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8阅读
  • 0回复

也谈毛主席书赠日本朋友的鲁迅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11-01
第6版()
专栏:

也谈毛主席书赠日本朋友的鲁迅诗
沈尹默
读了10月11日《新民晚报》所转载的臧克家同志《关于毛主席书赠日本朋友的鲁迅的一首诗》一文后,写出一点意见。
克家同志说:“把这首诗的内容和毛主席对许多日本朋友的谈话联在一起来看,它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就更明显了”,这是非常正确的,但解释鲁迅诗的一些词句,觉得还不能恰如其分,而且使人读了感到它未能顺着原诗的文理说去,不免有些支离破碎之嫌,对于青少年读者们读通原诗尚有一定困难。现将我的理解写出,向广大读者和克家同志请教。
第一句“万家墨面没蒿[hāo]莱”,墨面不一定是囚徒脸上的“刺墨”,这不过是用来形容广大穷苦人民蓬头垢[gòu]面的难看形象,没蒿莱的“没”,并非说他们死亡在蒿莱中,自然也有死亡的,在这里是说他们埋没在或者沉没在草莽之间。整个的句子,是说广大穷苦人民全家蓬头垢面终日藏身在草棚草窝中,其饥寒漂泊惨酷的生活,不言而喻。第二句“敢有歌吟动地哀”,是说过着这样日子的人们,自然是怨愤填胸,大家不过极端隐忍住,不敢发出怨声来,其实他们悲哀的呻吟,若果一齐发出,是可以撼动大地的,这里的“敢”字,是“敢吗!?”的意思,鲁迅是精熟古典文学的,他所用的“动地哀”三字,是出自李商隐《瑶池》诗“黄竹歌声动地哀”,所以他这里也沿袭用了“歌吟”二字,是说人民的哀吟,而不是诗人的歌咏。
第三句“心事浩茫连广宇”,虽然广大穷苦人民极端忍痛,哑口无声,但大家共处在同一“大宇”中,就是说在同一空间中,无论相识或不相识,总是有着同一感受,同一情意的,这样就会在广大无边的空间中,无形无影浩浩茫茫地自然连系在一起,这就是第三句的整个意思。诗人的感觉是极端敏锐的,虽然广大劳苦人民,忍痛无声,但是他们的心声,诗人是感觉到的,并且听得十分清楚,觉得它是未发的“惊雷”,所以鲁迅就用“于无声处听惊雷”这样惊策的句子作结,是和上文的“万家”、“动地哀”等字样一脉相贯地写下去的。
在上面所说,只是就本诗文句所有的含义敷陈展绎〔yì〕而成的,至于言外之意,那是很显然表现出劳动人民革命的原动力的伟大和坚强,所以人们总是说革命最后的胜利是属于劳动人民的,历史也就证明了这一点,这是鲁迅有革命的信心和革命乐观主义的表现,他真不愧为革命文学的旗手。
我们敬爱的毛主席以圆活飞动的草书,犹如在天的飞龙一般,把这一首生气勃勃的诗,更加形象化了,在人们的眼中,所起的作用,自然更加伟大而有力,我想日本朋友们得到这一份礼物会理解到这一点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