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阅读
  • 0回复

我国作物品种工作的新成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10-03
第2版()
专栏:

我国作物品种工作的新成就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 金善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三周年了。
我们以无比兴奋的心情,来庆祝这个伟大的节日。十三年来,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摆脱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桎梏,高举着光辉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红旗,以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速度,在完成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革命之后,立即展开规模宏大、雄伟壮丽的社会主义各方面的建设。我国人民的革命,曾经战胜了种种无与伦比的困难和挫折;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也经历过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和各种困难的严重考验,现在巩固地向前发展着。
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我国农业科学工作者,在党的领导、关怀和鼓舞下,经过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系统学习,政治热情和工作积极性空前高涨,十几年来上山下乡,深入田间、深入实际、刻苦钻研,克服种种困难,为迅速发展我国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科学技术水平,作出了许多可贵的贡献。
就以作者所熟悉的农作物的育种工作来说,近年来各省市、自治区对于各种农作物的地方品种,都进行了普遍的征集和保存。目前中央和各省、市、自治区农业科学研究机关保存的二十五种大田作物品种材料达十八万份以上,他们对这些材料的来源和田间生长情况都进行了调查登记,建立了品种档案,并根据科学整理的结果,正在编写全国的水稻、小麦、玉米、薯类、棉花、麻类、大豆、花生、油菜、烟草、甜菜等主要作物的品种目录和品种志。同时通过作物品种资源的整理研究,选出一大批可供生产上直接应用的优良品种,如水稻“桂花球”、玉米“英粒子”、高粱“牛心红”、谷子“九根青”、甘薯“牛黄”、大豆“通县小黄豆”、“杭州八月白”、花生“山东伏花生”、“北京大花生”等等,都已成为目前生产上受欢迎的良种。
国外引种的工作也得到应有的注意,据不完全统计,已从三十多个国家,引进十七种大田作物品种材料三千七百七十六份,在全国二十五个省、市、自治区八十九个地点进行试种。根据1960年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的总结材料,现已选出十二种作物的一百六十七个优良品种,提供生产应用。如从苏联引进的棉花“涡及1号”和“2421”,小麦“奥德萨73”,“早熟1号”,从阿尔巴尼亚引进的小麦品种“夫诺”、“阿勃”,从日本引进的水稻“银胜”、“藤板5号”等都已成为生产上受欢迎的良种。广泛的引种工作,也丰富了我们的引种知识,找出一些引种的科学依据。例如由朝鲜、日本引进水稻品种,在东北、华北可作一季粳稻栽培,在长江流域可作双季稻或晚稻应用。自阿尔巴尼亚和意大利引进的小麦品种,在长江流域及华北南部秋播和春麦区春播,都表现良好;华北北部可利用美国中部或者苏联南部的冬小麦品种;新疆地区可利用苏联乌克兰一带的品种;春麦区可利用美国北部及加拿大或苏联品种。苏联中亚细亚的棉花品种,宜于内陆棉区如新疆、甘肃、河西走廊等地栽培。此外,苏联玉米杂交种在新疆生长良好,由苏联、波兰、德国、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高纬度国家引进的马铃薯、向日葵、甜菜和亚麻品种,在各地表现良好,可直接利用。
在国内相互引种中,也发现许多极有价值的材料。例如甘肃省农科院发现,将冬暖地区的秋播小麦品种引至春麦区进行春播时,在1月份平均温度1°—6℃地区的秋播品种,大都为弱冬性,春播后多为中熟种和早熟种,1月份平均温度超过6℃地区的秋播品种多为早熟春性类型,春播后大都表现早熟,且有不少品种比当地春麦品种早熟三至十天。甘肃春麦区可从四川盆地、华南、长江中下游、浙江以及国外冬暖地区如阿尔巴尼亚等地,引进秋播小麦品种进行春播。黑龙江省农科院1957—1960年的试验证明,五常地区(北纬44.54°)的“五常40号”大麻品种,北移哈尔滨(北纬45.45°)种植,比在五常地区增产17%,北移至讷河地区(北纬48.3°)增产35%;安徽六安地区(北纬31.46°)的品种,引至哈尔滨增产49.8%,其他地区由南向北引种亦得到同样结果。相反,讷河地区的品种南移哈尔滨,减产13.4%。内蒙古农业科学研究所的结果也证明,南麻北移后发育迟、植株高,开花迟或不开花,皮麻产量显著增加。特别是“固始魁麻”、“六安寒麻”、“潞安秋麻”北移后,比当地品种增产35%—46%。浙江农业科学院,除了肯定黄麻南种北移,由于日照长、开花迟、生长好,可以获得增产外,并明确地区间自然差异过大,不但影响黄麻发育,也会影响黄麻生长,提出长江以南地区从广东、福建引种增产显著;而长江以北地区从浙江引种比广东、福建引种增产幅度更大。各地农业科学研究机关对于其他各种作物的引种工作,也都做出很大的成绩,这里不及一一列举。
