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节约为了增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11-15
第7版()
专栏:

节约为了增产
增产和节约有着相辅相成的依存关系。增产离不开节约,节约也就是为了增产。增产,就是要求我们为国家、为社会主义生产出更多的物质财富,而真正的增产,必须是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以最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最大限度地增加生产,脱离了人力、物力、财力的节约,是谈不到真正的增产的。节约,就是要求我们对社会财富处处精打细算、合理使用,不要有半点浪费,也就是要求争取以最小的代价,办更多的事情。我们节约下来的人力、物力,必须用来扩大生产,如果把节约所得,不用在正当需要上,不用来增加生产,这仍然不是真正的节约。节约的目的,就是为了增产;愈是节约,也就愈能增产。节约决不是什么消极的措施,恰恰是促进生产的积极措施。
增产和节约,异途同归,最终必然表现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所以,为了以最快速度发展社会生产力,迅速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须增产节约同时抓。一切社会财富都是由劳动创造的。对社会财富的节约使用,归根结蒂都是劳动力和劳动时间的节约。我们在生产过程中,提高劳动效率,以较少的人力完成同等数量或更多的工作,这种活劳动的节约是劳动时间的节约。在生产过程中,减少物质消耗是物化劳动的节约,也就是节约了过去在创造这些物质时所消耗的劳动时间。以较少的原料、材料、燃料等物资的消耗,生产同样数量的产品,或更多的产品,就可以使整个社会以较少的劳动力、劳动时间投放在这些物资的生产上,从中抽出大量劳动力来从事其他物资的生产。上海国棉十二厂的纺部工人曾经算了一笔用棉账,按照每件棉纱节约用棉一公斤计算,全厂四个月就能节约三万一千多公斤的棉花,相当于三百亩棉田的产量。如果一亩棉田从种到收,要花费农民三十个劳动日,就可以有九千多个劳动日从棉田中腾出来,增产粮食或其他作物,这正是支援农业、增加农业生产的良好方法之一。我们应该注意物质消耗的节约,也更应该时刻抓紧劳动力的节约使用,在生产中尽量节约活劳动的消耗。劳动力的节约是最大的节约,劳动力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我国六亿多劳动人民是一支伟大的生产力,是我国改变一穷二白面貌的主要依靠。把劳动力合理地组织起来,挖掘潜力,节约使用,用节约下来的劳动力来办更多的事,更多地增加生产,就能大大提高生产力水平,这种节约当然是最大的节约。毛泽东同志一贯谆谆教导我们要“爱惜人力、物力”。今天,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的进程中,劳动力已从相对的有余变成相对的不足,更应该最合理地分配和使用劳动力。任何地方、任何单位都要提高劳动效率,调整劳动组织,精简机构,充分发挥每一个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使每一个劳动力做到一顶几,把一切可以节约出来的劳动力,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去,用之于直接的生产劳动。
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核心问题,就是力争高速度。增产节约,从本质上看,就是要求最充分、最合理地使用劳动力、劳动时间,赢得了时间,也就赢得了高速度。多快好省的方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多快是一个方面,好省又是一个方面,双方是对立的,但又统一在这一完整的方针之中。机械地把多快好省的方针分割开来,片面地强调其中一个方面,或者只追求多快而忽视好省,或者只追求好省而忽视多快,都会造成浪费。只有全面地贯彻多快好省的方针,才能最充分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使劳动者的积极性最高度地发挥起来,可以在整个生产建设事业的发展中取得最大的节约。
在生产建设中能够获致最大的节约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必然表现。由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劳动人民成了社会财富的主人,劳动人民才能以主人翁态度积极地自觉地努力增产、厉行节约,艰苦奋斗、克勤克俭的革命精神才能得到更大的发扬,这是我们赖以不断进行增产节约的根本依靠。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国家能够有计划地利用社会劳动和自然资源,合理调整工业布局,统一安排生产、分配、消费和积累等等,对整个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能够进行最大的利用和最大的节约。所有这一切,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是不可想像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人民双手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都被剥削者夺去了,劳动人民增产节约的积极性受到了压制,无从充分发挥。资本主义国家城市中拥塞着大批失业后备军,农村中人口过剩,贫困破产。劳动力被大量浪费,劳动成果被大量挥霍,这正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致命伤。一切没落的腐朽的剥削阶级,由于它们没有前途,失去希望,对社会财富就尽量挥霍无度,铺张浪费,而一切新兴的革命的阶级则不同,因为他们需要创家立业,不仅为了今天,更要为了明天而建设新生活,总是十分注意节约和积累财富,提倡艰苦奋斗的;特别是有共产主义雄心壮志的工人阶级,肩负着改造自然,改造世界的伟大任务,就更加表现出精神焕发,朝气勃勃的革命精神。只要全国人民坚持这样的革命精神,勤劳节俭,埋头苦干,天大的困难就会被我们克服,伟大的奇迹就会被我们创造出来。
(摘自上海《解放》1960年第21期龚进、季元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