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阅读
  • 0回复

建设共同的幸福生活——记新疆乌苏县东风公社民族团结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2-02
第4版()
专栏:新疆通讯

建设共同的幸福生活
——记新疆乌苏县东风公社民族团结的事迹
本报记者 谈风 王新生
去年12月上旬的一个早晨,一辆四轮马车载着我们穿过铺满白雪的田野,从新疆乌苏县城来到了多民族的东风人民公社。山脚下,一群群头戴连肩风帽的哈萨克人正在同汉族和维吾尔族兄弟一道,刨开积雪,挖修渠道。积肥队里,打稻场上,不时传来不同民族语言的吆喝声。被人民公社共同利益的纽带联系在一起的汉、哈萨克、维吾尔、回、蒙古等各民族社员,在民族团结的大家庭里,同呼吸,共命运,肩并肩地建设着共同幸福的生活。
在民族大家庭里
我们访问的甘河子大队,是东风公社各族社员团结互助、发展生产的一个缩影。这个大队包括三个以哈萨克、维吾尔族社员为主和四个以汉族社员为主的共七个小队,有农民也有牧民。公社化后,各族社员为了发展集体生产,共同劳动,互相帮助,彼此学习,紧紧团结在人民公社这个大家庭里。以汉族为主的二小队和以哈萨克族为主的三小队就是这个大家庭中一对团结互助的模范,被大家称为“兄弟队”。在一个雪后初晴的傍晚,我们见到了三队的队长,他一面给我们倒奶茶,一面热情地谈起“兄弟队”的故事。
前年三队冬播面积扩大,浇过水后由于人力、畜力不足,一些麦地都要干了,还犁不过来,眼看着有播不上的危险。一天清早,三队党支部书记刚一出门,就远远看到一群汉族社员牵牛、拖犁,向三队最远的待犁麦田走去。原来是二队的社员前来支援来了。事情是这样的:头天在三队讨论两队间红旗竞赛的二队党支部书记杨福才知道三队的困难后,便立刻赶回本队,当晚就召开了社员会,向大家说明三队人力畜力不足,可能完不成冬播任务。汉族社员一听,齐声说:“哈族兄弟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纷纷要求参加突击队去支援,十二名年青力壮的社员组成了一个犁地突击队,第二天一早,就赶到了三队。
三队党支部书记哈斯木当时看到这种情形,心里禁不住一阵激动,亲自带着哈族社员热情地送茶、送饭,到地里慰问。支援队采取换牲口不换人的办法,烟不吸,脚不停,一口气干到了下午三点,直到全犁完了才回去。去年这一块小麦获得了丰收。哈族社员在挥镰割麦时经常回忆起汉族兄弟的情谊。因此,当二队几百亩地麦捆躺在地里不能及时拉回来的时候,他们当即派出了强劳动力,连车带马的运输队,到二队帮助抢运了七天,到了场光地净才回去(两队的支援都按照等价交换原则,事后结算清工分)。
不同民族的兄弟
在甘河子大队里,最为社员津津乐道的,是大队党总支书记马凤歧(汉族)副总支书记哈斯木(哈族)之间亲密团结的动人事迹。他们两个人是一对同甘共苦的好战友,团结互助的好模范。公社化以后,马凤歧和哈斯木共同领导着甘河子大队的各族农牧民发展生产,人们称他俩为不同民族的“两兄弟”。
甘河子大队地不靠河,全靠山水灌田,是个缺水的地方。去年4月间春播用水紧张,扩种的小麦也正值拔节扬花需水时期,眼看着有一部分麦田有浇不上水受旱的危险,两人都为这件事发愁。有一天,哈斯木到地里检查时,发现一块地冬季雪厚仍有雪墒,他想到能不能利用雪墒抢种,省出水,多浇小麦。但出不了苗怎么办?这时,他便想起应该找马凤歧商量,这已成了他多年的习惯。每遇到困难事,两人一商量就会迎刃而解。他骑马到大队把马凤歧找来,两人在地里经过了一番详细检查,同时又请来一些老农共同商量,大家都认为能利用雪墒下种,这样就可以节约大量的水去浇小麦,但是要抢时间。哈斯木和马凤歧都很高兴,当晚就召集了社员进行动员。他俩带头扶犁撒种,各族社员也鼓足了干劲,第二天,六十亩地全部播上了玉米。八天以后嫩绿的幼苗铺满田野,长得又茁壮,又整齐。一百多亩小麦由于浇足了水,长得很旺。社员们都夸奖两个书记的干劲。
马凤歧和哈斯木在解放前都是贫苦农牧民的儿子。一个十几岁就当长工,一个自幼给牧主当羊倌,都在剥削阶级的压迫下流过悲苦的眼泪。解放后,通过共同的战斗,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结成了血肉般的兄弟情谊,在一个岗位上手携手地为党和各族社员勤奋地工作。
友谊水库
天山雪水流过东风公社的大泉沟,注入由西湖大队汉族社员和头台大队的哈族社员最近合作修成的大泉水库,浇灌着周围两个大队的农田。这个水库恰好座落在西湖和头台的中间,两队之间走亲访友,互相支援生产的社员,走过这里总免不了要立在水坝上看一看,感念着人民公社给他们带来了团结的水库,带来了共同的丰收,带来了两个大队,两个民族社员之间亲密的友谊。
西湖绝大部分是汉族农民,头台则全部是哈萨克牧民。两村都在大泉沟沿岸,共同引用着大泉沟的水种地。过去由于没有一个蓄水的地方,每年秋冬大量闲水空流到戈壁上,有时还淹了村子。春季枯水期,两村又都要同时灌田播种,水却不够用,经常发生纠纷。合作化后两村都扩大了面积,用水量增加,更是解决了上游顾不了下游。1957年头台种的七百亩稻子因为缺水,就有二百多亩旱死了。
人民公社化后,两个村成了东风公社的两个大队。这时两个大队的党组织根据群众的要求,经过共同研究,决定在两个大队之间的大泉沟旁一块洼地上,修建一个水库,彻底解决两队的用水问题。这个决定得到了公社党委和县委的积极支持,并且派出了水利人员帮助设计施工。在公社党委的直接领导下,经过两个大队的共同劳动,很快就完工了。
大泉水库灌溉着两个大队的二万多亩农田,滋润着象征两个民族友谊和幸福的秋苗,现在最后一期扩建工程又开始了,水库的库坝将更加高和巩固,同时两个民族间的友谊也将一天更比一天巩固,一天更比一天加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