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2阅读
  • 0回复

找出新矛盾 争取更高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4-01
第2版()
专栏:

南海县委在大丰收后始终保持冷静头脑
找出新矛盾 争取更高产
组织干部社员学习先进经验,打开了眼界,修订了增产措施,比学赶帮运动蓬勃开展,春耕生产热火朝天。
本报广州三十一日电 去年获得大丰收的广东南海县,发扬革命精神和实事求是的作风,虚心学习外地的经验,认真总结自己的经验,根据全县农业生产的新形势提出新的课题,发动群众开展比学赶帮运动,力争今年再获丰收。
南海县处于珠江三角洲水网地带,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是个水稻集中产区。但是,历史上经常遭受水旱灾害,农业生产很不稳定。一九五七年冬季以来,这个县用极大的力量进行水利建设。特别是最近三年来,南海县在广东省委和佛山地委的领导下,正确地总结了几年的生产建设经验,继续发扬苦干实干的精神,集中力量发展电力排灌事业。到一九六三年年底已初步建成三百六十多座电动排灌站。全县五十多万亩水田基本上可以旱涝保收。在肥料方面,近几年来也作出了很大的成绩。一方面,国家供应了较多的氮素化肥,另一方面,全县大力积造农家肥料,并且自办小型磷肥厂,自造磷素化肥。在种子方面,近几年来逐步淘汰了一部分旧种,积极推广了适应新的水利、肥料条件的高产良种。
“黄金时代”到来了
由于水利、肥料、种子等主要生产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南海县的农业生产逐步走向稳产高产。一九六一年以来,全县粮食生产连年增长。一九六三年虽然发生了六十年来未见的大旱,南海县却获得了空前的大丰收。全县稻谷总产量比丰收的一九六二年增加了一亿一千多万斤,即增产百分之二十八点五,比公社化前产量最高的一九五六年增加了百分之五十三点七。一九六三年全县两季水稻合计平均亩产量达到九百六十八斤,每亩比解放初期提高近一倍。此外,猪、蚕茧、塘鱼、甘蔗、水果等产量也分别比一九六二年增长了二成到一倍以上。
空前的大丰收,使得全县广大农民和干部欢悦异常,眉飞色舞。有的干部和社员认为这是“想不到”的大胜利;有人说:南海县农业生产的“黄金时代”到来了!
在空前的生产成就面前,在响彻全县的欢乐声中,中共南海县委始终保持着冷静的头脑,没有因为巨大的成就而自满自足。县委认为,当前重要的是打开广大干部和社员的眼界,使他们看到“一山更比一山高”,不骄傲、不自满,继续向更高产的方向前进,而打开人们眼界的最好的办法之一,就是组织大家到先进地区、先进单位去参观、学习。
比一比,打开了眼界
为此,还在去年晚稻收割期间,南海县委便派出县委副书记、全县公社党委书记、生产大队党支部书记和生产队长等八百多人,分赴水稻高产区的潮汕平原各县和珠江三角洲新会、东莞、台山等先进地区参观、学习。接着,县委召开公社党委书记会议,对比潮汕等先进地区的经验,对南海县的农业生产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总结。经过参观、学习,干部的眼界开阔了,对本地区、本单位的成绩和缺点也就看得更清楚了。大家一致认为,一九六三年南海县农业生产虽然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但是跟潮汕等先进地区比起来,还有不小的差距。这一点在晚造生产上看得尤其明显。南海县晚造单位面积产量最高的两个大队,跟潮汕的高产大队相比,每亩相差三百多斤。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南海的干部在参观、学习中认识到:最根本的原因是南海的耕作技术水平还比较落后。特别是晚造,耕作技术跟潮汕比还差很远。最使南海干部佩服的是,潮汕的晚稻很少倒伏,这主要是因为人家解决壮秧问题比自己高明。在育秧方面,潮汕的秧田播种量少些,秧龄一般在六七十天以上,所以秧壮似蒲草,分蘖早,耐肥,穗大粒多,不易倒伏;南海的秧田播种量大,秧龄只有四五十天,秧苗有的不老也不壮,有的老而不壮,因此,分蘖迟,不耐肥,谷穗小,容易倒伏。倒伏跟施肥技术也有密切关系。潮汕是基肥施得足,分蘖肥施得早,穗肥施得重,所以水稻节间短,禾秆矮,不易倒伏;南海的施肥技术仍然停留在过去的早熟中产品种的施肥方法上。在种子方面也不如潮汕,因为那里有完整的选种留种育种的制度,并且已经为广大群众所掌握,两三年内就能更换一次种子;而南海在这方面的制度还不健全,很多生产队没有做好选种留种工作,种子不纯。此外,在田间管理、排灌管理方面,南海县的干部也认为比不上潮汕,需要向潮汕地区学习。
在虚心地考察了潮汕等先进地区的经验和认真地总结了本县农业生产经验之后,南海县委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耕作技术水平跟已经改变了的水利、肥料等生产条件不相适应,已经成为南海县农业生产的主要矛盾。于是县委向全县的干部和农民提出了一个行动口号:在耕作技术方面学潮汕,赶潮汕,走潮汕平原的道路!
