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7阅读
  • 0回复

谈京剧现代戏表演的几个问题——兼评《八一风暴》演出的成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12-01
第5版()
专栏:

谈京剧现代戏表演的几个问题
——兼评《八一风暴》演出的成就
李少春
这几年来,在党的文艺方针照耀下,全国各地兄弟京剧团,都积极努力地排演了许多反映革命斗争历史和现实生活的剧目。经过几年来的扶植、培育、倡导、鼓励,它们已一天比一天茁壮、繁茂,与兄弟剧种争妍斗艳于社会主义艺术园林。京剧现代戏的不断上演,其意义是重大的。一方面可以使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和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人物,以及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通过观众喜闻乐见的京剧艺术形式反映出来,加强了京剧艺术对观众的鼓舞教育作用。另一方面,京剧的艺术形式为了适应反映现实生活和新的思想内容,就必须不断地革新,从而使这个剧种获得更旺盛的舞台生命力。
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不可能不遇到困难。只有千方百计地克服多方面的困难,才能有真正的进步,京剧反映现代生活也是这样。仅就舞台表演而论:由于京剧表演艺术是在长期反映古代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它不仅博、精、深、广,而且严谨周密,如果只是生搬硬套地表现现代生活和现代人物,就难免给人以格格不入之感。因此,表演艺术上的推陈出新就提到最迫切的日程上来了。但,陈如何推?新又如何出?是一个正在摸索的问题。这个问题,需要从音乐唱腔、艺术造型、舞蹈创造等多方面来作研究探索。本文不过仅就动作、行当、扮相以及三者间的相互关系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通过人物行动来揭示生活,是戏剧的艺术特点之一;因此一些具有鲜明意义、能深刻揭示人物内心,能鲜明刻划人物性格的形体动作,就成为戏剧反映生活的重要艺术手段。中国的传统表演方法,特别是京剧的表演方法,在形体动作的运用方面,是相当严谨与成熟的。它不仅程式化的程度较高,而且它的动作程式又和行当与扮相有极密切的关系。不同人物归入不同的行当,不同行当必须有不同扮相,不同扮相又采用不同的动作程式,从而刻划了不同人物。这种形式与内容之间,人物与动作、程式之间,以及动作、行当、扮相相互之间的严密制约关系,不仅丰富了京剧的表演,而且也为京剧表演艺术的不断推陈出新提出了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问题:那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局部的改革必须考虑与带动整体;某一点的革新,必将多少推动各个环节的进步。像某些行当的扮相与动作,在表演传统老戏中,一般是比较成熟的。在表演新编的历史剧时,就有了问题。为了生动而真实地表现某个历史人物,在它的容颜相貌、服色装束上,若与传统剧目中的帝王将相有所不同,则它的动作必将随之相应改动,并有必要吸收其它行当的东西,甚至以一行为基础,兼取各行来进行表演。反之,如果剧中人物的思想情感特色,比诸传统剧目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正反忠奸,有了更深刻、更细致、更明确的要求,则不仅在表演动作上要有新的创建,而且,这种动作的变化,也必将连带到扮相的改进与行当界限的某些变动。这种内容决定形式、内容带动形式的推陈出新,在现代戏的表演中,就显得更突出和更重要了。
