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1阅读
  • 0回复

梨树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11-01
第6版()
专栏:

梨树下
金凤
公路两旁的梨子成熟了!
远处,一渡河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旧日的山间小道像一根松弛了的衣带,曲曲弯弯渡过九道河湾,直奔九渡河去。
沿着河流新修的山区公路,穿过一渡河大队的梨树林,笔直地通往远方。秋天,正是果园丰收的季节。远远望去,一片苍翠之中,各种鲜梨压满枝头。尽管每棵树上都有几百根细铁丝像撑开的伞骨般地高高吊起,那沉沉下垂的鲜梨依然压弯了枝条。尤其是公路两旁那几十棵鸭梨长得格外丰茂。行人走在公路上,一伸手就可以摘到那一串串的鸭梨。
大卡车满载着一车青年工人直驰过来。车子就从梨树边擦过,车上的小伙子脑袋碰着了累累下垂的鸭梨,“啊哟,好香!”他们高兴地叫唤起来。有的小伙子故意摸一摸那脆嫩的鸭梨,大声招呼道:“王大爷你放心,我们只摸不吃啊!”
两匹矫健的骏马拉着一辆大车,车把式一面哼着河北梆子《秦香莲》,一面打量着满树的鸭梨。随后对车上的社员说:“这村的把家虎厉害着咧,可别想吃他一个梨!”
这时候,那个厉害的“把家虎”正站在公路边上了望。他的外貌却一点也不厉害。这是一位相当瘦弱的老大爷,花白的头发复盖在他头上,满脸纵横的皱纹刻下了辛劳的岁月,只有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地往四周察看着。
这便是一渡河有名的“把家虎”、看林的老共产党员王振友。王振友今年六十二岁,1943年入党,是一渡河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一渡河一半的共产党员是他发展入党的。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严酷岁月里,多少个白天、黑夜,他给游击队送粮、送信,组织群众斗争地主还乡团……一渡河解放了,一渡河建设得一年比一年好,他的身体却日渐衰弱下来。王振友身体不行,思想上可一直紧紧跟随着党。“把看果木的事交给我吧,干不了大事,给社会主义搬块砖瓦也好。”王振友这样对支部书记说。
其实,王振友经管的可不是件小事。一渡河果木收入占总收入60%左右,每年果子成熟,看管果木是件万不可少的大事。无论是在炎热的太阳下,也不论是在凛冽的寒风里,王振友总是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一年有大半年住在小小的茅草窝棚里。今年一渡河水果丰收,看果的人增加了好几个,支部又把最难看管的一段——公路边的梨树交给他。白天,他成天在公路上巡行。夜里,他就睡在窝棚里,只要听到一点响动,他立即起来察看。
这几十棵梨树哪株树上结了多少梨,多少梨先熟了,他天天在梨树下转来转去,已经记得烂熟。这天下午,他刚到井边打水,回来一看,三个黄梨不翼而飞,一个年轻人正从树丛中钻出来。王振友马上拦住问他:你进林干什么?年轻人很窘,红着脸回答:“我渴了。”王振友笑着说:“你渴了,这好办,到我们窝棚里去,那里有刚打起的井水,又凉又甜。实话告你说,守着这大片梨树,这大热天老汉我渴了,也只喝井水解渴。”一番话说得年轻人低头无言,他从口袋中掏出三个黄橙橙的鸭梨,跳上自行车,飞也似地跑开了。
抗旱正紧张的时候,大队党支部书记刘宗悦、大队长刘宗海带了十几名社员在梨树下赶修一条支渠,王振友赶过去对大家说:“这梨是大伙的,今儿谁也不准动手。不光自己不伸手,还要帮我看梨哩,对不对?”说得大伙笑了起来。一会儿,大家动手挖土。他们头顶就是一挂挂甜嫩的鸭梨。但是,没有一个人抬一抬头。休息的时间到了,大伙坐在梨树下抽烟,也没有一个人向树上伸伸手。王振友满意地笑了。他对支部书记刘宗悦说:“小伙子全是好样的,我得犒劳犒劳他们。”说着,他从窝棚内拿出一小篮他从树下捡起的梨送给大伙解渴。虽然都是些小梨和坏梨,大家吃起来却很香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