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5阅读
  • 0回复

热爱集体的老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9-02
第2版()
专栏:

热爱集体的老农
本报记者 袁光厚
炎热的中午,四川巴县铜罐公社平安大队收割水稻的社员都已收拾好镰刀、挞斗,回家休息。这时,在刚割下稻禾的田里,有一位老人却顶着火辣辣的太阳,这边看一看,那边瞧一瞧,嘴里咕噜着:“唉,这几个草把为什么不拖到田坎去晒?”一边说,一边细心地把这些谷草从积水的稻田里移到田坎上摊平,晒好。
这位老人名叫王银廷。因为他热爱集体、办事一丝不苟,社员们都喜欢亲昵地称他“老逗硬”。王银廷今年六十四岁了,现在他负责队里养牛的事,可是他常说:“公社是个大家庭,光靠干部的几双手脚怎样管得过来,就是要大家管嘛!”因此,只要是集体的事,不论分内分外,不论大事小事,他都爱管。
今年收小麦的时候,王大爷听到几个饲养员说,送到饲养场作烧火用的麦渣里,有一些没有筛净的麦粒。他一听就说:“这成什么话,这样大抛小撒的!”一边说一边就去清查是谁筛的麦渣,并立即到队长那里去报告,随后又把几位筛麦的女社员找来,一起讨论这件事。筛麦的社员觉得自己筛麦时已经很细心,对麦渣里有麦粒的事,起初大都感到惊讶。后来,大家到麦渣堆一看,原来是夜里送麦渣时她们粗心了,把没有筛的麦渣也送了一些到饲养场。于是,她们当场表示:今后筛麦、送麦渣,一定要更加细心查看。
王银延对别人要求严格,自己负责的事更是认真。社员们都赞扬他耕牛喂养得好,尤其使大家念念不忘的是,一次他要求降低一天工分的事。
一天晚上,队里刚开始评工记分,忽然响起了王银廷那洪亮的声音:“把我今天的工分降下来。”
大家一时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王银廷接着讲了要求减少工分的缘由:队里规定割一百斤青草评十个工分,原来是合理的。但这些日子下了几场透雨,草长得很茂盛,割起来很快,王银廷这天一共割了二百六十斤草,按定额计算该得二十多个工分。而队里最强的劳力,田间劳动一天也不过得十来个工分,这怎么合理呢?经他一说,大家才明白过来。队长立即检讨了自己没有及时和大家商量调整割草工分标准的缺点;但认为事先未说明,当天割的草可以仍按原来定额标准计算。可是王银廷认为这样队里吃亏,不合理,还是坚持把工分减少。其他割草的社员也认为王银廷说得有理,都主张降低自己当天的割草工分。
王大爷这样热爱集体,关心集体的精神,受到了社员们的尊敬。最近,他已经当选为社员代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