一个表演现代剧的京剧演员要根据剧本所提出的要求,安排许多切合人物、切合情景的形体动作。它们不仅应该让人感到顺溜、熨贴,而且要在动作中闪烁出京剧表演艺术那种醇厚的魅力。作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因为现代戏中的人物无论是正面、反面,男女、老少,绝大多数人物是身着制服、军装或现代便服。即使少数人是长袍、马褂,也与宽袍长袖的传统京剧服装有很大距离,这样现代生活的人物就决定了他们的扮相,并使与传统扮相有紧密联系的正冠、理髯、踢袍、甩袖等程式动作失去用武之地。另方面现代戏中的人物思想情感和传统剧目中的人物思想情感,不仅因时代前进而有了显著的不同,而且现代戏在刻划人物思想情感方面,又往往提出更严肃、更真实、更细致、更复杂的要求。这样,在通过形体动作,揭示人物思想情感时,就不宜于在老戏中寻求和搬用现成的程式。就在这种老一套动作程式既不易用上、又不能满足要求的条件下,如何处理创造角色的形体动作问题,的的确确是一个难题。
根据自己几年来的实践体会和学习其他同志的经验,我感觉到在解决这个难题时,似乎应该沿着两个方向齐头并进,一方面是把传统程式动作生活化,另方面是把现实生活动作京剧艺术化。所谓生活化,决不是指把生活常态的动作,粗糙地安排在舞台之上,从而使表演陷入自然主义,而是指把可以借鉴的传统程式动作,作合乎情节、合乎人物的安排,使它和现代生活动作相互融和,让动作本身传达出生活的情态。所谓京剧艺术化,决不是指用已有的京剧程式动作,来简单地刻划现代人物,从而使表演陷入旧瓶新酒、貌合神离,而是指把现代生活动作,按照京剧艺术规律加以提炼,使之升华为京剧舞台动作。提炼和升华,是一个复杂的创造过程,决不是把丰富的生活作简单生硬的削削改改,装入老一套程式所能作到的。而是要通过苦心钻研,创造出一些既反映现代生活内容,又闪烁出京剧艺术光采的、新的舞台动作和表演程式。说起来容易,作起来并非轻而易举。张家口京剧团今年在北京演出的《八一风暴》,在这方面取得的成绩,就值得我们学习。
《八一风暴》中的人物:无论是内心毒辣阴险、外表稳重斯文的戴景臣,表面激烈真挚、实质丑恶卑污的陈佑民,勇敢坚强、具有战斗英雄风度的罗林……,他们的扮相都与传统剧目中的形象相距很远,而他们的思想性格的复杂程度更是老戏中没有或罕见的,但演员同志们却通过一系列的形体动作,把他们的内心世界、性格特点真切而深刻地揭示出来。这决不是在老戏程式中生搬硬借所能取得的成绩,而是经过了六年的工夫,把一些生活动作给京剧艺术化了,把一些传统程式动作现代生活化了,才能做到内外形神达到和谐统一。
在老戏中,以净行应工的角色,在内心激愤之时,往往用扎臂、耸肩、绕袖、猛烈的倒背双手等动作程式。老戏中的包公就常有这些“相”。架子花脸在表现人物抖擞威风时,常用手伸单臂,张开五指,闪动眼神等动作程式。这些都是传统的程式,若不加变动地用于现代人物身上,只会给人不够自然的感觉。但《八一风暴》中的罗林,在《赴宴》一场,却成功地运用了这些程式动作,切合人物,切合剧情,博得了采声。其所以能够如此,不仅在于这些程式“安”得恰当,尤其在于它“化”得成功。演员已经把这些传统的程式动作生活化了,也可以说是“罗林化”了。分析一下这个“化”的过程,可以看到几点值得吸取的经验:
第一,根据罗林这个现代人物的身分和性格特点,他有消化这些程式的胃口。他是无产阶级的战士,是铁军的连长,是勇猛绝伦使敌人畏之如虎的英雄。这样的人物一怒一威就应当有静如泰山、动如猛虎的气度和形体威严,以及目光逼人的声势。在他身上使用这些传统动作,就使动作本身具有了现代人物化的可能。
第二,《赴宴》一场戏,是身入虎穴威镇群魔,情节变化的幅度与节奏的激进尺寸,都要求角色出现夸张性较强、动的幅度较大的形体动作。因此,在这里作出这些传统的程式动作,就不再是生硬的安排,而是具有情节化与生活化的条件。
第三,演员在运用这些传统动作时,不是简单地搬用,而是和现代生活的动作融化在一起了。像在猛烈动作之前,一搂腰间的驳壳枪,这是现代生活中的一个习惯动作,把它安排到背手亮相的同时,就使这个威武的传统程式动作具有了现代生活气息与现代人物神采。又如现在有些人在情感变化之时,往往用手向上一推帽子的动作,罗林就用了这个动作。他在耍眼神之前,先用手指向上一推军帽,然后眼珠闪动用力地四外射光,从而使很夸张的程式动作自然而贴切地笼罩上一层生活光采。
