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7阅读
  • 0回复

老将上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12-02
第3版()
专栏:辽宁通讯

老将上阵
徐光夫
俗语说:“老将上马,一个顶俩。”古来打仗如此,如今,在生产上也是如此。鞍钢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我们的老将不仅是“一顶俩”,更重要的,在他们带领之下,突破难关,找出办法,做出样子,增强了人们必胜的信心。紧跟着他们,千百名新兵迅速成长起来了。
试新枪老将上阵
今年8、9月间,鞍钢第一炼钢厂添了不少钢水罐。新罐比旧罐多装四十多吨,过去出一炉钢如果用五个罐,现在有三个罐就够了。新罐对生产有这么大好处,铸锭工人喜笑颜开,罐刚到,都摩拳擦掌地想试一试。可是,这新罐总像和人闹别扭似的,不是掉头,就是棒歪、跑钢、漏钢、焊铸车、烧铁道、粘模子,许多伤脑筋的事都来了。这一来不要紧,直接影响平炉跃进,铸锭工人心里很沉重,一时又想不出好办法。
一天,厂党委盛平书记在铸锭车间开会,有些人又埋怨起新罐来了。盛书记说:“新大罐检查鉴定过了,没甚么可埋怨的,毛病是‘新兵新枪’。步枪,你们还没来得及操练好,这回换上机关枪,就更玩不转了……”
会后,甲班党支部书记刘振德找到工长白云祥说:“老白,新兵新枪玩不转,我们这老兵新枪怎么样啊?”他俩都是1949年前后入厂的老工人,刘原是铸锭工,白是修罐工(对铸锭也有一套)。论技术,当年都是把名手。老白听了沉默了半晌,觉得当上干部,好久没亲自动手了,心里也没底,说:“我们到台上看看,和大家商量商量。”
这时候正赶上出钢,一罐钢水悬在台前,一个年轻工人正在那里发呆。“抓紧注啊!”老白走过去说。那年轻工人脸一红,不好意思地说:“压不好罐,白工长,你替我压一罐试试。”老刘瞅了老白一眼,心里的话“看,到了考验咱们的时候了。”白云祥皱着眉头,挽了挽袖子,轻轻地晃了晃挺,觉着有些异样,知道水口渗焦钢水了,急忙烧氧,棒勉强算开好。他十分细致地注完了这罐钢水。那工人却喜的拢不上嘴,大拇指一竖,说:“看,到底是老将,压钢都有个架势,像打虎一样。”
白云祥擦了擦脑门子上的汗,把刘支书拉到一边,悄悄地说:“老刘,我们这老一号的,一定要亲自出马了,不过,老兵新枪,也不一定有把握,得下去好好地磨一磨,不然咱们上阵一失手也闹个跑、掉、漏,新工人更胆怯了。”
两个人一商量,一人抓上棒,一人抓浇注,分头到第二、第三炼钢厂去取经,(这两个厂有这样的大钢水罐)回来,老白亲自上好了棒,交给老刘亲自压钢,几天的功夫,毛病找到了,规律摸准了,新大罐在他俩手下乖乖地驯服了,一连干了几天,罐罐不跑,不掉,不漏,不焊。消息一传开,人们心里一亮,觉得有了办法,有了希望。他们把经验告诉了组长和一些老工人,大家也学着,开展了专人上棒,专人压钢的挂钩赛,老工人于连新独出心裁,来了个“自己上棒,自己压钢”。这样一来,良棒率,脱模率显著提高,有些人连续十几罐达到百分之百。
只剩下一些新工人还没有把握。两位老将又一商量:这样下去,长了不行啊,新兵得马上操练。开始,手把手地教,讲大罐机械构造性能,讲压钢操作要点,讲怎样观察钢水、模子的温度,讲怎样掌握和控制浇注的时间和速度,讲遇到故障、事故怎样抓紧抢救。新工人压钢的时候,老将在旁边壮胆助威,及时纠正他们的动作。李宝香、林苇春、刘伴亭、好多刚入厂的青年工人,见了新大罐,不再摇头了,心有底,手有准,熟能生巧,跑、掉、漏、焊的现象大大减少了。新大罐这一关算是拿下了。大家想起来就笑,“嗬,这回咱们也学会使用‘机关枪’了!”
