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9阅读
  • 0回复

红玛瑙——1960年11月5日—7日的日记摘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7-02
第7版()
专栏:

  红玛瑙
  ——1960年11月5日—7日的日记摘录
  刘白羽
汽车轻快的奔驶着,驶过甘泉,驶过劳山,驶近延安。……这时间,对于像我这样,认为自己真正的生命是在延安开始的人来说,面前这一切都引起多少回忆啊!正这样想时,忽然,车窗外,墙壁上闪现出一行朱红大字:
地球是颗红玛瑙,
我爱怎雕就怎雕。
这诗句像通明的火光,一下照亮了我的眼睛。急忙往下看时,墙壁却一阵风一样一闪而过。车子又轻快的歌唱着向前飞驶了。尽管黄昏的阴影,已悄悄笼罩了陕北黄土高原,和“一川大石碎如斗”的河床,同车人还是把脸凑到车窗上,谁也不肯放弃对于延安最初的一瞥。这时间,那两句诗在我脑海中已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一颗晶莹、透明的红玛瑙,愈来愈胀大、愈来愈光亮,这不正是我所走过来的和我正在经历的整个一个新世界吗?它,像鲜红的朝阳,使我欣快,使我感奋。仿佛我自己的全身也都被照透照红了。但是我的思路被身边一片喊声所打断,“杜甫川!”“七里铺!”就像当年每一次从前方回来,走到这里,闻到扑鼻的炊烟一样,这是一些多么响亮而又亲切的名字呀!我们已经到了延安了。我还记得当我还是二十岁刚出头的青年时,带着两肩尘土、一颗真心,踏破黄河两岸的冰雪,在这崎岖的小路上,第一眼看到延安,那一刹那间,我的眼睛充满了泪水。那是从黑暗中,第一次看到黎明的幸福的眼泪呀!是的,我们的庄严的、战斗的道路从这儿开始了。在那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在冰封雪冻的进军中叨念着它,我们在胜利欢腾的狂热中高唱着它。在困难中,它鼓舞我们战胜困难,在欢乐中,它要我们看望更欢乐的明天。我们念着它,去涤荡大地上的污垢,我们念着它,为一个光明灿烂的新世界开辟路程。现在,当我再来到他面前时,我将告诉他一些什么呢?……这时,一片明光闪烁,仔细看时,原来是电灯熠熠放明。回想从前延安夜景,从那一排一排,错落不齐的窑洞里透出来的千万灯火,像繁星一般迷人。而现今,这雪亮的电光真是一派新气象了。我从汽车里面跳出来,是多么急于想看一眼延安的新面貌呀!但,这深秋之夜,却像一道幕布一样把延安遮住。我想它是想在突然之间,给我一个崭新的印象吧!