这些问题看来很小,但却决不是简简单单搞出来的。传统程式动作现代生活化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演员对传统程式的熟悉程度,对剧本、对人物的理解程度,特别是对现代生活的体验程度。而现代生活动作京剧艺术化时,就更要注意这些方面。《八一风暴》中戴景臣的表演,所以能博得观众好评,就在于演员对人物性格及其在情节发展中的内心活动,理解得比较透,并从现代生活中选择了能合理反映这种内心起伏的形体动作,按照京剧的表演特点加以提炼、升华。像《逼叛》一场煞尾时,戴景臣已经看出了张敏是共产党员,就意味深长地提出要和他下一盘棋,并挑衅地问:“敢跟我来吗?不怕输吗?”张敏很有气魄地回答:“怕输我就不来啦!再说现在谁输谁赢还不一定哪!”戴紧接着又说了一句:“好!那就请吧!”刹那之间,话只两句,但人物内心的情感是复杂的,有对局势的焦灼不安,有对革命的阶级仇恨,有狡猾的试探、老练的判断和毒辣的决心。戏演到这里怎样用形体动作把这种复杂心情表达出来,的确是一件煞费苦心的事。在这里,演员比较成功地运用了现实生活中吸烟的动作。许多人在思绪起伏、情感动荡时,往往不断地吸烟,演员利用吸烟来刻划戴景臣的心理起伏是合乎情理的。但是,要把吸烟用之于京剧舞台,并使之担负揭示人物的任务时,就必须经历一个京剧艺术化的过程。演员在表演到这里时,他用两个指头紧紧转动着烟嘴,配合着闪动的目光和犀利的话语,夸张地但又合理地揭示了人物内心的急、狡、疑、诈。紧接着,他微张五指,手腕高扬,敏捷而恶狠地用手拿下烟嘴,反手在空中耍了一个小花,又把烟嘴含入口中,即刻回首转身快步走向棋盘。这个把生活动作大幅度夸张了的动作,作得是那样快、狠、有力,它不仅准确地揭示了人物面临决策时的心情,并且使人物变化的节奏、剧情变化的节奏和动作本身的节奏,极为恰当地融合在一起,充分显示了京剧舞蹈动作的特点。猛然看来,这个动作是京剧舞台上所没有的,但细心玩味,这个经过加工后的生活动作,其京剧艺术化的程度却是相当高的,京剧舞台特色是相当浓的。
传统程式动作生活化和现代生活动作京剧艺术化,往往会密切到很难分割的程度。上面所举的例子,不过为了分别开来便于说明问题而已。在更多的场合下,两方面往往同时进行,分头并进,巧妙而深入地交织到一个动作之内。缺少了前者,往往会使现代生活动作失去了广泛借鉴传统程式的机会,而使京剧现代戏不能充分地利用遗产。忽视了后者,又将使表演艺术只局限在旧程式里拆东补西,而使京剧不能更真、更美、更动人地表现现实生活。二者缺一都将不利于现代戏表演艺术的推陈出新。
动作上的这“两化”与利用行当和突破行当有密切的联系。现代生活动作京剧艺术化的本身,就要求演员接触与处理本行当过去所没有涉及到的程式,这就要突破行当。但在“化”的过程中,演员总会根据本行当表演的特点来对生活动作进行艺术加工,这又是利用行当。程式动作生活化的过程也是这样,演员根据本行当的程式来设计动作,是利用行当,而吸取其它行当动作以及生活化的本身,又是突破行当。几乎可以认为,每一个现代戏的角色,都有利用行当和突破行当的两个方面,只不过有的偏重于利用,有的着重于突破而已。如前所述,根据罗林的性格特点,演员就有条件更多地利用花脸本行的程式与功夫。陈佑民这个角色,虽然演员本身是丑行,但根据人物性格、身分的特点,就不宜更多的利用小花脸的传统程式。虽然在表演中,躯干摆扭,嗓音尖利、语调高扬、曲腿矮身等方面具有小花脸的程式特点,但就所表现出的动作而言,却已看不出丑行的程式,真是作到了不着斧凿痕迹。特别是他在危言耸听之时,一面脱声疾呼、一面配合着“软锣”作出计穷力竭,亡神失措的表情与动作,充分反映出人物的外貌激昂与内心的灰黯无力,恰当地揭示了右倾机会主义的实质。在突破行当进行表演方面达到了相当的成功。至于戴景臣这个比较复杂的人物,有利用行当的地方,但突破行当的地方也很明显。像审问赵梦的时候,高耸肩头,伸张五指,狠按书桌的“相”,就不是老生行当所能包容的。他逃跑脱衣时的动作很类似开口跳程式的加工改造,用肩头起伏来反映人物内心变化的动作,也不是老生本行的程式,假如脱离了这些,这个人物就很难活龙活现。
