。国民经济的主要工业产品,已经纳入国家计划,分头由各地工厂生产。城市公社工业主要应当生产大工业一时顾不上、管不了的东西。因此,可以是小零件、小五金,可以是生活日用品、小百货,可以是小农具、农药等五花八门、各种各样的东西。也正因为是这样,公社工业所需的原材料必然是零零星星,种类繁多。这种原材料,当然要以就地取材为主。如果要从四面八方调拨,必然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一旦原料供不上,还要停工待料,影响生产。就地取材,有没有可能呢?“就地取材”,的确是有材可取,而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像郑州红旗人民公社,利用附近一百多亩地的一片不立苗的硝土地,就办起了一个不小的化工厂。各地都有本地所特有的原料,利用起来比较方便,也能节省人力物力。此外,在城市里,由于工业集中,人口集中,边角废料、废水、废渣、废气等废弃之物很多。根据物质不灭的原理,自然界没有真正的“废物”。边角、废料,可以用来制作小商品;其他“废物”一经综合利用,就可以变成宝物,可以变一用为多用,变小用为大用,能使每一种物资尽最大可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上海的苏州河,每天有数十万吨的工业废水流入,据国营第一印染厂的初步分析,仅该厂一个厂子每天排入苏州河的八千吨废水,至少含有各种可用物资十五吨。现在,这里已经有数十个工厂利用各厂的废水废液在生产。以国营天津造纸总厂为中心组织起来的灰堆人民公社,办起了九个“卫星工厂”,千方百计地利用造纸厂的废料和下脚料,原料随大工厂的生产源源而来,他们生产的产品又都是大工厂和市场上正需要的物品,因而发展很快。
从以上情况来看,社办工业“就地取材”“拾遗补缺”,不仅应该做到,而且是能够做到的。正确地贯彻这条原则,就能更快地促进城市社办工业的发展,就能给国家创造大量的财富,造福于人民。让社办工业大放奇光异彩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