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阅读
  • 0回复

谈书籍装帧艺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9-02
第5版()
专栏:

谈书籍装帧艺术
叶然
我国书籍的出版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装帧上也有过很多演变。古代的书籍有卷、册、篇、帙[zhì]、函之称,这些都是计算书籍单位的名词,同时又决定着书籍的装法。最早的书籍是竹简,后来又逐渐发展为缣帛、卷轴、经折、蝴蝶、包背、线装等等。这些装帧的方法各具特色,并富有我国民族的风格。
“五四”以来,书籍装帧形式又有了新的发展。当时许多画家、作家都参加过书籍装帧设计的工作。鲁迅先生在新文化的发展过程中,首先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为出版物设计过很多优秀的封面。同时,他也很重视编辑出版工作,从写书、编书和整个出版经营的每一个环节,都无微不至的关心。他把书籍装帧看作为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建国十三年来,在党的领导下,随着整个出版事业的发展,装帧艺术也出现了新的面貌,特别是近年来,从各个方面的出版物中,都涌现出了大批优秀的装饰设计作品。书籍装帧艺术所涉及的问题较多,这里,我只谈风格与特点的一些问题。

书籍装帧是一种综合性的美术,它和绘画相同又不相同;和工艺美术接近又不完全一样。画家是以独立的绘画作品,让观众去欣赏,而装帧设计者的作品却是通过书刊的印刷和出版去和读者见面的。它必须从属于书籍原著,起到增强书籍思想内容的作用。同时又必须经过一定的制版、印刷、装订等工艺的制作,才能成为装帧。
书籍装帧的题材和文艺作品一样是多种多样的,这就决定了装帧形式和手法的多样性及在形式风格上有着广阔的创作天地。我们强调形式风格的多样化,并不是为变化而变化,而是为了更好地表现不同书籍的思想内容,哪一种形式哪一种手法对表现原著内容最贴切,就应该毫不迟疑地采用它,这里深邃巧妙的构思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深刻的构思与生动的技巧,在作品的表现上是统一的,没有深刻的思想,就没有动人的语言,要表达深刻的构思,没有熟练的笔墨的功夫是不行的。“构思”是一个逐渐提高认识的过程,随着认识的深化,设计意图明确了,采取什么手法、形式、格调,使用什么材料,如何揭示主题……等,都会迎刃而解,如果构思不深刻,就很难产生动人心弦的作品。构思既是设计的开始,同时又是决定造型的基础,也是衡量装帧质量的着眼点,优美形式的本身是说明着巧妙的构思的。
密切结合书籍内容的情节和气质进行设计,目的在于说明书籍性质和内容,并让读者通过它的构思、形象去体会和联想。但是这并不是狭隘的结合,不是给装帧规定成为一种表现方法。把如何表现内容加以硬性的规定对设计是没有好处的,实际上,同一本书的装帧的方法和表现角度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只要装帧家真正研究了原著的内容,熟悉了原著的精神,如文学作品的装帧可以表现高峰,也可以描绘主要情节,甚至完全可以超越这样的范围。因为有些情节,常常在文学作品中能够得到充分地发挥,而在装帧设计上则不一定能够恰如其分地描述,何况装帧设计还有自己本身的特点。
近几年来,在我国的出版物中,出现了不少优秀的装帧设计,例如《红岩》和《黑面包干》就是比较成功的装帧。《红岩》是大家熟悉的作品,内容情节十分丰富,如革命者在狱中坚强的斗争,英勇就义前的威武不屈的英雄形象等等。看来从书中提出适于装帧造型的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是比较容易的。但是,这本书并未这样作,设计者大胆地抛开了具体人物和情节的限制,采用了概括象征的手法,突出地表达了《红岩》强有力的革命主题。封面的构图是:一株苍劲的松树,耸立在岩石上,显示出革命者强大的精神力量。它标志着英雄事业,歌颂了那些为劳苦大众翻身,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忘我牺牲的共产主义战士。这一手法虽然没有具体刻划英雄人物,但却有力地表现了英雄气质,预示着革命的必然胜利。
《黑面包干》的装帧所采取的是另一种形式,同样也显出构思的独到。设计者紧紧抓住了原著的高峰,借用了苏联画家涅克拉索夫所作的组画《往事片断》之一——《号召》,却很好地表现了书的主题思想,并能启发读者回忆革命所付出的代价,记住过去的艰苦。加之整个小型开本构图简洁,封底和书脊两面均用红色烘托,使形式和内容无间地统一起来。
象征、特写、装饰,都有不同的特色。装帧尤其不能离开装饰性的特点,有时一本书虽只有简单的几笔装帧花纹或线条,也能起到象征的或概括的作用的。例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画集》的装饰设计,环绕着书名的构图,运用了富有民族风格的装饰图案,色彩绚烂,鲜亮夺目,让人们感到新疆朝气蓬勃而繁荣昌盛的景象。可见,题材的选择和手法的采取,都与原著主题有密切的联系。由于各类书籍性质的区别,势必不可能将各种书籍装帧都加以形象化,这是无可置疑的。因此,有的可以用写实手法的处理;有的可以用装饰手法的处理;有的可以用浪漫主义手法的处理。不过,不管手法如何,也不论是夸张或是象征,或是概括,它们的造型务求符合具体作品的需要,以达到说明书籍性质和表现作品思想内容的良好效果。

