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2阅读
  • 0回复

读《随园诗话》札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7-01
第5版()
专栏:

读《随园诗话》札记
郭沫若
六四、咏梧桐
《诗话·补遗》卷七第十九则,录张椿龄《咏桐》五绝一首:
“春去花始开,秋来叶早落。
何日作瑶琴,自诉妾命薄?”
袁枚颇加赞赏,谓“咏桐者古未有也”。
今案:张诗命意诚然新颖,然以梧桐比薄命女子,颇觉不伦。梧桐青干挺直,阔叶遮荫,花不争时,雕不厌早,颇有任侠之风。因反其意,亦作五绝一首。
花时不争春,叶落不嫌早。
摧折为瑶琴,犹传音调好。
六五、蜘蛛不会领情
《诗话·补遗》卷七第三九则:
“人仗气运,运去则人鬼皆欺之。每见草树亦然。其枝叶畅茂者,蛛不敢结网;衰弱者则尘丝灰积。”
相信气运,相信鬼神,袁枚的思想比两千多年前的周秦诸子,如儒家、道家、法家、杂家,都要落后。迷信之深,竟想利用自然现象以作佐证。谓草树枝叶畅茂者,蜘蛛不敢结网,真是武断。有趣的是用了一个“敢”字,好像真有鬼神在扶持,连蜘蛛也不敢欺犯了。究竟何所据而云然?
其实蜘蛛张网出于捕食昆虫的本能,它既不知道有什么气运或鬼神,也不问你草木的畅茂或衰弱,袁枚要引蜘蛛为同调,蜘蛛是不会领情的。
所引皮日休句“水痕侵病竹,蛛网上衰花”,这倒仿佛是同调了。但皮日休并没有说“水痕不侵非病竹,蛛网不上未衰花”。我想皮日休也不会这样没常识。
六六、奸猾哉,袁子才!
《诗话·补遗》卷七第四四则:
“郭频伽秀才寄小照求诗,怜余衰老,代作二首来,教余书之。余欣然从命,并札谢云:‘使老人握管,必不能如此之佳’。
渠又以此例求姚姬传先生。姚怒其无礼,掷还其图,移书嗔[chēn]责。……
刘霞裳曰:‘二先生皆是也。无姚公,人不知前辈之尊。无随园,人不知前辈之大’。”
郭频伽为人,看来实在是轻狂。小照一定要乱找名人题诗,已属无聊;而且还由自己代作,岂不是自己赞美自己?姚姬传要发怒是应该的。姚是老实人。和姚相比,袁枚就显得奸猾了。
袁在这段文字里面,极意把自己写得很谦虚,而把姚姬传写得非常严烈,结果是让他自己既显出了“前辈之尊”,又显出了“前辈之大”。
姚姬传移书责让,是个人间私事,他并没有公诸于世,而且可能是有意在教导后进。但袁枚则不然,他把这事公开地写入《诗话》,于是郭频伽便成为长期示众的资料了。奸猾哉,袁子才!既设阱而陷人,又下井而投石;既以姚为配享,又以郭为献羊!奸猾哉;袁子才!
六七、青衣之诗
《诗话·补遗》卷七第四八则:
“青衣郑德基诗云:‘春风二月气温和,麦草初长绿满坡。牧竖也知闲便好,横眠牛背唱山歌’。……
此天籁也。余命阿通代为评点,竟忽略看过,终竟诗学不深。”
袁枚能采取青衣(仆从)之诗入《诗话》,这在士大夫阶层中确是出人一头地。郑诗,在《补遗》卷九第二二则中,尚有二首,但仍以此首为佳。
这首诗确实是好诗。我初读时,觉得第三句不甚妥贴。牧童在看牛,并不是在偷闲。牧童也未必认为闲就是好事,作诗者不能以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因此,我想替他改为“童子无心添景色”。这样似乎会要更客观一些。
但我又深入地想了一下,觉得我这样改也是一种主观见解。我忘记了郑德基是做仆从的人,他不能掌握自己的时间,总希望有点闲暇。故他把这种心理移之于牧童。
想到这一层,觉得还是他的原诗好。他的原诗并不完全是所谓“天籁”,而是有阶级意识在里面的。正因为这样,尤其值得重视。
六八、
如皋紫牡丹
《诗话·补遗》卷八第二九则引《如皋志》云:
“淳熙中,东孝里
庄园有紫牡丹一本,无种而生。有观察某,欲
移分一株。掘土尺许,见一石,题曰‘此花琼
岛飞来种,只许人间老眼看’。遂不敢移。自后
乡老诞日,值花开时,必宴于其下。”
此逸事颇有意趣。任何花草,不会“无种而生”。特此牡丹年龄已古,在当时已不知种者为谁。题诗埋石,即种花者护花用意之深心,盖预为之防,以免被人移植。淳熙至今,已七八百年,此花谅已不存。因得一诗,录之如下:
无种而生无此理,题诗人自见深心。
护花预为防移植,埋石居然止盗侵。
琼岛飞来成美梦,庄园宴集赖高吟。
牡丹有意酬知己,料应纷披直到今?
六九、言诗
《诗话·补遗》卷九第十六则,载扬州方絸[jiǎn]楼《言诗》一首。其诗云:
“情至不能已,氤氲[yīn-yūn]化作诗。屈原初放日,蔡女未归时。得句鬼神泣,苦吟天地知。此中难索解,解者即吾师。”
袁枚谓“数语恰有神悟”。案此诗与法时帆《题诗龛》二首之一,意旨相近。
“情有不容已,语有不自知。天籁与人籁,感召而成诗”(见《补遗》卷六第四六则)。
袁枚以为“深得诗家上乘之旨”。然二者相较,余则以为方之所见比法更深。诗乃人为,所谓“天籁”亦通过人之感应而出。一般多以轻松愉快者为“天籁”,而其实自然中亦有狂风暴雨、雷电晦冥之悲壮景象,不能以此为非“天籁”也。
方以蔡文姬与屈原对比,即偏重在悲壮方面,故言“得句鬼神泣,苦吟天地知”。蔡文姬之诗,所存者仅《悲愤》二诗及《胡笳[jiā]十八拍》。《悲愤》二诗,格调平衍,不足以形容惊天地而泣鬼神。余意方所指者必系《胡笳十八拍》,以之比拟屈原,实系先得我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