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养猪之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6-02
第1版()
专栏:社论

养猪之道
《崔老大娘养猪》是篇值得一看的调查报告(全文见第二版)。
崔老大娘的一家是全国千百万个养猪农户中的一个。三十年来,从她手里,育肥了六十多头肥猪,接活了三四百头小猪。她的养猪办法很简单,没有什么秘诀。她在本县,本公社甚至本大队都没有什么名声,她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她的养猪经验是平凡的,唯其平凡,也就更有代表性。
肥多,粮食就打得多。崔老大娘所在村刘平庄几年来粮食产量的升降,从一个方面证明了这个人所共知的道理。当猪只恢复到一百三十头的时候,粮食产量就比减产的一年增加了很多。现在,这个大队的猪已经恢复到二百头,今年,全大队有三十五头母猪,明年的猪比现在有可能大大增加。把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性的最重要的条件,就是要深入具体地执行党的政策,发现更多的像崔老大娘这样的养猪能手,使他们的经验能够在全村内传播开来,使发展养猪业的政策真正在群众中开花结果。
养猪同任何一件工作一样,对于条件不同的地区,采取千篇一律的方法,就是主观主义,就会犯错误。但是也有不少地区,农户都有传统的养猪经验,家家都有猪圈猪栏,都有丰富的野菜资源,群众都有养猪的要求,可是养猪业发展的情况却大不相同,有的地方的猪一直很少。这是什么缘故?一般说来,没有坚决地贯彻执行党的政策,工作没有一点一滴地作到农户,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扶持和鼓励农户养猪,这些不能不认为是主要的原因。要使养猪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县和公社、生产大队必须放手发展农户养猪,真正贯彻执行公私并举、私养为主的方针。有的地方用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去经营公社、生产大队以至生产队的集体猪场,但是对发展农户养猪却不是采取积极的态度,因而这种地区的养猪事业也就发展得很慢,甚至发展不起来。这就是他们没有正确执行私养为主的方针的结果。应该看到,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集体猪场养猪是有限的,农户养猪是可以普遍地大量地发展的。即使是养母猪,提供仔猪,也应该是两条腿走路,在集体猪场繁殖小猪的同时,也鼓励农户养母猪,这样才能逐步满足农民养猪的要求。
为了真正地贯彻党的养猪方针,大收养猪之利,就要把工作重点放在放手发展和扶植农户养猪上面,要好好地总结像崔老大娘这样的养猪经验,把这样有养猪经验的农户看作是生产肥猪和猪秧、提供养猪经验的基地。要利用他们的经验去帮助没有经验的农户。不要空作“多多养猪”的一般号召,不要满足于制订养猪计划指标,更不要硬性规定一些不受群众欢迎的、实际上行不通的办法(如“见母就留,不准阉猪”等),否则,虽有好心肠反而会把事情办坏了。应当把发展养猪看作是恢复农业生产的一着重要的棋子。要做好一点一滴的工作,使每一个有条件养猪的农户都养起猪来,解决他们养猪的各种具体问题,如规定合理的奖励办法,积极扶植养母猪和养公猪的农户,解决猪秧问题,公社帮助各生产队培养猪医生,从精神上、物质上奖励有经验的模范的养猪户等。要使每一个养猪的农民都能从猪的身上得到实际利益,既可多得现款收入,又可多得粮食和肉食。这样作绝不是什么“发展资本主义”,而是真正不折不扣地执行党的政策。只有把政策和群众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才有可能最充分地调动起群众生产的积极性。考察一个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是否贯彻执行了党的养猪政策,只能有一个标准:这就是要看他们是否使真正有条件的农户都千方百计地把猪养起来,要看他们是否认真地帮助那些条件不完全具备的农户逐步地养起猪来,要看他们是否真正多快好省地发展养猪业。
养猪,同其他畜牧业一样,还为更好地利用农村巨大的劳动潜力开辟了广阔的门路。崔老大娘一家七口人,主要劳动力只有她的丈夫一人,但是她却把全家的人都组织起来参加养猪。他们一年得到的肥料工分和奖励粮款,相当于一个整劳动力的收入。这个事实给人以很大的启示。不少人似乎有一种错觉,他们把农业劳动仅仅孤立地看作是田间劳动。当然,田间劳动直接关系到粮食作物的增产,是一件最主要的工作。可是,单纯追求田间投工的人数,只抓田间作业,不注意农、林、牧、副、渔等项的多种经营就不对了。养猪,可以利用农民的剩余的时间、零散的劳力和废弃的物料,使它们得到最充分最巧妙的利用。这种人力物力的资源,在广大农村约一亿农户中潜力是很大的!养猪是充分利用劳动力的好办法,是改变目前很多地方“窝工”现象有效的措施之一。你人口多吗?很好,人多,挖的野菜就多,经营猪的办法就多,你就可以比崔老大娘养更多的猪,这是有事实为证的。就是这个刘平庄大队,就有两户社员各养了五头猪。支援农业回到农村的人除了参加田间劳动以外,都可以考虑设法创造条件养猪。养了猪,就可以给劳动力找到很多的出路,更好地安排生活。
也许有人怀疑,养猪好是好,可是,现在实际的困难很多,能够养猪的,毕竟是有限啊。的确,养猪同做一切工作一样,都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从实际出发,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实际,然后才能以之作为出发点,稳步前进。什么是今天养猪的客观实际呢?最主要的是,在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要求多多养猪,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养猪,党和政府的政策鼓励农民养猪,各地参照了多年来的经验和群众的要求制订了比较合理的和完善的奖励办法,所有这一切,都是养猪事业健全发展的有利条件。看不到这一点也就是脱离客观实际。当然,在从事具体工作的时候,决不能急于求成,必须深入调查研究,脚踏实地地工作。我们反对那种不顾具体条件盲目规定指标的主观主义、形式主义的领导方法。我们提倡那种实事求是地积极而又稳步进行工作的领导方法。这里所说的实事求是,就是要调查当地养猪的历史,研究当地群众养猪的经验,分析当地养猪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这样就会找到进一步发展养猪业的途径。凡是养猪业没有发展起来的地方,要特别正视和妥善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困难。现在我们已经有了正确的政策,又有了奖励的办法。但是,能不能真正在每一户、每一个生产队都大养其猪,这就要看当地是不是从实际出发解决每一个队、每一户发展养猪业所存在的困难。应当承认,所有的困难都是具体的,都得付出很大的力气才能克服的。只有认真总结正面的、反面的经验才能使我们找到克服困难的途径。拿养猪经验来说,崔老大娘的经验就是其中的一个。这种经验是土生土长的,它简便易行,经济合理,但又是有科学价值的。只要把一个村的养猪全面状况加以分析,同群众在一起找出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解决各种大小问题的办法,就可以实事求是地有计划地发展养猪。
早在1955年,毛泽东同志在批发浙江省一个合作社的材料时写道:“养猪是关系肥料、肉食和出口换取外汇的大问题,……除了合作社公养以外,每个农家都要劝他们养一口至几口猪,……某些少数民族禁止养猪的和某些个别家庭因为宗教习惯不愿养猪的,当然不在此内。”现在,我们把崔老大娘一家养四口猪和刘平庄大队平均一户养猪一头多的材料向广大读者推荐,希望能够引起人们进一步研究发展养猪业的更大的兴趣,从调查研究和总结经验入手,深入农户,多做工作,使每个农家养一口以至几口猪。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