立下不断争高产的志气
由比较粗放的耕作向精耕细作的过渡,标志着南海县的农业生产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实现这样一个大的转变,必须使全县各级干部和群众都有一个充分的思想准备。为此,中共南海县委和县人民委员会最近联合召开了全县三级干部会议和农业先进单位代表会议,向全县各级干部和先进生产者讲清新形势,指出前进的方向,并就一九六四年的农业生产进行深入的思想动员。在这次会议上,树立本县的先进旗帜,介绍潮汕等先进地区的经验,发动群众全面地总结一九六三年的农业生产,通过评比,找差距,挖潜力,学人之长,克己之短。这样,越评比,越总结,各级干部的眼界越开阔,争取高产再高产的干劲也越大。在进行总结、评比以前,有些比较先进的社队的干部,以为自己已经“够高产了”;有些社队虽然产量不很高,但感到去年增产幅度很大,也以为自己的生产“差不多了”。但是,摆出具体的事实一比,他们发现,本单位不仅与潮汕地区有很大的差距,就是与县内一些先进的公社、大队、生产队相比也有不小的差距;不仅有生产上的差距,也有思想上的差距。许多人都说:“不比坐井观天,一比天外有天”!在总结、评比会上,许多干部和社员都检查了自己安于现状的自满情绪,树立了不断争取高产的志气和信心。
比学赶帮扎扎实实
在广大干部和社员的思想觉悟提高以后,一个具有明确奋斗目标的比学赶帮运动便在南海县蓬勃开展起来。全县按不同地区、不同作物,层层树立了高产“标兵”。生产队和本大队的“样板”队挂钩,大队的“样板”队和公社的“样板”队挂钩,公社的“样板”大队和县的“样板”大队挂钩,县的“样板”大队则以潮汕地区的先进队为榜样,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前一时期,南海县派出了一部分干部、技术人员和有经验的老农,自带粮食和农具,去到潮汕地区的先进社队住下来,他们将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在那里实行“跟班劳动”,以便把先进的耕作技术真正学到手。同时,这个县又从潮汕地区聘请了一批有专门经验的老农到县里来,做技术顾问,传授先进的耕作技术。县内各社队之间,也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派人出去“跟班劳动”、请人来队传授技术的互学互帮活动。
比学赶帮运动开展以后,各社队普遍重新修订了增产措施,出现了新气象。官窑、小塘、罗村、丹肚等公社,有一万多亩高岗田,容易受旱不能稳产。这几个公社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在去冬今春又新建成了三十多个小型电动抽水站,彻底解除了这些高岗田受旱的威胁。南海县各公社为进一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还领导各队扩大了基肥面积、良种面积,今年全县有基肥的面积比去年多了九万多亩。今年全县早造矮秆高产良种的播种面积,也已由去年占总面积的四成扩大到八成以上。
为推进耕作技术的改革,南海县最近普遍建立和健全了技术队伍和技术阵地。全县十二个公社都成立了农业技术推广站;县、公社、大队三级建立了技术推广委员会,由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有经验的老农组成;生产队成立了农业技术推广小组。另外,县委还决定以县农业科学研究所为中心,联系各公社的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站和重点大队,公社以这个站为中心,联系“片”的重点生产队和各大队的重点生产队,各大队也抓一个重点生产队,做为农业科学技术的阵地,采取以点带面的办法,进行先进耕作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
春雨未到,南海县田野里已是春水溶溶,绿秧遍地,到处都是劳动的人群,春耕生产搞得热火朝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