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阅读
  • 0回复

三个好独幕剧张立云——《第一与第二》、《母子会》和《柜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4-02
第6版()
专栏:剧评

三个好独幕剧张立云
——《第一与第二》、《母子会》和《柜台》
张立云
正在首都演出的三个独幕剧:中国人民解放军前锋文工团的《第一与第二》、《母子会》,青岛市话剧团的《柜台》,是华东区话剧观摩演出时出现的三个优秀的小戏。这三个戏以战斗性强,思想深刻,构思新颖,获得了人们的热烈称赞。三个戏接触的是三种不同的题材:《第一与第二》和《母子会》虽然都写兵,一个写的是练兵生活,一个写的是超期服役问题。《柜台》写的是服务性行业中普普通通的思想斗争。三个戏有的歌颂了新人新事新风尚,有的提出了当前政治生活中的迫切问题;在艺术上有所继承,又有所创造。这是三个不可多得的好独幕剧。
在我们的一切工作中,把什么摆在第一位,什么摆在第二位?这是《第一与第二》向我们提出的一个有普遍意义的重大问题。
实际生活中,经过党的教育,我们虽然知道政治挂帅、思想领先的道理,可是真正落实到每一件大大小小的具体工作上,并不是那么容易。《第一与第二》里写了一个钢铁连特功三班的班长,他是一个好同志,工作积极,好胜心强,对人诚恳直率;平时他也了解思想工作的重要。可是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他为了保持全班的荣誉,就分辨不清政治思想与业务技术谁先谁后了。这时,他就只知道“苦字当头出硬功”,只抓住了一个“练”字,而忘记了其他。他只要求全班的人:“饭前加三枪,饭后加三弹,一个中心往下贯,课外活动加班干。”而忘记了做政治思想工作。班里同志思想问题一大堆,他不去解决,叫这个先搁一搁,叫那个先放一放,说什么:“有了成绩,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副班长提出来要找点时间做做思想工作,他思索了半天,才忍痛抽了十五分钟,结果,考核没打好,工作中出了“马鞍形”。经过事实的教训,他这个新上任的班长,才算真正明白了政治挂帅,思想领先的道理,政治觉悟才又提高了一步,多了一点实践经验。
这个戏所提出的问题,不仅部队里有,在各种工作中随时都可以遇到。通过这个戏,对于如何在工作中坚持“四个第一”,如何抓活思想,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写部队的训练生活,是创作上的一个难题。这个戏却抓得很好,写得很活。看起来不但不觉枯燥,而且非常新颖有趣。三班长的形象塑造得很生动,他虽然在某个问题上有缺点,可是却非常可爱,他的性格的发展,很好地反映了部队许多基层干部的成长过程。
这个戏的两位作者周一鸣和吴彬,都是十五岁参军、在部队里生活了十五年的同志,他们对于部队的基层生活非常熟悉,对于群众性的业余文艺活动也经常接触。所以,他们写的戏从内容到形式都来自生活的底层。他们用一个记者作媒介把发生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的事情集中写在一幕戏里,也是一个很大胆的设想和创造,是从群众创作中得到的启示。
《母子会》这个风格非常别致的小喜剧,在近年来出现的独幕剧中也是很少见的。全剧只有两个人,又没有很大的戏剧冲突,可是,谁能想到这个戏是这样吸引人呢?
