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富春江上的“甜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10-23
第8版()
专栏:党委书记手记

富春江上的“甜歌”
中共浙江桐庐县委员会书记处书记 张运钿
山里山,湾里湾,
党的太阳照山湾,
谷满仓,猪满栏,
石山变成金银山。
四季花开季季香,
公社花开万年长,
一日三餐饭菜香,
家家户户喜洋洋。
上面这两首歌谣,流传在富春江两岸。农民们唱在嘴里,甜在心里,所以,他们把这样的歌谣叫做“甜歌”。这两首“甜歌”的产生,是富春江农民在党的领导下,从事征服大自然的伟大实践所创造的。这几年来,富春江两岸人民树雄心,立大志,向穷山恶水进军,与天斗争,改变了地薄人穷的面貌。去年,由于粮食丰收,不但提供给国家大量商品粮食,支援了社会主义建设,而且在完成国家征购任务、留足口粮、种子、饲料的同时,还留起了大量的储备粮。今年的春花和早稻,收成比去年更好,晚稻等作物的播种面积也比去年扩大;无论是山区梯田上、沿江两岸沙滩田上,都是一片好水稻,到处预示着晚稻超早稻的大好景象。粮食生产的飞速发展,以及工业、畜牧业、林业等各项事业的发展,使人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男女老少都衷心地用“甜歌”来歌颂党,来赞美自己的幸福生活。
人们记忆犹新,解放前,富春江的农民生活是非常悲惨的。那时候,国民党反动政府和封建地主对农民进行残酷的压榨,天灾人祸连年不断,土地荒芜、贫瘠,全县可耕的土地中,约有三分之二左右十年九不收。农业生产水平很低,所谓“丰收年景”,一亩田也只能收到二百斤粮食。那时候,也有两首歌谣,流行在富春江农民中间:
高高山,低低山,
前前后后石头山,
一日三餐靠外畈,
野菜毛笋当正餐。
三滴雨水一个泡,
江岸农民爬上灶,
太阳一日照,
庄稼半枯焦,
眼里泪汪汪,
肚里咕咕叫。
为了改变家乡的多灾多难、地薄人穷的面貌,变缺粮区为余粮区,解放后,特别是1958年以来,在党的领导下,人们高高举起三面红旗,发愤图强,艰苦奋斗,依靠组织起来的集体力量,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掌握大自然的规律,树雄心,立大志,向有限的土地要粮,向时间要粮。
这里是一个多山的地区,沿富春江两岸又是一个易涝易旱的地区。两年来,人民依靠公社“一大二公”的优越性,开展了与天争粮的斗争。在山区开展了“搬掉石头变金山,万斤番薯长满山”的群众运动。在朔风怒号的严冬腊月里,广大社员冒着寒风雨雪,上山深翻土地,夜以继日地向荒山进军。上官公社有一个号称“火箭队”的青年突击队,在天寒地冻的日子里,把一、二千斤重的大石头,从地下挖出来,又推到山坑里。翻掉石头,又挑肥上山,每亩铺上了百多担的青草和土灰。天旱了,为了保苗,社员们提出了“天不下雨人下雨”,他们挑水上山,山坑里的水挑光了,就挖泉水。去年,番薯获得了大丰收。
山区的高山田,山高水冷,过去只种单季稻,产量很低。社员们为使单季稻变双季稻,变低产田为高产田,提出了“变高山为谷仓”的口号,向高山田进军。社员们一条心,一股劲,大刈青草,大烧焦泥灰,大搞猪肥,每亩山田都施上了百把担青草和畜肥作底肥。高山田里不但实现了种双季稻的愿望,而且夺得了丰收,使穷山沟变成了富山谷。
征服穷山,又向恶水进军。我们先后在山湾里筑起了一百八十七个中小型水库,使数万亩田地免受旱涝灾害。只有三千多农户的太平公社春江大队,在富春江两岸筑起了三百八十多华里长、平均底宽十四米、坝高四米的防洪大堤,围抱着两岸沙洲,使易涝的十八万亩土地,基本上免除了洪水侵袭。太平公社的“八一”生产队,原是个易涝易旱、地薄人穷的地方。1957年开始,党支部领导社员开展与天争粮的斗争,克服了“洪水不可防”的听天由命思想。全队总动员,男女都上阵,雨雪不停地大挑防洪堤。当时社员们吃粮十分困难,支部书记汪文海就带头吃稀喝薄,把节约下来的粮借给吃粮困难的社员。干部、社员团结一致,经过一个冬春劳动,一条三华里长、一丈多高的防洪堤,就屹立在富春江畔。就这样,沿江的许多生产队也都修起了防洪堤,汇合成三十里方圆的大围堤,挡住了洪水,使低产田变为高产田,使缺粮队一跃为余粮队。
“要叫江水听人使唤,变沙滩为良田!”解决了洪患问题,社员们又紧跟着提出了这个英雄的口号。要实现这个宏大的志愿,出路只有变“木龙”为“铁龙”(抽水机),实现机械灌溉。可是由于家底薄,困难很多。摆在面前有两条路,一是等待外援,慢慢地来;二是自力更生,迅速上马。社员们选择了后一种办法,提出了“要钱社员大家凑,技术不懂自己学。”几年来,社员们发愤图强,自力更生,购买了两百多台抽水机,并学会了使用抽水机的技术,使江水听人使唤,飞上沙滩。因此,广大社员进行了大规模的搬沙翻土工作,使四万多亩沙地变为良田,种上连作稻。
党时刻关心着社员的生产和生活。各级党的领导干部,和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商量。与此同时,党还派来了最出色的工人,送来了最好的机器。这一切汇合成一支巨大的与天斗争的生产大军,改变着富春江两岸的农业面貌。这也说明了,在党的领导之下,在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只要树立雄心壮志,发愤图强,不被困难所吓倒,而是去迎战困难,与天斗争,与地斗争,一定能够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一定能够和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告别,迅速实现农业的现代化,真正地成为这块土地上的主人。到那时候,一定有更多更美的“甜歌”,随着悠悠不尽的富春江水日夜歌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