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7阅读
  • 0回复

“老掌鞭”和“小牛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12-01
第2版()
专栏:

“老掌鞭”和“小牛把”
新华社记者
在河南省南阳市赊镇公社尚营生产队里,广泛流传着“老掌鞭和小牛把”的故事。
“老掌鞭”名叫杜广银,是个老饲养模范,今年五十二岁了。他从小就给地主家种地喂牲口,吃尽了苦头。解放后翻了身,当了农业社和人民公社的饲养员,算起来他喂牛已有三十四年的历史了。因为他为人忠厚老实,又有一手使牲口的好技术,大家都尊称他为“老掌鞭”。他的儿子杜宝元,今年二十一岁,1956年高小毕业后,就在社里跟着他学喂牛使牛。因为宝元聪明肯干,四年来学会了一手好庄稼活,使牲口也是好样的,所以社员们就给他送个外号叫
“小牛把”。故事就出在他们父子俩的身上。
老掌鞭教子学艺
宝元在高小毕业的时候,曾想继续上学,想当工人,又想当干部,可就是没有想到务农的事。宝元的母亲也主张儿子到外边去找个事干。杜广银和他们想的不一样,他说:“农业是根本,不论干哪一行都得吃粮食,我看宝元就在农村干农业吧。”就这样,杜宝元留在家里了,可是他的心并没有安定下来。
有一次,杜广银去犁西北岗的老龙腰洼地,就叫宝元跟着去看看岗子四周的小麦。一到那里,只见过去的荒岗早已变成了一片金色的海洋,老汉乐呵呵地对宝元说:“这岗子多少年来都是种一葫芦打两瓢,现在荒岗也变了样子,真是人多力量大。”他又说:“听说上级党委又号召多打井,多开渠,增产粮食,支援工业。工业建设好了,不光种地用机器,就是运庄稼、打场也要使用机器了。咱乡下将来也要办工厂,咱这祖祖辈辈受苦的乡下人,谁能想到有这样的事呢?”老汉接着说:“我看,你留在家里干农业就是正事。人人都要吃饭嘛,进学校、干工厂,也不能饿着肚读书、开机器呀!”
父亲的谈话,使宝元的心激烈地跳动着。他回想起了在校时党的教导和老师的话:“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有志青年要当祖国第一代有文化的新型农民!”从此他暗暗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听党的话,继承父亲的事业,专心务农,再不胡思乱想了。
杜宝元愉快地投入了农业生产。在尚营大队的田野上,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老年农民,一手扶犁,一手用鞭子指指点点;犁后边紧跟着一个青年,聚精会神地看着犁头。这就是“老掌鞭”在教儿子学犁地。
“红尖角”的复活
1959年夏季的一天,杜广银和宝元正使车拉粪从村里过,迎面碰见二队社员牵着他们队里有名的母牛“红尖角”往街上走。杜广银一问,才知道这头牛已经病了一个多月,兽医看过几次也不见轻,队里决定把它拉到街上,请税务所批准宰杀。杜广银仔细打量着“红尖角”,捉摸这病牛只要好好喂,还能养过来。他们立即去找队长商量,建议队里用自己喂的一头小牛娃去把“红尖角”调换下来。
自从“红尖角”牵回来以后,父子俩更加忙碌了。大热天,杜广银也不肯离开牛棚,经常守着“红尖角”,细心地观察病情。宝元帮助父亲把草铡得又细又碎,淘的干干净净,经常收集刷锅水,还不断到外村去请兽医。
可是“红尖角”的病还是不见轻,甚至连草也不想吃了。这可把杜广银父子急坏啦!一天,杜广银泡了一盆绿豆水,“红尖角”一口气就喝光了。杜广银看着空盆子,心窍忽然开了。他想:这牛的病是不是生在缺水上?第二天晌午,他顶着火辣辣的太阳跑到二队的饲养室去,发现水缸里的水很少,原来二队缺水,牛的饮水条件差。“老掌鞭”访问了二队社员,证实了自己的判断。以后他就特别注意给“红尖角”饮水,除了泡绿豆水,还泡些盐水帮助开胃口。
“红尖角”的病一天比一天轻了,慢慢恢复了膘情,父子俩心里十分高兴,喂养得更加细心周到。到了种麦时候,牛已经长得肥健有力,受到社员的称赞。宝元在父亲的影响下,更加热爱了喂牛工作。
父子双模范
今年已经是杜宝元跟父亲学喂牛的第五个年头。他已经学会了一套喂牛技术。爷儿俩喂的一槽牛,真是油光水滑,壮如欢虎,谁见谁夸奖。杜广银听到人们称他儿子“小牛把”,不禁乐呵呵地笑了起来。
生产队的牛渐渐多起来,队里见宝元喂牛技术不错,就决定再添两头分成两槽,由他爷儿俩各喂一槽。
分槽喂养以后,两个人都更忙碌起来,牛屋、牛铺、牛槽、料缸都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杜广银常去看儿子喂的一槽牛怎样,有不妥地方就指点指点;宝元也经常帮父亲拉牛、铡草、担水,给父亲介绍报纸上的好经验,两个人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还开展了竞赛。近一年来,父子俩喂的六头大牛不仅膘满肥壮,出勤率高,而且又添了四个小牛犊。父子俩都被群众评成模范。大家一谈起来,都称赞他们“老子英雄儿好汉”。
在广阔的天地里
杜宝元在生产劳动中逐渐成长起来。他除了喂牛,还学会了一般田间劳动技术,而且成了农村的“忙人”。你真摸不清他有多少事:群众找他念信和代写书信;算工分、读报、出黑板报;晚上,民校老师还要请他帮忙。他一边劳动,一边还进行科学技术试验。他参考外地先进经验,制成了一种喂牛的“五香料”,牲口爱吃、制作容易,一个月就给队里节约精料三百多斤。最有趣的要算他经管的“小农场”了。这个小农场面积只有三分地,里边种的东西可真不少,有多穗玉米、西红柿、马铃薯,还有从外地引进的香蕉梨、洋苹果和其他果树。另外,他还给队里养了七箱蜜蜂,十二只兔子……。大队党支部为了鼓励青年钻研农业科学技术,特地组织了一个研究小组,确定由宝元当小组长,这一来,他的干劲更足了。现在,他们已经学会了不少果树嫁接技术,学会了月光花和红薯嫁接,以及防治萝卜、白菜病虫害的许多方法。
在宝元的影响下,村里有些原来不安心农业生产的高小毕业生,也都安下心来。现在有的已经当了记工员,有的当了棉花管理员,也有的当了队里的会计。本来不满意让孩子参加农业生产的杜宝元的母亲,现在也笑嘻嘻地夸奖自己的孩子能干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