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2阅读
  • 0回复

毕生精力献给农村——记下放干部凌业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11-01
第4版()
专栏:湖南通讯

毕生精力献给农村
——记下放干部凌业奇
崔永恩
8月初的一天,湖南省华容县南山人民公社大乘大队的社员,正在紧张地进行着抢收抢种和抗旱。一个脚穿草鞋、头戴草帽的中年汉子,一会跑到田里和妇女们插秧比武,一会又跳上水车和小伙子比快。他边干、边问、边谈,老农王冬生跑到车架旁向他瞧了半天,摸着胡子笑道:“你这个‘新农民’硬干得像个样子了呀!”小伙子们听了马上补充说道:他不止是“新农民”,而且是我们公社的党委副书记哩。
在农村干一辈子
这个被称为副书记、“新农民”的人,名叫凌业奇,今年三十六岁。他原是湖南省百货公司供应批发站储运科的副科长。1957年秋天,党向全体干部提出了上山下乡、建设社会主义的号召,凌业奇就想:“我出身农村,当过看牛娃,做过零工,受过苦。现在党领导农民翻了身,要把‘一穷二白’的农村建设得更加美好,我应该把毕生精力献给农村。”于是他一连向党组织递了三次申请书,要求到农村去落户。10月的一天,凌业奇的愿望实现了,他和本机关的十六个干部,一同来到了华容县景港乡华英高级农业社,负责帮助办好这个社。
当时,华英高级社办得还不大好,生产老是赶不上附近的几个社。寒冬腊月,北风劲吹,有些社员怕冷不想出工,田里的肥料却不多。“没有肥料怎么能增产?”凌业奇想到这里,立即背起铁锹,邀了几个社员带头跳进结了冰的泥塘里,你一锄,我一锹地干起来。社员们看了,很受感动,纷纷拿起铁锹、畚箕,跟着出工了。在凌业奇的帮助下,华英社生产终于赶上了先进社。
1958年2月,因为工作需要,同来的十六个干部,有十三个陆续调回机关去了。华英社的社员们关切地向凌业奇问道:“凌同志,你们同来的人好多又调回去了,你不会走吧!”“凌同志帮助我们把生产搞得这样带劲,要是去了,我们真舍不得。”凌业奇也想:我是抱着献身农村的志愿来的,可不能帮帮忙就走啊。他于是向本机关和乡党委打了报告,坚决要求把自己留在农村。领导上根据当时的情况,答应了他的要求。于是这年3月他到长沙把爱人和孩子一起接到乡下,在华英社安了家。
就在这个时候,和他一起下去的何士谷却有点不安心工作。在一次会后,他问凌业奇:“我们真的在农村干一辈子吗?说实话,短期的我还搞得下去,要是时间长了……。”说到这里,何士谷不作声了。凌业奇严肃而又亲切地对何士谷说:“过去,我们坐在办公室,就是不晓得白米饭的香味是那来的。现在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不把农村建设好,不大大发展农业生产,能行吗?”凌业奇的话,句句打中了何士谷的心,接着,他也向组织上提出了留在农村的申请。
“全 把 式”
凌业奇深深懂得,做为一个农村工作干部,不仅要有一颗献身农村的红心,而且要有丰富的生产知识和领导经验。因此,他下定决心向农民学习,向基层干部学习,每到一个地方工作,就拜老农为师,和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商量,学习生产知识。
1958年3月底,乡党委调凌业奇到景二高级社工作。凌业奇到了景二社,就在贫农社员孙老头家里落了户。不几天,孙老头去洞庭湖修水利工程了,他的老伴突然害了病,儿子又太小。凌业奇便担起了这一家的炊事工作,每天麻麻亮就起身挑水,做饭。看到他家缺钱,又拿出二十元为孙老头的老伴看病。孙老头治湖回来后,听了老伴告诉他的情况,又看到社里的生产搞得热火朝天,感动得流下泪来,他主动地向凌业奇提出:“老凌,大跃进把我的老劲也‘跃’出来了,我们合伙搞丘田试验吧。”凌业奇听了非常高兴,立即拜孙老头为师,天天跟他一起劳动,边学边做。那时正是插秧季节,凌业奇开始插秧时,常常把秧插在脚迹凼里,浮蔸很多。孙老头就告诉他两脚要跨宽些,插左边移左腿,插右边移右腿。这样果然不浮蔸了。同时,孙老头还传授给他一整套掌握农事季节的知识。
景二社种的五百亩棉花,长得不大好。听社员说,先一年这个社的棉花也长得不好,产量很低。“这是什么原因呢?”凌业奇日夜考虑着。这时社里来了一个植棉技术员,名叫达楚雄。凌业奇就马上拜达楚雄为师,向他学习植棉技术,终于掌握了从播种、间苗到整枝治虫等一套植棉的新技术,并在全社作了推广。这一年由于采用了新技术,全社棉花长得很好,产量比上一年大大提高。
公社化以后,凌业奇先后在中南、大乘等大队担任总支书记,他又拜了罗三元、言清德等老农为师,一遇到生产上的问题,就虚心向他们请教。现在,凌业奇除犁田还不大顺手外,已是一个种田的“全把式”了。
优秀的生产领导者
经过几年来刻苦学习和实际工作的锻炼,凌业奇不但熟悉农业生产,而且成为一个优秀的生产领导者。他在南山、中南等大队担任总支书记时,生产工作都很出色。1959年冬他还出席了县农业群英会。今年省委提出“深入第一线”的号召后,他更是勤恳踏实,坚持与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商量,战斗在最艰苦、最困难的地方。前些时候,大乘大队鹤龄、永斗两个生产队发生旱象,近二百亩早稻田没有水插晚稻,凌业奇和社员抬着抽水机在黄龙嘴安装了三天,使这些田及时灌满了水,并扩种了几十亩湖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