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6阅读
  • 0回复

中国昆虫学会召开学术讨论会 讨论分类、生态和毒理等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2-01
第5版()
专栏:学术动态

  中国昆虫学会召开学术讨论会
  讨论分类、生态和毒理等问题
中国昆虫学会于去年底在上海召开了一次学术讨论会。会议主要从昆虫学的基础理论出发,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有关农业、林业、医学卫生等方面的问题,分为分类形态、生理生态、药剂毒理三组进行讨论。
分类形态组讨论了物种分化、昆虫纲分类系统、昆虫分类学方法、昆虫中文命名、昆虫分类学发展方向等问题。关于昆虫的物种分化问题,许多人举出实例说明了明显的分化现象。讨论首先涉及“种”及其分类单元的哲学意义。大家一致认为,“种”不仅是分类单元,而且是客观存在的。至于其他单元是客观存在还仅是科学抽象,意见颇为分歧。大多数人认为,物种分化现象是物种在地理分布、生态和生理特性上的差异表现在遗传性质上的不同。对于物种分化的机制,有些人认为种群变异的因素主要是环境条件的影响。至于哪些是主导因素,营养是不是主要因素之一,争论很多。有些人认为变异是原料,通过自然选择出现新类型,自然选择的机制包括突变速率、选择系数、群体大小、迁移和环境条件变化等。但是,多数人认为是突变、隔离和自然选择。关于分类系统的问题,大家都认为阶段发展和阶段继承的进化过程是建立分类系统的依据。在谈到某些具体分类问题时,则有不同的看法。这些问题有弹尾目和原尾目的分类地位,应否建立寡节纲和蚣虫纲等等。对于有翅亚纲的各目间系统关系,会上也进行了讨论。关于昆虫的中文命名问题,大家认为对一般昆虫的中文命名应该加以统一和制订,并提出有关中文命名的原则性意见。
生理生态组讨论了种群数量变动中的若干基本理论、害虫大发生与作物栽培制度的关系、昆虫的营养与生殖、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的结合、昆虫生态和生理的今后研究方向等问题。有人认为,种群数量增长的指标可用“内禀的增长能力”来表示。所谓“内禀的增长能力”是指种群在特定的温度、湿度和食物种类条件下,同时食物量、空间及同种其他个体保持最适度而又无天敌干扰下的最高增长速力。某些数学模式有它的简单性和真实性,但是自然界中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制约着种群数量的消长,其复杂性是数学模式不可能完全代表出来的。有人认为,罗吉斯谛克曲线只代表一类实验种群,应用范围较窄,应当承认有其他类型的存在。关于作物栽培制度与害虫大发生的关系,大家认为稻螟和水稻耕作制关系最为突出,并明确了作物栽培制度与害虫发生数量的密切关系。关于昆虫的营养和生殖问题,与会者介绍和论述了昆虫食料中醣类和蛋白质对昆虫的生存和生殖作用,营养条件和激素对生殖的影响。他们指出,研究营养、激素和生殖的关系,必须注意感觉和神经活动的作用,昆虫的行为与营养生殖以及为害程度的密切关系。关于杀虫剂及天敌作用问题,大家认为近十几年来许多国家大量使用有机药剂,引起害虫抗药性及益害虫群落关系的改变,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有人认为,控制害虫种群数量应从生物群落观点出发,发挥生态系统内有益生物的作用,结合杀虫剂的使用,以达到控制种群的最终目的。大家认为,天敌的生物学特性必须加强研究。但是,以引进天敌和改善天敌的生活环境为主以求长期控制,还是以使用杀虫剂为主以求迅速控制害虫数量,意见却有很大分歧。
药剂毒理组讨论了杀虫剂与昆虫生理代谢关系、杀虫剂的化学结构与毒性的关系、昆虫对杀虫剂的抗性等问题。大家一致认为,昆虫毒理学是化学防治的理论基础,昆虫毒理学中必须考虑到有机体、化学药剂和环境条件三个重要因素及其相互制约的关系。并且经过讨论,大家明确了室内与田间工作互相配合,以及毒杀作用的生理生化机制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关于毒力测定问题,大家认为应有多种方法,室内及田间的测定和检验都要力求规格化和标准化。关于田间毒理方面,大家认为有些问题要由毒理学工作者和生态学工作者协作进行。在大面积使用药剂的情况下,杀虫药剂将成为生物群落及昆虫数量变动的一个重要调节因素。在生理代谢问题的讨论中,注意到高效低毒有选择性的药剂和不育性药剂,后者比用射线培育不育性昆虫为经济。在目前阶段,我国仍以发展有选择性的高效低毒杀虫剂为主。关于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的关系,与会的几位化学家认为,研究这一规律是指导合成新药剂的基础,今后应该根据昆虫的代谢机制、代谢产品、抗代谢产品等的作用,研究其模拟化合物的活性,从而找寻新药剂。昆虫的抗药性及其遗传性问题,引起了广泛的注意。与会的遗传学家认为,抗性的形成是由于药剂起了选择作用,抗性一般是由多因子控制的,抗性个体本来存在,通过选择作用而表现出来。另一种意见认为,抗性是由药剂作用引起的生理上的适应。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