搞快炼能手闯关
第三炼钢厂的平炉扩大铁水装入量以后,熔炼时间延长了,每炉钢平均达到十六个小时以上。有的说装的过多,有的说炉子有毛病,有的说热工有问题,
有的说调度耽误了时间。究竟关键在哪里,始终没找出个正确的答案。时间长了,大家认为大炉子多装以后,快不了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一天副厂长马玉发在炉旁和工人们闲谈,谈来谈去又谈到时间过长这个老题目上,一个工人笑了笑说:“马厂长,你是护炉专家,又是个著名快炼能手,你来试一炉,做个样子,咱们照着办”。马厂长心想:也好,真该试一炉,到底慢在哪里。凑巧,有一座炉子刚出完了钢,他把衣服一脱,说:“这一炉钢我来当炉长”。马玉发在炼钢厂干了近二十年,他是从一个普通炼钢工人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实际操作经验十分丰富,技术理论也有一定的基础。现在这位老工人出身的工程师,全神贯注在这炉钢上,炉子吹扫贴补得十分精心,装料加热搞得恰到好处。各工段听说厂长亲自炼钢,都很振奋。装料机、吊车加快了速度,渣罐、大罐、模子来的及时,前几道工序抓的很紧,时间比过去都大大缩短了。到了下班的时候了,马玉发仍然在炉子上忙着,工人见他这样,也都不走,跟着他炼这“一炉到底的快速钢”。这炉钢只用了十二个小时,比往常快四个多小时。事后马玉发召集炉子上的工人总结了一下这炉钢的经验和不足的地方。有人说:“这座炉子新修不久,自然要快一些,如果换个别的炉子就很难说了”。马玉发沉思了一下说:“好吧,我再到二十三号炉上试试”。经他一试,那座炉子也快了起来。马玉发在二十二号炉,二十三号炉上点起了一把火,引起了快速炼钢的竞赛热潮。他又把炉子所以慢的原因和怎么才能快的办法告诉了大家,这两座炉子在一般的炉长手里也突破了跑渣关,熔毕炭关,一炉比一炉快,出现了十一小时,十小时的快速炼钢。就在这竞赛热潮中,有一个二助手也跃跃欲试,一天跟马玉发说:“马厂长,咱俩赛一赛”。马玉发说:“好啊,我应战。”又说:“我来给你当调度,你先试一炉。”结果,二助手这炉钢也达到了快速钢的标准。这一下轰动了全厂。几座炉子都展开了对手赛、接力赛。人们心情舒畅,意气风发地说:多装的大炉子,中年的老炉子,也一样能快炼,厂长行,能手行,一般的炼钢工人,只要学习、钻研也行。”
夺万吨回队当兵
全国驰名的红旗电铲——大孤山矿41号电铲司机长耿玉龙,今年3月间参加冶金工业部组织的采矿巡回表演队,在全国各大矿山转了一圈,取了不少真经。5月间回来以后,这位有十一年实际操作经验的老工人,被提升为工段的副段长。但是他念念不忘41号电铲,得空就到41号电铲上去。有人问他,他说“这台电铲要走下坡路了,荣获全国红旗后,有的人骄傲起来,新工人又多,几个月没完成计划了,真使人着急。”矿石原料生产在鞍钢是一个重要关键,电铲完不成任务,耿玉龙心里总是有块病。正在他发愁的时候,领导上打算要他回到41号电铲,问他有甚么意见。他说“这正是我日夜求之不得的事。”说完,耿玉龙马上就上山了。为了抓业余时间给三班做思想工作和教徒弟,他把行李搬到了现场,说“41号电铲完不成计划,夺不回红旗,我决不下山!”耿玉龙白天黑夜缠在41号电铲上,吃苦耐劳,把困难都揽到自己的身上,大家都感动地团结起来了。老电铲经他带头清洗维修得像新的一样,很少发生设备事故。他手把手地教徒弟,新工人的操作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最近这两个月,又月月超额10%到15%完成了生产计划。万吨铲的日纪录又不断出现,红旗又一次地高高飘展在41号电铲上。(附图片)
赵志方插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