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3阅读
  • 0回复

葬花诗和白头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4-01
第5版()
专栏:

葬花诗和白头吟
燕明
多年来养成习惯,喜欢读一些杂七杂八的书。
有一次,读了唐刘肃《大唐新语》,卷八有一条:
刘希夷一名挺之,汝州人。少有文华,好为宫体,词旨悲苦,不为时所重。善?[chōu]琵琶。尝为白头翁咏曰:“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既而自悔曰:“我此诗似谶[chèn],与石崇‘白首同所归’何异也。”乃更作一句云:“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既而叹曰:“此句复似向谶矣。然死生有命,岂复由此?”乃两存之。诗成未周,为奸所杀。或云:“宋之问害之。”后孙翌[yì]撰《正声集》,以希夷为集中之最,由是稍为时人所称。
读完了,对这四句诗印象很深,随手在书上眉批,此《红楼梦》林黛玉葬花诗所出。前几天和一位老同志闲谈,他认为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写的曲子还可以,诗却不很当行。可是葬花诗却很特出。记得以前看过什么书,好像是有所本的。我说,我也有同样的看法,而且确切记得是在什么书上的,还作过眉批。回来一查就查出来了,并且把刘希夷原诗抄寄给他。信中说,林黛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诗是出自刘希夷的《白头吟》的。到晚上再翻阅《红楼梦》,才发见葬花诗中并没有这两句,是记错了。但是,也说明一个问题,在我多年来的印象中,是把《白头吟》和葬花诗密切联系起来的,认为这两首诗有血肉关系。这个看法对不对,自己也没有把握。
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一作《白头吟》),见全唐诗卷八十二,全诗如下: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好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光禄池台开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
这和《红楼梦》第二十七回“埋香冢[zhǒng]飞燕泣残红”,黛玉的葬花诗中: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和末一段: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虽然文字不同,但遣词造意,却是有一脉相通之处的。当然,过去诗人咏落花的很多,词意相同的也不在少数,但是,全篇情调如此近似,却不能不造成我上边所说的错觉。
刘希夷的事迹,元代辛文房的《唐才子传》记载较详:
希夷字延芝,颍川人。上元二年郑益榜进士,时年二十五,射策有文名。苦篇咏,特善闺帷之作,词情哀怨,多依古调,体势与时不合,遂不为所重。希夷美姿容,好谈笑,善弹琵琶,饮酒至数斗不醉,落魄[tuò]不拘常检(中段大体和《大唐新语》相同)。舅宋之问苦爱后一联,知其未传于人,恳求之,许而竟不与。之问怒其诳己,使奴以土囊压杀于别舍,时未及三十,人悉怜之。有集十卷,及诗集四卷,今传。
可见刘希夷还为这两句诗送了命。上元二年是公元六七五年,由此知刘希夷的存年当在公元六五一年至六八○年间。
《大唐新语》这一段记载,也被引用于《太平广记》卷一百四十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