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9阅读
  • 0回复

书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6-01
第4版()
专栏:

书话
晦庵
走向坚实
商务印书馆于1947年4月出版了一册许地山先生的小说集,书名《危巢坠简》,由郑振铎题封面,这是地山先生逝世后出版的遗稿。地山先生的文艺作品本来已经由商务出版过两册,列为文学研究会丛书,第一册《缀网劳蛛》,收小说及散文十二篇;第二册《空山灵雨》,收散记四十四章。用的都是落华生名义。《危巢坠简》虽系新出,其实半数以上还是旧稿,其中第一篇至第八篇,曾以《解放者》书名,由北京星云堂书店出版,于1933年4月发行,道林纸印,留有毛边。并且还附了一个独幕剧:《狐仙》。改版重编时删去《狐仙》,另收新作六篇,就是第九篇至第十四篇,都为后来陆续写出而未曾收集的作品。卷首《弁言》,也还是在《解放者》一书里用过的,表达了他对艺术的一些见解。《危巢坠简》书前多了一篇周俟松——他的夫人的序文,其中第二段说:
任何一个人,只要觉得自己的精力,应该为大众服务的时候,他越是不重视他个体的存在,更不会把自己的生死线看得那么分明。在我们十几年的共同生活上,觉得地山晚年比过去更为紧张,不论这桩事或那篇文字,他都赶着做,新的任务又纷沓杂来,于是对于自己已成的文章,往往无暇去整理。现在我虽想搜集所遗佚的,已无从去找了。所以,本书还不能算是他小说的最后遗集。
许地山先生对梵文造诣极深,致力于学术工作,有一个时期文艺作品写得不多。在香港大学教书的时候,更努力于中国语文的改革,提倡拉丁化运动,抗日战争爆发,积极鼓吹抗战,深受青年爱戴。他的早期作品多少带些宗教影响下的悲观色彩。所谓“生本不乐”的观点,贯串着他的许多著作。茅盾先生曾写过一篇《落华生论》,说他是一个怀疑论者,但从《春桃》开始,却在渐渐地走向坚实。这句话说得不错。《春桃》以后,如《无法投递之邮件》和《铁鱼底鳃》,都表现了积极的充满民主精神的思想。《玉官》一篇,且在艺术形式上有所探索。诚如周俟松说的,小说一般都离不开对话,地山在这里却摒弃不用,通过叙述和描绘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在艺术欣赏上给人以非常新鲜的感觉。在“五四”一辈作家中,许地山和朱自清,尽管有许多地方很不一样,但思想逐渐走向坚实,艺术逐渐趋于成熟,而仍不放松追求和开拓,彼此却有一致的地方。这就是当我们谈到朱自清,就不能不想起许地山的原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