利用行当和突破行当,都要求首先明确一点:即不是从行当应工出发,而是从角色、从人物出发,假如演员在接受现代戏的表演任务时,被按行应工的思想所束缚,而忽视了这个人物本身的多方面情况,则往往会削足适履,使许多可能“化”出来的动作,淹没于不自觉之中。
利用行当和突破行当,实质上是一个深刻理解和掌握成法而又不拘泥于成法的辩证关系,只有把行当的程式和神髓理解深透了,了解到它的艺术功能和力量局限,明白了它的可用之处和不可用之处,才能运用得自然,才能使动作安得恰当,化得熨贴。对行当的理解和掌握不深透,不仅不能熟练地利用,而且也不能合乎表演规律的“化”,当然就谈不到成功的突破了。拘泥于行当,就会被传统程式束缚着创造的才思,得不到应有的成就。
让我们再来研究一下扮相。对现代戏角色来说,扮相对动作的影响是两方面的。一方面它使许多传统程式动作不能勉强搬用,因而促使演员去“化”去创造;另一方面恰当的扮相又会为“化”和创造提出有利的条件。像《八一风暴》中杜震山在一次“长锤”上场时,他走着类似武生的台步,当走到第三步时提起了衣襟连连搧动,一直到走到台中时才把衣襟放下,这个动作就大有学问。首先,杜震山这个人物是“铁军”师长,他在舞台上当然就要给观众以威武坚强、气度夺人的感觉,因此让他在“长锤”中走威严的舞步,而不是随随便便地齐步走,就大有必要。但,身穿现代军装的师长若不加变通地硬走武生台步,又必将给人僵硬的感觉。处理得巧妙之点,就在于他不是戎装整齐,而是散披着上衣。走了两步,搧起衣襟,这在江西七月的酷暑天气是很自然的事。并且这几下搧襟,动作既缓而大不但与长锤节奏吻合,又衬托出这个将军的豪放,同时又使威严的舞步,出现在这个人物脚下,不仅不僵不硬,而且贴切自然,这样无论从人物、从情景、从程式、从音乐各方面来衡量,动作都相当成功。而这个成功又非常得力于散披军衣这个扮相。如果真是戎装束带,这个动作就出不来了。
细细看来,在披衣与穿衣这一点上,张家口京剧团是下过一番苦心的。在周玉梅请客一场,陈佑民是衣着整齐,杜震山是散披军装。而到起义前夜时,两个人掉换过来,陈佑民散披衣襟而杜震山军装整齐。这个处理决不是偶然的设计,而是根据人物发展,情节变化,表演需要等多方面安排的。在前一场,陈佑民正在洋洋得意地贩卖他的右倾机会主义理论,杜震山则受到他的打击和刺激。这时让陈衣着整齐适合于表达他的假貌激昂;而杜震山披着衣襟,就有利于表达他受刺激的情感激动。后一场则不同了,陈佑民被开除出党时的灰黯心情,所以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于这件散披的上衣和散乱的头发。而杜震山入党前庄严的心情,又与戎装严整的外表十分贴切。正由于扮相抓对了,所以动作就有力了,人物也就容易“立”起来,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在这个戏里,其它利用扮相进行表演的地方很多,如前所述的戴景臣的香烟,就是他的武器。魏奇元的斗篷,就有力地帮助了演员用动作表现人物的粗俗愚蠢。特别是党代表方大来在前几场都穿制服,而在《绣旗》一场则是全副军装、足登马靴、横扎武装带,这不仅切合起义前夕的情景,而且使许多舞蹈动作得以施展。像开除陈佑民的党籍和在展开红旗进行抒情唱念之时,方大来就借助于扮相的威武严整作出了“前弓后箭”的身段,反映出人物庄严、雄伟的气势和坚强有力的革命精神。假如没有全副军装、马靴和武装带的烘托,“前弓后箭”的身段就不容易和谐的出现,即使勉强作了出来也难免让人感到不够自然并缺乏力量。
上面仅就动作、行当、扮相以及三者间的关系谈了一些自己的感想,并试举了《八一风暴》的成功之处作了例证,一隅之见,极不成熟,还希望有兴趣的同志和同行给以指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