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9阅读
  • 0回复

冀中平原车如流水 大车八万辆日夜赶运军粮 贸易也为战争服务 不顾大冬天光着膀子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9-01-19
第2版()
专栏:

  冀中平原车如流水
 大车八万辆日夜赶运军粮
 贸易也为战争服务
 不顾大冬天光着膀子干
【冀中电】解放平津战役开始后,冀中广大人民奋勇支前,第一阶段运粮任务已经胜利完成。截至本月六日,全区共动员运粮大车七万四千六百一十五辆,随军大车一万零一百辆,共八万四千七百一十五辆。只运粮、碾米、磨面,共用人力四十五万七千四百二十个,畜力四十五万七千一百九十个。另外,随军及转运担架共一百六十一个连,民兵九十二个连,冰划子两千五百架等,都没计算在内。十分区人推小车九百辆源源开抵前线,执行着前线给予他们的伟大运输任务。全区人民为保证供应前线军队民工的粮食,在县区领导下,普遍展开碾米磨面的支前运动,全区畜力、电力、大小碾磨昼夜不停。二十天内,完成碾米四千七百六十三万斤,磨面五百七十四万三千余斤,磨面超过任务百分之卅以上。在几百里长通往平津的条条大路上,八万余辆大车排成漫长的行列,真是“车如流水”,日以继夜的赶运军粮。为及时供应与活跃战地经济,各经济部门已注意了物资供应工作与整个战地经济工作的紧密结合。随军支前的公营隆昌及八分区商店,一面由政府拨粮帮助,一面自己从后方转运大批物资,在固安市场上平价销售出去、使波动的物价转稳下落。这样既支持了本币,活跃了本地经济,又保证了军需民用。津西前线设立了柴草站,大清河北的平大路上,及固安、任邱等县,设立很多食宿站,解决民工途中食宿等困难。在战役未开始前,为迎接解放军到来,全区老幼男女展开了修桥铺路。据八分区统计:补修津浦路四十二里,修公路长一千二百零八里,新建与修理大小桥二十八座,其他地区大部公路、桥梁均已修好,条条大路平坦宽阔通往平津,大大保证了交通运输上的及时与便利。十分区电务队五十余人,五天完成二百六十里的架设电线任务,保证前后方联系畅通无阻。在动员令下达到各村的时候,人民兴奋地表露出雄壮的战斗情绪,投入“打到平津去活捉傅作义”的战斗行列。大部村庄民兵、民工、担架队,在四、五小时内即集合到区。安国民工功臣李吉林、王洛成在听到攻打平津的消息后,马上找到县武装部,王洛成说:“上次打太原,俺正赶的闹眼,没得去;这回俺打算连人带车参加大车队!”再三的要求出征。雄县担架团,被丢在家里的王小德、胡成群等,听到打平津出征抬担架,扔下家里的活就赶上去了。一天走了一百里路,赶上了担架团。郑州姜临河村,区里要九个民兵,自动去了十一个。在修剧扶桥时,任邱娄堤打桩头董文福,带起全班光着膀子干,提早完成任务。黄骅县冯家铺六十余岁的老头子王中治,清早起来踏着泥水去运木料。津南新区四、五区刚解放的群众,得到打天津的消息,天还不亮,全村群众就起来去积极修路。沧县在修津浦路时,村与村展开竞赛,王官屯、杨家桥五天的活,一天即干完了。博野修建公路时,北白沙六十多岁的李洛合、王洛白,村里没叫他们去,他们自动扛着铁锹就去干起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