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南京针织内衣厂在棉纱供应不足的情况下怎样提高生产扩大业务 分析客观条件 积极开源节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4-26
第5版()
专栏:

  南京针织内衣厂在棉纱供应不足的情况下怎样提高生产扩大业务
  分析客观条件 积极开源节流
职工们在战胜困难的过程中,锻炼了意志,提高了觉悟,学到了本领;全厂超额5%完成第一季度产量计划,增加新品种七十六种,节约棉纱三十四万两,利用废料十三万两,管理费用、原材料消耗比去年同期下降50%。
本报讯 据新华日报消息:南京针织内衣厂职工,大搞原材料开源节流,开展修旧业务,今年第一季度,超额5%完成产量计划,新产品增加了七十六种,企业管理费用与原材料消耗比去年同期下降50%,其中,单棉纱一项就节约三十四万两。此外,通过清仓,利用废料十三万两,修补内衣、袜子四万二千多件,并代外厂加工内衣八万七千多件。
人多计谋多
这个厂今年碰到了原材料供不应求的困难,战胜原材料困难,保证搞好生产,成为这个厂党总支日夜考虑的重要问题。
为了战胜困难,党总支一方面组织全厂职工学习党的八届九中全会公报,并配合这一学习,举办了一个展览会,展出了几十种耐穿、省料、两用的新产品。另一方面,找财务、生产方面的干部和工人开座谈会,了解情况,摸清家底。经过这些活动以后,一个解决棉纱供应不足的生产方案,逐步形成了。接着,党总支召开了全厂职工大会,把原料供应情况和解决方案,向群众交底。会后,全厂职工进行大讨论,群众情绪异常高涨:从车间到宿舍,从办公室到饭厅,都在开诸葛亮会,只要是能够开源节流的办法,几乎都被他们想到了。就这样,一天之中,全厂职工提出了几百条建议,不仅大大丰富了党总支提出的方案,也使干部们进一步增强了克服困难的信心。总支根据职工们提出的建议修改了原来的方案,将全厂职工分成四条战线:一条是降低纱耗,提高现有原料的利用率,增产更多更好的内衣;一条是扩大原料来源,试验采用人造丝、兔毛、羊毛等工业原料和其他原料来织内衣;一条是开展修旧业务,在全市设立十八个门市部,替群众修补内衣、袜子;一条是专门检修设备,准备迎接棉花丰收以后新的生产高潮。
千方百计利用废料
过去,这个厂的工人为了多快好省地完成计划,已经想过不少节约用料的办法。今天,再要省下棉纱、坯布来,那真要费尽心机了。但是,工人还是想出了很多好办法。你看,在成衣车间里,“巧裁缝”们在那里左比右量,一块同样大小的料子,过去裁了一件大人衣衫,剩下的边料就进了废料库。现在呢?大块下脚料先做童衫,做童衫剪下来的下脚料再做手套;做完手套剩下的布条子还被用来编成草鞋;即使最后剩下的一些布渣渣,也要抽成一根根回丝,卖给工厂去擦机器。就是这样,他们战胜了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困难,一点一滴节约出的棉纱,几个月,就达到了十三万两,相当于三千多打汗衫的原料。
坚持赶名牌创名牌
赶名牌、创名牌,这是去年他们为了提高内衣质量提出的口号。今天,原料减少了,特别是有一部分棉纱质量也比较低,能不能创造名牌呢?职工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答了这个问题。党总支发出赶名牌、创名牌的号召以后,在短短的五天内,工人们就用普通的棉纱,试制出了比较高级的丝光衫、春秋衫、茄克衫等三十二个新产品。这些内衣纹路细、针脚密、纱支发光、颜色鲜艳,质量很好。
自从原料供应减少以后,这个厂的职工们就想到群众修补的东西一定会增加,便主动担当起了补袜子和补内衣的任务。补袜子看起来是一件小事,可是对于原来一向织造内衣的工人们来说,却增加了不少麻烦。有的底穿通了,有的后跟一个洞,有的原来就有补钉,还要拆下来重补。尽管这样,工人们还是耐心地在对待这种“千家活”。
这就是问题的答案
当我们结束这个厂的采访时,党总支书记季月英体会很深地向我们说:“在生产上我们遇到了原材料供应不足的困难,这并不是一件坏事,它鞭策了我们前进,在战胜困难的斗争中,我们锻炼了意志,提高了觉悟,学到了本领。”短短几句话,反映了针织内衣厂全体职工的精神状态,他们把原材料的困难,当作一个并不可怕的“鬼”,全厂驱鬼,打鬼,捉鬼,“鬼”就消声匿迹了,他们赢得了胜利。这就是问题的全部答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