十几年来培育新品种的工作,中央和各地农业科学研究机关,也在各种作物方面广泛地展开,并且取得许多可喜的成就。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最近从江苏、吉林、陕西、广东、四川等十七个省、市、自治区有关单位报来材料的不完全统计,从1958—1961年各地育种单位,通过各种途径选育出的二十六种农作物的优良品种共有四百八十七个,其中育种家采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在水稻、小麦、玉米、甘薯、棉花、油菜、大豆、烟草、甘蔗等十二种作物中,育成的新品种达二百二十七个。高粱、谷子、花生、芝麻、甜菜、马铃薯等十五种作物,以系统选育方法育成的新品种达一百四十三个。这些品种有的已经过全国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其余也都经过省一级或局部地区的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证明比原有的推广良种或地方良种增产10%—40%以上。例如水稻方面有吉林农业科学院育成的“公交9号”粳稻品种,茎秆强硬、抗倒伏、抗稻瘟、产量高,适于北方稻区栽培。广东农业科学院育成的籼稻“广场矮”、“江南矮”茎秆硬、根群发达、分蘖力强、抗风、不易倒伏,比亲本增产20%—40%,适于华南地区栽培。小麦方面,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育成的冬小麦“华北187”、“北京6号”,北京农业大学育成的“农大183”秆子硬、产量高、抗锈力强,适于机械收割,丰产田亩产量达700—800斤不倒,已在华北北部地区推广。其他如南京农学院育成的“南农大黑芒”,中国农业科学院江苏分院育成的“华东1号”、“华东7号”,陕西分院育成的“陕农9号”等也都具有同样的优点,在各该省区内进行示范推广。春小麦品种方面,吉林农业科学院与东北农学院等单位合作育成的“合作二号”等抗锈品种,也在生产上起了重大的作用。棉花方面,经过几年来的区域试验,鉴定出十八个最优的品种在进行繁殖推广。这些品种,比现在生产上应用的良种,具有纤维长、衣分率和产量都高的优点。如江苏省徐州专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徐州209”,河北石家庄专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石短5号”,江西省彭泽棉花研究所育成的“彭泽4号”,中国农业科学院江苏分院育成的“长绒3号”,陕西分院育成的“陕棉1号”,等等。玉米方面,通过培育自交系,利用杂交优势的方法,培育出大批品种间杂交种和双杂交种,如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北京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研究所、河南农学院等等。玉米双交种虽然制种比较费事,但增产幅度很大,如山东农业科学院的“双跃80”,1959—1961年在十一个地方所做的十三次试验结果,平均比品种间杂交种“坊杂2号”增产达40.1%。此外,大豆、甘薯、油菜、向日葵、黄麻、甘蔗、甜菜、烟草、马铃薯等也都已培育出一批优良的新品种,正在生产上进行示范推广。
各地农业科学研究机关,通过各种途径所选育出来的这些优良品种,虽然目前由于种子的数量还少,在生产上所起的作用还不太大,但是我们相信,在今后三、五年内,这些新的作物品种,由于种子数量的迅速增加和栽培面积逐渐扩大,在其他农业技术和栽培条件配合下,将在生产上发挥巨大的作用。
值此国庆佳节,我们来总结这些成就,回忆这些成就获得的前因后果,不能不想到共产党和毛主席对于科学工作者的关怀和鼓舞,想到党所领导的革命的胜利,并且在农业生产上创造了人民公社的优越制度,为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国家的富强创造了强大的工业体系;正是这些,为科学事业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空前未有的有利条件。我们老一辈的科学工作者,在旧社会经历了长期暗淡的日子,在我国人民革命胜利以后,能够和年青人一道来建设自己美好的祖国,看到大家在困难的条件下,在长期辛勤的劳动中所获得的这些成就,以及它在农业生产上所发挥的作用,喜悦之情,是难以用笔墨形容的。
今天我们来汇报这些成就,期待这些成就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完全不是满足这些成就。我们已经获得的成就,比之于现代化农业生产发展的要求,比之于党和人民的期待——特别是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关于进一步巩固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的要求;比之于现代科学技术所可能提供的贡献,还是相差很远很远的。但是我们完全有信心,在现有的基础上,今后将以更短的时间作出更大的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