早晨,我爬上山顶。这时,朝阳有如万道霞光,把眼前一切染上一层淡淡的红色。看,延河!那亮晶晶的蜿蜒的延河。看,那不是清凉山!而那高耸空中的宝塔,依然像一个守卫者,欣然看着这一个明朗的早晨。这时,各种嘹亮的声音,从我记忆深处升起:——这是那悲壮而又庄严的历史年代的声音呀!千千万万人的脚步,从全国各地聚集,从这古城中的石板路上响过去,从城门外那尘土飞扬的道路上响过去。我记得,一个黄昏,北门外路边上,一圈人影,一盏马灯,毛主席在跟青年人们讲话呢。我记得,当时青年人的脸,都像早霞一样明亮,在读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关于革命真理的新书。我记得人们高唱:“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在自由的灵魂里点燃起真理的火焰。而后,歌声从这儿冲破滚滚尘砂,飞过黄河,飞过长江,战火闪烁,战鼓雷鸣,人们用自己的鲜血与生命,染红了我们那英雄战斗的年代。可是,透过一切轰鸣,你仔细听一听,你会听到一种最优美的声音,那是一片雪白的羊群后面,一个头扎羊肚毛巾,身披半截老羊皮,有着红彤彤面孔,亮晶晶眼睛的陕北青年的声音,他把鞭子甩得噼吧一响,放开喉咙高唱:“鸡娃子叫来狗娃子咬,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这是令人心醉的歌声,它给我们无比清新的快感。而后,在这宏伟的大时代的合唱之上,响彻了“东方红,太阳升”的歌声。这是黎明的歌声,这是延安的歌声。现在,阳光把一个新延安照得如此光明温暖,让我带着这记忆之中最最优美的歌声,进入这瞻仰革命圣地的旅程。
也许住过杨家岭的人,想问一问你住过的窑洞还在不在?也许到过枣园的人,想问一问今年梨树的收成?延河还那样清澈?谷穗还那样金黄?西红柿怎么样?波斯菊怎么样?你有没有去看看我们赶着毛驴去驮水的那条小径呢?我可以回答:延安变得更年青了,延安现在是多么整洁的一个城市。从南市场到北门外贯穿着两条大马路,一座大桥联结着去东关和去杨家岭的道路。我可以数说:勘探的钻塔,工厂的烟囱,学校的校舍,桥儿沟的拖拉机站和柳林公社的秋收。深秋季节,早晨地面上已敷了一层薄霜,晌午太阳却又那样热烘烘的。当我在凤凰山、杨家岭、王家坪和枣园走着、看着、想着的时候,站在河岸上,听着延河缓缓低吟,穿过城中石坊,走向毛主席故居的小路,那一个庄严而壮丽的大时代便又回到我的眼前来了。是的,我们在这儿过过最美好的生活。在这些纪念馆里,我看到了陕北工农红军战斗的长矛和南泥湾开荒用的锄头,有纺车,有镰刀,有扁担,有白色原木钉制的办公桌椅,有马兰纸印的报刊文件,我像看到了最亲的亲人,这一切都在散发着当年生活的芬芳。这是开天辟地、创造新世界的生活。世界上难道还有什么比这更激动人心的生活吗?中国人民从战争烽火中,推山倒海的站立起来了,在黎明晨光中,带着血迹与征尘前进了。现在,当我们生活在充满着光明、洋溢着欢乐的社会主义社会之中,回想一下,那时,我们穿着灰色的军衣,束着皮带,穿着草鞋,但我们的眼睛是多亮啊!在凤凰山,杨家岭,毛主席住过的窑洞里,我感到特别的亲切,因为我还深刻地记得,当时,在这儿见到毛主席的情景,特别是他谈着话,有时微笑,有时深思的面容。而我知道,就是在这静静的窑洞里,纸窗下,木桌上,毛主席度过了多少可珍贵的日夜。那是艰辛而又充满希望的日夜,他经常深夜不寝,等候着黄河两岸,大江南北来的战报。而当他把工作布置停当后,他又以多么欣悦心情,迎接着每一个新的黎明。我有多少次从他住的山脚下走过,望着他窑洞窗上的灯火,立刻得到了无穷的力量、无限的鼓舞。是在这里,他宣布:“新中国航船的桅顶已经冒出地平线了,我们应该拍掌欢迎它。”