这个戏描写的不过是部队里一个很平常的故事:一个战士服役期满,想超期服役,准备给母亲写封信,征求一下母亲的意见;可巧,母亲到部队里来了,她是让儿子服役期满以后,退役回去结婚的。儿子是个好儿子,母亲也是个好母亲。可就在超期服役一点上,两个人的认识暂时有了出入。儿子根据当前斗争的需要,觉得应该超期服役;母亲因为不了解当前的斗争形势,觉得儿子既已服役期满,回去娶个媳妇,生个娃子,搞搞生产也是合理的。一场喜剧性的冲突,也就从这种不同认识的基础上展开了。这个戏的成功告诉我们:认识的差别会产生矛盾,也可以构成戏剧冲突。
尽管这种冲突是在不同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但在认识没有统一起来以前,也会发展到相当尖锐的程度。比如,母子见面以后,互相发现对方的思想和自己的想法不同,都力求说服对方,可一时又说不服。于是不得不各想妙计,以便抓到对方的弱点,打动对方的心灵,使对方跟着自己走。整个戏就是这样你来我往地在斗智。戏的动作性并不太强,情节的发展却环环紧扣,异常紧凑。加之,这种斗智发生在有进步思想的母子之间,很自然地就逸趣横生了。比方,儿子为了说服母亲,就搬来平常学习到的一些政治术语,扣在母亲的头上。扣的时候,自己也觉得并不那么合适。所以,帽子虽不小,说出来却不是那么理直气壮,而表现出一种又尴尬、又顽皮、又无可奈何的样子。母亲呢,不论儿子怎么说,稳坐钓鱼船,一言不发。此情此景,不能不引起观众的笑声。
这个戏矛盾的转折写得很好,也就是人物的思想转变写得很自然。在双方的斗争僵持不下的时候,儿子忽然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多要结婚的东西,母亲买不起,就结不成婚,也就不必回家了。哪知这一要却唤起了母亲的阶级觉悟,反转来批评儿子忘本;这种批评在形式上是对儿子的批评,实际上却是母亲自己批评了自己。所以批评到最后,母亲和自己原来的想法一对照,就恍然大悟了。这真是一个奇妙的构思,又是一个喜剧性的构思。
剧作者和导演大胆地运用了戏曲和相声的表现手法,而没有生搬硬套之感。演员的自报家门、独白以及和观众的感情交流,运用得极其灵活裕如。通过这些手法,观众也被组织到戏里来了。儿子多要结婚东西的情节虽来源于戏曲,却无斧凿痕迹。
两个演员因为长期在福建和部队生活,所以表演维妙维肖。化装、语言、动作、地方色彩和部队特点都很浓厚。
描写服务行业生活的《柜台》,在题材上也是一个舞台上不常见的新的领域。它歌颂了安于服务性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思想,批评了瞧不起服务性行业的旧观念,从本质上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一切工作的根本特性,正像雷锋所理解的那样:活着,为了使别人更幸福。这出戏里站了三十年柜台的老店员、现在某商店经理杨正林有一句话说得好: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什么工作不是侍候人的?”他的女儿杨桂香不理解新社会里这种人与人的新型关系,脑子里染上了服务行业低贱的旧观念,产生了只能别人为我服务,我却不愿意为别人服务的错误思想,因而在工作中不安心、不耐心,态度不端正。另外两个服务员:售货员周金山,理发员李慧萍则不同,他们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干一行爱一行,因而做出了出色的成绩,特别是周金山,除了在本职工作上成为模范人物以外,还利用一切机会帮助别人:代公社买耙子,顺路给顾客送收音机。他和杨桂香的性格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个戏在技巧上最突出的特点,是成功地运用了巧合的手法,合理地而又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生活中的必然现象。周金山买耙子以后和桂香在汽车站相遇,是一个巧合;周金山要送的收音机恰巧是桂香家的,是第二个巧合;周金山的爱人恰巧是桂香的表姐,是第三个巧合;打开收音机广播的恰巧是周金山的模范事迹,是第四个巧合……。人物的性格冲突就在一个接一个的巧合中展开,却没有使人感到有什么不真实;相反,却风趣异常,产生了一连串的喜剧效果。从《母子会》和《柜台》,我们体会到:社会主义的喜剧也是有它们的特征和个性,值得加以研究、总结的。
我为舞台上最近出现了一系列好的独幕话剧而深感兴奋,希望这朵花开放得更鲜艳、更多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