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2阅读
  • 0回复

应届毕业生的打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7-03
第2版()
专栏:

  应届毕业生的打算
  新华社记者 姜凤云
暑期即将来临,北京市各中学的许多应届毕业生学习更加勤奋,争取毕业成绩优秀。人们关心地问起,他们毕业后将有些什么打算呢?
劳动的启示
北京市第一二九中学初中应届毕业生廉淑兰,家里是北京和平人民公社的社员。她深深知道:要大办农业,光靠老社员不够用,的确需要一批青年力量。她妈妈也常说,你们这批青年人要全走了,谁来接我们的班?但是廉淑兰心里有一个蕴藏已久的问题:“种地有多大学问?整天和黄土打交道用得上我几年来学到的物理、化学和数学吗?”
有一天,她在家里生产队参加劳动,拔小萝卜。虽说她是一个农家姑娘,萝卜拔下来却不知道怎样处理。这时候,一位社员走过来拿起小萝卜,耐心地帮她扎好把,并且告诉她要头向里,叶向上码好,这样才不容易干燥,便于保存。廉淑兰一想,这不是生物学中讲过的叶子的保护作用吗,可是一到实际生产却不会应用了。地干,萝卜不好拔,稍一用力就拉断了。看着那些半截萝卜,便有些心疼。她想起,能有简易的人工降雨把地润湿了多好!能制造一个挖萝卜机就更好了!接着,她又想到了争取农业大丰收和未来的农业机械化、电气化等许多问题。
想来想去,感到农业生产不简单,其中大有学问。要改变农村面貌,该要做多少事情啊。不仅学到的知识不够使,还有多少新的东西更需要深入去钻研。想到这里,王保京、吕根泽、邢燕子的一些模范事迹又呈现在她的眼前。她深深感到做一个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农民,直接为大办农业贡献力量,是无上的光荣。
父亲的话
“这些天,我和社员一道参加了劳动:植树、种葡萄。我们决心变沙漠为绿洲。这里大有发展,我准备在这儿干上一辈子……”这是北京市第二十一中学应届高中毕业生张书杰的父亲不久前从新疆寄来的一封信上说的。张书杰的父亲抗日战争时参军,1953年转业到交通部工作,1960年11月响应党的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号召,又去新疆参加农业生产。现在他正在一个人民公社做党委书记。
张书杰读了父亲的信很受感动。又想起父亲临行时的情景。
几个月前的一个晚间,他们全家人吃完了送行的饺子,围坐在桌前亲切地交谈着。父亲兴奋地说:“我早就想去边疆,这回可达到目的了。”听了这句话,张书杰一边端详着父亲已经出现了皱纹的面容,一边思索着:“从自己记事起,父亲就参军了。现在自己十九岁,这十多年中,父亲当过战士,做过司务长、管理员……,总之,党叫做什么就做什么,叫去那里就去那里。现在岁数大了,全家人能团聚在一起也才几年,为什么他又要求去边疆呢?”这时父亲好像猜透了儿子的心思,亲切地对张书杰说:一个人活着不能只为了自己,也不能只为了小小的家庭。不管做什么,首先应当服从国家需要。想想看,如果不是革命前辈根据党的需要,完成各种工作,取得了革命的胜利,你还能有今天?
张书杰想起父亲临别时的谈话,激动地在日记上写道:
“毕业后我要像父亲一样,到党最需要、最艰苦的地方去。”现在,他除了做好升学的准备外,同时也正在积极做好就业和参加农业生产的准备。
学好本领
一个星期六的下午,通县第二中学应届初中毕业生李奎华和政治课教师刘宝琴一路回家。李奎华看到路旁一片绿油油的菜地,和在地里劳动的社员,又想起公社党委书记不久前在报告中讲到农村需要知识青年的情况,便对刘老师说:“我知道农村很需要知识青年,真想马上回到农村去!”
刘宝琴老师前几天就看出了李奎华的心思,知道她盘算回乡参加农业生产的事,但是有些忽视目前的学习。这天,便乘机会和她谈开了,给她讲了无论升学就业都需要知识,都必须好好学习的道理。刘宝琴指着前边一块菜地问李奎华:“如果让你丈量这块地的面积,你会吗?”李奎华看看眼前那块地,不方不圆,又不成三角形,摇摇头说:“不会。”刘宝琴老师便鼓励她说:“党培养你在学校念了这几年书,回去后就要在各方面发挥作用,这就需要在校好好学习,争取多学些本领才行。”
李奎华回到家里,妈妈不在屋。她便跑到电磨房,妈妈正在那儿磨面粉,操纵电磨的是一个有技术的小伙子。电磨旋转着,李奎华可一点门道也看不出。她想,如果回到公社,干部说:你是中学毕业生,来看电磨吧,自己可怎么办呢。想到这些,她真后悔物理课中关于电动机原理那一部分自己没有学好。
回到学校,她到实验室把电动机原理作了一次实验,弄清了道理,又做了一个详细的学习计划。从那以后,她的学习比过去更认真了。课堂提问,平时测验,几乎全是五分。别人问她为什么这样用功时,她总是愉快地回答说:革命青年要有远见。升学要好好学习,参加工作或参加农业生产也要好好学习。懂的东西越多,才能为人民服务得越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