今天,当我在延安——这温暖的土地上走着时,眼泪又一次溢满我的眼眶。这一草一木,哪怕是一朵金黄的野花,都萦回着多少革命的、战斗的情怀呀!但,那真是令人永远振奋的年代:敌人要把中国革命陷于绝境,而我们用自己双手创造一切。滔滔黄河流不尽,漫天黄沙迎地来,而盈盈的春意在那时开始了。
那是1942年大生产运动的春天。我记得,延河里还漂着冰凌,可是你站在延河岸上向四处望一望吧!各处山巅上都在放荒火,白天青烟弥漫,夜晚红影幢幢。只要回想一下,我的心还忍不住激动。那是一场大战的前夜,不过那是人向大自然开战。到处一片紧张、忙碌。丈量了荒地,运来了工具,选好了籽种,到深夜,窑洞前的山径上,人们还提着马灯,走来走去。有一夜,落了几星春雨,隐隐响了两下雷声,泥土的气息弥漫空中。次日,天刚放明,满山满谷,晨雾迷蒙。每个人都把准备好的锄头扛在肩膀,爬上高山,向高山之巅望去,各个雾气笼罩的山峦上,都是一行一行的黑人影,这里那里,一下都响起:“开荒啊开荒!”……歌声,这是党发了号令,谁也不肯落在后面,奋力扬起锄头。
由于敌人封锁,那一年的冬天,我们没有穿上新的棉衣,每个人膝头肩顶都补着补绽。我们的伙食也相当困难,一盆洋芋汤上漂着几点油花。但我们是那样欢乐,到处是发亮的汗珠,到处是发光的笑脸,整个延安充满用自己劳力创造财富的革命精神。像我这样生长在城市的知识分子,手掌磨出茧,汗水透衣衫,但我第一次尝受到劳动的光荣、劳动的喜悦。就这样,延河里的水好像流得更畅亮了,蓝天上的太阳好像更温暖了。春风吹绽了深谷中的桃花、杏花、梨花、鲜红的野百合花、淡紫的马兰花。我们每早起来都先望一望我们的耕地。而后,碧绿的田野代替了荒山,多美丽呀,那是我们亲手织出的大地的花毯呀!这时,心中说不出的舒畅。这一回,当我在又一个大时代,崭新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大时代里来到这儿,我走着,沉思着,“延安风格万岁”这几个字从我心灵中涌现出来。这时我想到的,就是那开天辟地的风格,敢于从困难中打开胜利道路的风格,用自己双手创造新世界的风格。只要回想一下,今天我们社会主义的每一点光明,不是从那时开辟出来的吗?
让延河日夜不息的歌唱吧!我们喝过延河水的人分布全国四方,我们就像吃过母亲的乳汁一样,忘不了延河的声响。延河的歌是美丽的但也是雄伟的,你看那春天的涓涓溪流,但一到夏天,山洪暴发,它就白浪滔滔,直泻千里。奔向黄河,奔向大海。延河就这样从遥远的历史深处奔流到今天。
今天的延安已经是一个新的延安了,但又是一个保存着优良传统的延安。人们还记得出席1942年陕甘宁边区群英会的申长林吧?他已经六十八岁了,但二十年如一日,他一直坚持在农业生产第一线上,党的事业第一线上。今天,如果你到蟠龙去,你还会遇到申长林同志拦着生产队的羊群在行进呢。到现在,延安一些干部,还保持着勤俭持家的作风。常常把小行李卷一背,就下乡了。开完会如已夜深,把袄子一裹就在老乡家睡了。手里拎着根木棍,不管荒山野岭,拿起腿就走了。遇事跟群众商量,一蹲下去就是几月。还是一身棉袄,打上几块补绽,穿上几个冬天。现在,就让我们就近到杜甫川和少陵川之间的柳林去看望看望吧!