我国书籍装帧的设计思想和艺术水平都在不断提高,但是这并不等于说就没有什么缺点了,实际上在设计工作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和提高。诸如书名字体单调,书脊缺乏装饰,色彩不够丰富和用色上不能以少胜多等等。常常可以看到有些现代作品的封面上用的美术字,大抵都是仿铅字老宋体写成的,有的在造型上缺乏美的处理,不能脱颖而出。在古典的和历史题材作品的装帧中,很多都采用绫子纹样作底衬,配印上书法家的写体字,沉稳而古雅,不过久而久之已成了老套。又譬如许多期刊封面也有类似的缺点,曾经有一个时期,有些刊物的装帧都印一幅画或一帧照片,又有些刊物都采取白底加边线装饰的方法,也常常使人有千篇一律之感。
上面提到的缺点,往往都是和总体设计分不开的,都是不能从总体出发去进行设计的结果。在设计工作中,时时从总体出发,量体裁衣,凭料出样,是一条值得重视的经验。写文章如果不先立意,梦笔也生不出花来。装帧设计也如此,先有了意图,才能从书籍中选择出要表现的内容,考虑出设计项目、形式和方法,以及选择制版和印刷等等。设计者面对着的是全面美化书籍的任务,他需要全面研究如何给书籍穿上富于民族色彩的恰当而美丽的服装,让书刊不只是内容丰富多采,而且形式也是色彩缤纷的。
固定呆板的形式,不能给人新颖的感觉。成功的设计者应当善于根据不同书籍内容的需要,创造丰富多样的形式。一本书是这样,一套丛书的设计也如此。我们不同意丛书装帧体例不一,也不赞成丛书设计只有一个固定的轮廓来变换书名和色彩。成功的设计,往往是既有统一的格调,又有不同的变化。古元为《赶车传》所作的装帧和插图都是具有创造性的。格调淳厚,画面清晰,人物形象的刻划也朴素而有力。这样的装帧构成了完整有机的统一体,给读者增加了美感。柳涯、藤韡[wěi]为莫里哀喜剧《伪君子》《唐璜》《悭吝人》……等一套书的装帧设计也相当成功。它以一扇拉动着的幕布和镶嵌在幕布上的书名作固定统一的形式,而每一本书的封面又结合喜剧的特点刻划出一幅富有情节性的剧中人物造像。这样的设计既有万变不离其宗的成套书的完整感,又有每一本的各自的情调和风貌。
总体设计中的多样变化与完整统一是格调统一的两个方面。一味强调多变,易于五颜六色,杂乱无章;过分强调统一,不免缺乏情调,索然寡味。在设计中尤其应注意丰富总体形式,只有互相对比、相辅相成,才能丝丝入扣,作到局部的变化和整体格调的统一。
  三
书籍装帧的接触面甚广,这就要求设计者具备多方面的修养,从各方面学习,在业务上要专,在学识上要博,不仅提高专业技术,而且要懂文化艺术的、政治经济的、军事、历史的各方面知识。特别是为了使我们的书籍装帧更富有民族的风格,更需要很好地向我国的传统艺术学习,扩大视野,吸取营养,提高设计的质量。
在伟大祖国的艺术传统里,蕴藏着很多辉煌的美术遗产,在插图和装帧方面也不例外。像《永乐大典》《楚辞》《楚辞图》等等的装帧都有很高的水平。至于古代的绘画、雕塑、铜器、陶瓷、壁画,以及刺绣上的图案等,它们的造型特点、线条、色彩等等,也都是值得我们设计者研究和学习的。
我们这样说不是鼓励学习线装书和强调仿古的,而是要学习先人留下的艺术经验,在民族艺术的基础上创造新风格。事实上近年来全国各出版社也都开始重视这一问题,并且已出现了一些比较好的作品。如特精装本的《列宁选集》的封面就是一例,朴素、大方、庄严,封面上的列宁浮雕像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样,《列宁论文学与艺术》的封面也突破了一般常用照片照像后制版印刷的办法,选用了画家蒋兆和同志用中国水墨画画的肖像画,给人的感觉很亲切。
这两部书的设计是很成功的,前者虽然封面和书脊上的图版都居于上半端,但是,它不稳中有稳,使人感到又稳又活,再加上藤黄的底色产生了极其庄严的效果。后者用洁白的底色印了一条明亮的红带,衬托列宁画像,有了鲜明典雅的感觉。本来精装书的设计容易近似外国书,而经典著作则更不易,可是它们都能够跳得出来,并作了新的创造。当然,发扬民族风格的方面和方法是多方面的,例如《屈原》(张光宇设计)、《送瘟神》等书的装帧都很有特色。这一问题还需要作深入的研究。
学习传统必须了解历史上各个阶段的美术发展,特别是工艺美术的发展和成就。只有融会各时代艺术的优点,吸取精华,使之古为今用,才能使装帧的百花在我国的土地上壮大起来,不断创造出符合我们时代精神和民族风格的装帧艺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