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阅读
  • 0回复

绿竹多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12-01
第6版()
专栏:

  绿竹多姿
  于竞祁
在川西平原上,丛丛竹林遍布四野。举目眺望,但见一簇簇、一团团青绿挺秀,沿着溪边、屋旁茂密地生长着。竹林,使川西景色凭添了无限的诗情画意。
这里的农民,家家户户都种竹,绝大多数房屋都为竹林所环绕。唐代大诗人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有“抱茅入竹去”之句,很早就描绘了这一点。他又在《杜鹃》一诗中写道:“我昔游锦城,结庐锦水边,有竹一顷余,乔木上参天”。这也说明,川西农民种竹的历史已相当悠久了。群众谈论竹子以“笼”为单位。一“笼”就是一丛。一丛多者上百根,少者数十根。除了生产队所有的成片竹林外,一户农民房前屋后,多的有十几“笼”,少的也有二三“笼”。从去年以来,川西地区又开展了群众性的种竹活动,竹林比以前更加繁茂了。
从高大坚实的楠竹,到充满神话色采的“湘妃竹”,竹的种类很多,据说在我国有一百八十多种。四川境内分布最广的主要竹种有楠竹、慈竹、黄竹、水竹、白夹竹……等十几种。这些竹子除了具有共同的习性外,还各有其特点。有的剽悍雄壮,有的柔嫩纤细,有的清高孤僻,有的聚集丛生。川西平原的竹子主要是慈竹。这种竹子成丛生长,粗细均匀,高及二三丈,材质鞣韧。平原北部的绵竹县还出产一种绵竹,娟细而柔,传说县名即由此而得。
川西平原,位于著名的都江堰灌区,气候温暖,土地湿润肥沃,雨水也较多。竹性喜湿阴,对土壤要求不严。在这样条件下,川西几乎随处可以生长。但竹子特别突出的优点还在于生长快,栽种和管理不需要大量劳力和时间。川西的慈竹,一般新栽的两三年就可以成林应用。繁殖的方法很简便,一种是“煨”,每年春天竹子出笋抽叶前,把竹林的老根挖掉,疏松土壤,然后用杂草、火灰等壅蔸,竹笋就会大量长出。另一种是移栽,选择健壮无病嫩竹,连蔸挖起移栽,或去蔸埋干,使其生根发笋。日常管理只要注意不乱砍伐,竹子就能旺盛成长,如能适当地进行除草、施肥和浇水,则生长得更好。一户农民,每年只需花三五个劳动日,就可以管好自己的竹子。集体的成片竹林,每年春夏利用农事间隙安排劳力,突击几天,日常则建立责任制度,包给几个社员负责保护和管理,都用不了多少劳力和时间。
多少年来,诗人画家笔下对竹子的描绘和赞赏是人们熟知的。古人把竹子作为正直不屈的象征。白居易以“有节秋竿符”赠送元稹[zhěn],相互唱和,传为佳话。但种竹在川西农村中如此广泛,更主要是因为竹子给社会增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在这个地区,举目所及,群众的衣食住行无日不可无竹。大到竹柱、竹墙的房舍、茅棚、院墙,小到竹筷、牙刷把,从家庭的床席、各色家具到茶馆里舒适的富有地方特色的四川躺椅,从竹筏到“滑竿”,竹子的用途何止百种。以竹篮为例,就有圆篼[dōu]、方篼、半节瓜、带盖条篼、金铃子等许多花色,加上精致的采漆和图案,有些已达到艺术品的境地。
再从生产上来说,田间生产使用的小农具大部分是竹制的,如箩、筛、帚、?耞、犁扣……。大农具中也有不少竹制的,如晒席、粮囤、竹筒水车等等。工业、水利、养鱼、牧业、副业都需要用竹。都江堰入口著名的分水“鱼嘴”和护堤设施就用的是竹笼卵石。种竹虽然占了一些地,如全面地从促进农业生产和适应社会需要看,还是有利的。竹林根多且密,吸收水分和养分能力强,林边耕地要受一些影响,但很有限。相反,竹林盘根密集,能保持水土,对整个耕地却是有利的。
竹是集体和社员们很大一笔收入。川西农民把出售成竹和编织竹器做为一项很重要的集体和家庭副业。群众中有“家紧林盘松,家松林盘紧”的说法,家庭经济紧的时候就多砍些竹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