人们该还记得,就是出名的刘建章南区合作社所在地的柳林。在当年合作社作仓库使用的一孔大石窑里,如今是柳林公社柳林生产队的办公室。同志们升了一盆炭火,炒了一锅南瓜子。我们就围桌听李有华同志谈了一段经历,他是延安地区头一批走合作化道路的一个。他还跟我们在延安时所习见的农民干部一样,戴着一顶旧蓝布棉帽,脖颈间围绕一条白羊肚毛巾,他告诉我说:
“我家在横山,从小就是一个给人家揽活的人。工农红军到横山,我成了赤卫队员。后来白匪反攻,那些逃亡到榆林城的地主老财又赶回来收地、倒算,折腾得穷人一点活路也没有。后来我到延安来寻红军,才到了柳林。一看这里能安置,正月里回去引下婆姨娃娃,六口人背一堆烂铺盖,来柳林揽长工。1943年,毛主席号召‘组织起来’。刘建章叫我搞变工,我说没农具,他答应合作社帮添农具,我组织了九户横山来的移民,一人两只手一把镢头,没有田地就开荒,……”
真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那时李有华的九户变工队,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历史道路,柳林公社现在在我们面前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正像延安人跟我说的:“你该还记得从前那烂袄袄,皮裤裤的年月吧!那年月一个劳动人民一辈子能买起几丈布?到三边去驮盐的人,晃荡着一杆鞭子,不都穿着白板皮裤吗?现在,你到农村里看看,到处干干净净,哪一个队员不是新市布棉裤棉袄,妇女剪了头发,穿着花布袄,哪家炕上不堆着花花被子,咱们的人生活变了,精神面貌也变了。”
这是一个响晴天。我们从山峁上看了托儿所下来,转过小河那边。生产队的牲口棚里静悄悄的,牲口都放出去吃草了。前面那大场院上,却一片马嘶人叫,队员们正赶着打场呢!坪场里面这堆金黄的小山,是谷子;那堆焦黑的丘岭,是荞麦,红的高粱,白马牙玉茭,扬着风,一阵阵烟雾腾腾,马蹄答答响,石碾子咕噜噜转着跑,人脸晒红了,汗珠在眉峰上闪光,灰尘披满衣衫,声音却分外欢畅、宏亮。给暖洋洋的日光一蒸发,空气中弥漫着新粮食的香味。正在这时,我转过身,真使我惊喜万分,就在场院一边的土墙上,我又看见那火热的诗句,而且这一回,我看到了整首诗:
地球是颗红玛瑙,
我爱怎雕就怎雕,
按着毛主席的好图样,
驯服山河建天堂。
这时,就像电炬一下照明了面前的大道,突然,像浮雕一样把我重来延安的全部思想、感情都刻划出来了。是的,正是在这里,正是在那庄严、艰巨的时代,我们的党,我们的毛主席就一步进一步地雕着这一个晶莹、透明、通红、发光的红玛瑙的新世界了。而为了塑造这一个新世界,首先就雕塑了一批又一批能创造新世界的人。他们给共产主义思想阳光照耀后,像血一样鲜红,像火一样明亮,他们的灵魂,像红玛瑙一样坚固、纯洁、闪光。而这一切不正象征着我们整个中国革命、战斗的形象吗?
就在这天夜晚,我正对秋高气爽的夜空凝视,忽然,宝塔山上的宝塔,像一串珍珠、一簇缨络一样亮了起来,这简直是梦幻世界啊!当年,我看夕照,看曙色,看月光映出这宝塔,现在电灯却把它装扮得如此美丽。我不禁进入沉思:“……如果说一个革命者,当他获得革命真理时才获得了真正的生命,那么,延安,在多少人心灵上点燃起那最初的一点火焰啊!而这火焰,从此便在你生活中永远熠熠闪光了。……”就在这个黎明之前,延安山城还沉在宁静的安眠之中,我又坐在汽车上登程了。又一次向延安敬礼告别。想到不知何时再来,心中说不出的依恋不舍。车轻快的奔驰着、奔驰着。我心中自言自语的勉励着自己:“让延安这个灯塔永远在我记忆中闪光吧!要创造一个红玛瑙一样鲜红、通明的新世界,那就先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永远鲜红、通明的红玛瑙一样的人吧!”这时严霜在地,晨寒袭人。高原、山峁、河川、树林都还朦朦胧胧。这时我两眼注视着前方,前方无限辽远的地平线上突然出现了小小一点光亮,开始像一枚金红色小片,但随即扩大了,展开了,像火一样燃烧起来。我再向四周看时,不觉之间,黑夜已为晨光所代替,而新的一天就这样诞生、开始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