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阅读
  • 0回复

我们来到巴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3-01
第5版()
专栏:巴西通讯

我们来到巴西
王唯真
1961年12月29日,我们越过茫茫的大西洋,来到了伟大的巴西人民的国土。虽然飞过了半个地球,大自然在这里的安排并不使我们感到陌生。它使我想起去年访问过北京、杭州、上海等地的巴西记者埃切维里先生,他当时经常扬起双手说:“啊哈,这里的景色多么像我的祖国!”
的确,在我国常见的花草果木,这里几乎应有尽有。当攀上科尔科瓦多山远眺美丽的里约湾、伸入海中的甜面包山和银光闪闪的科帕卡巴纳海滩时,就不由得想起在苏州、杭州、青岛的游览,不同的只是正当我国北方大地冰封、万里雪飘的时候,这里却是凤凰花树盛开、百花异草争荣的季节。
这里同北半球正好相反,夏冷冬热。暑季虽然很长,但除了东北部有时遭受干旱之外,大部地区风调雨顺。巴西从来没有受过台风的袭击,这是令人惊讶的事情,可是巴西朋友们说,事实确是如此。巴西在自然条件上的另一特点是极少地震。去年智利发生大地震,引起了近代史上少见的陆沉,震波甚至严重地影响了日本,造成了海啸的惨重破坏。可是,作为近邻的巴西,却丝毫未受影响。巴西境内没有沙漠,也很少秃顶的山峰,从飞机上向下了望,除了苍绿之外还是苍绿,无怪巴西国旗要以绿底来代表富饶的国土。
在这面积达八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住着同我国人民一样勤劳的约七千万人民,他们缔造了如像里约热内卢、圣保罗这样拥有数百万人的大城市,建造了数不清的高楼大厦,提供了本国所需的绝大部分生活资料和供出口的物资。
巴西人民热情奔放,能歌善舞。歌舞在巴西民间非常普遍,节日里的海滨、广场、街旁常常变成检阅民间歌舞的会场。在圣保罗的一个酒吧间,晚上刚一关门,我们很惊奇地看到售货员个个成了音乐舞蹈家。他们表演水平很高的桑巴乐曲,引来了大批观众。这些艺术家们看见我们是中国人,就热情地邀请我们观看表演。
我们到达里约热内卢,正是这里的居民结束一年的辛劳,准备迎接1962年的时候。29日下午开始放年假。各机关企业的男女工作人员在走出办公室之前,都把一切可以利用的纸张撕成碎片,从高楼大厦的窗户里撒出去。街上人流滚滚,汽车如梭,空中闪闪的雪花般的纸片随风飘扬,看来别有一番景致。新的一年开始了,巴西各阶层人民在想些什么?他们对新的一年有些什么祝愿?报刊的新年言论、总统的除夕祝词、政界知名人士的新年谈话,内容虽各不同,但在这些方面是一致的,就是:巴西需要克服困难前进,巴西需要进步、繁荣,巴西希望世界和平。政界人士在谈话中并不讳言巴西国家面临的巨大困难。它的国债高垒,多达三十五亿多美元,必须在1965年底以前还清的有二十二亿多美元,其中绝大部分是欠美国的;旧的出口市场受到外国的竞争和限制,不但不能扩大,反而有缩小的危险;主要出口货物咖啡销售情况的恶化,使国内咖啡堆积如山。在这种情况下,巴西各界人士认为,发展同社会主义各国的贸易关系,对巴西是必需而且是很自然的事情。
在到巴西的最初几个星期里,我们得到了巴西外交部长圣蒂亚哥·丹塔斯、外交部新闻司长卡斯特罗·阿尔维斯和国家通讯社社长吉马朗斯的亲切的接见,他们都表示将给予中国记者在新闻报道工作上应有的便利和帮助。
巴西新闻界以热情友好的态度对待来自中国的同业。我们在里约热内卢和圣保罗一些报馆、通讯社访问时,许多编辑、记者在知道我们是来自新中国的记者时,都过来同我们握手和亲切地交谈,详细询问新中国新闻界的情况和中国的建设情况。
巴西各阶层中访问过中国的人士很多,他们回国后著书、演说,发表文章介绍中国,对促进中巴友谊作出了很大贡献。马丁夫人写的《中国云星出现在亚洲》一书在这里是畅销书,她告诉我们,她现在手头已一本无存,正在准备再版。在我们到达巴西之后,这里有的电台、电视台还在播送介绍新中国的节目。(附图片)
图为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的科帕卡巴纳海湾前的甜面包山。当你快要到达里约热内卢时,就可以看见这幅美丽的景色。
里约热内卢是世界上的现代化城市之一。约有三百万人口。
它的景色美丽,海、山、热带的明朗和密林的荫影不断地吸引着世界的游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