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3阅读
  • 0回复

在实际工作中用哲学——读李雪峰同志的《让千万个周明山更好地成长起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6-24
第5版()
专栏:

在实际工作中用哲学
——读李雪峰同志的《让千万个周明山更好地成长起来》
沙英
人民日报五月二十八日第五版登载的李雪峰同志的《让千万个周明山更好地成长起来》,是一篇好文章,很值得一读。作者用不长的篇幅,生动地介绍了一个普通的村庄——南柳村在党支部书记周明山领导下,奋发图强,自力更生,好好劳动,由穷变富的光辉事迹;同时也反映出一个优秀的革命接班人,在火热的实际斗争中,怎样经过一步一步的锻炼而成长起来的过程。我觉得:不仅南柳村人民那种顽强的革命精神和周明山的高贵品德值得我们学习,而且他们的科学态度——特别是周明山的思想方法与工作方法,闪烁着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光采,也值得我们学习。下面我想对后一点谈一些感想。
任何事物都是发展的、变化的。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内因是主要的,外因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南柳村原来的基础差,底子薄,是山西省绛县出名的又穷又落后的村子,以前每年要靠国家贷款和供应粮食过日子。不过,南柳村的人想变,想由穷变富,由落后变先进。那么,能不能变呢?有人认为不能。他们说:“南柳穷,南柳穷,南柳处处不如人。缺乏牲口和农具,种的全是坡沟地。辛辛苦苦整年干,干来干去穷光蛋。要想穷变富,除非太阳从西出。”可是周明山说:穷和落后并不是铁箍箍定了,“在党的领导下,全国都变了,南柳也一定能够变。”其次,要变,又怎样变呢?有人主张靠国家、靠别人。就是说靠外力。周明山等人主张,穷要有志,要靠自力更生,靠自己的双手好好劳动。经过这些争论之后,南柳村的人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满怀雄心壮志,向贫穷、向落后开战了!
现实生活是千头万绪的,各种问题和困难是很多的,要变,要革贫穷和落后的命,应当从哪里入手呢?俗语说:“家有三件事,先抓主要的。”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说,“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周明山从这些话里得到了启示,从本村的实际情况出发,经过反复思考,并同群众商量,开始就抓领导核心不团结的问题,认为这是全村的主要矛盾,应当先从这一环突破,才能领导全村人民发展生产。
领导核心为什么不团结呢?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经过进一步动脑子思索,并且虚心访问年老的贫下中农,又抓住了搞好生产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关键。但是,又怎样才能搞好生产呢?群众中意见纷纭。有人主张治坡整地,有人说要养羊,有人说要种瓜,还有人提出“要发财,做买卖。”于是周明山依靠贫下中农,发动群众反复讨论,最后决定:“地是刮金板,治坡整地是第一”。由于经过土地加工,治坡整地,实行了水土保持,结果旗开得胜,取得了“初战”的胜利,仅仅一年的光景,就做到了不吃国家供应粮,被评为公社的先进单位。一旦生产发展了,工作进步了,上级表扬,群众满意,再做些思想工作,干部的关系也就逐渐改善和团结起来了。
矛盾是永远存在的,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出现了。主要矛盾也是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一个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了,情况也就变了,于是便要抓住另一个时期的主要矛盾。那么,南柳村在整修了土地以后,生产的主要矛盾又是什么呢?周明山仍然从实际情况出发,经过调查研究,紧接着就抓畜力不足这个问题。经过一个时期的摸索和学习,他总结和推广了王岐山饲养牲口的经验,建立了制度,促进了牲畜的繁殖和发展。在几年内,牲口由五十七头发展到一百九十三头,还不包括支援外村的六十四头。
不幸的是,在六年中,南柳村曾遭到两次毁灭性的自然灾害。第一次是一九六○年,二百五十七天不下雨,这时主要的问题当然是抗旱。第二次是一九六三年,正在开镰割麦的时候,一场大风和冰雹,全部麦子被刮倒,埋在冰雹里,一尺多高的棉苗被打得光秃秃的。这时主要的问题是:挺起腰来,带动群众战胜灾害。由于他们两次都抓住了主要问题,大力加以解决,结果都战胜了严重的自然灾害,而且增了产,把坏事变成好事。特别是第二次,竟然变大灾为丰产,使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了历史上最高的纪录。
在实践中,人的认识,受了许多条件的限制,思想落后于实际的事是常有的。但是,只要人们的思想能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前进,按照客观的规律办事,便会有科学的预见性。周明山在领导南柳村发展生产的过程中,不仅注意当前的问题,善于抓主要矛盾,而且能站得高,看得远,有科学的预见性。他总是当走第一步的时候,就想着如何为第二步做准备。所以能抓住工作链条中的主要环节,随着客观情况的发展,一个一个地加以解决,把工作一步一步地推向前进。这是因为他能研究分析实际情况,掌握客观事物的规律。他不仅注意一般事物的规律,而且特别注意研究具体事物的特殊规律。例如他为了解决畜力不足的问题,就注意观察,发现了新鲜事物——王岐山喂养的牲口膘好、病少、繁殖快。于是他就在饲养房里住了半个月,细心地学习和总结王岐山饲养牲口的经验,摸清了饲养牲口的规律,然后根据规律制订办法,建立制度。经过几年的努力,完善地解决畜力不足的问题。此外,他治坡整地,抗旱,与风、雹作斗争,以及解决干部的团结问题,等等,也都是因为摸清了这些事物的特殊的本质,因势利导,才得到成功的。就是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也和南柳的实际情况具体结合起来,不是原封搬运。这就是说,不论办任何事情,只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不是只凭主观愿望办事,就会有科学的预见性,可以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再经过主观的努力,发动群众去干,就会把计划变为现实。
周明山在工作中,不论在遇到困难或者胜利的时候,总是采取分析的态度。胜利了,并不骄傲自满,安于既得的成绩,沾沾自喜,他总是看到工作中的缺点,估计到前进中会遇到的新困难。例如一九六二年南柳大队被评为全省的先进单位,就有人和曲沃的杨谈大队相比,认为“差不多”了。可是周明山作了具体分析之后说:“不是差不多,而是差得多。”他强调要虚心学习外地经验,防止骄傲自满。在工作中受了挫折,碰了钉子,也从不悲观消极,哪怕是遇到了毁灭性的自然灾害,他也看到有利的条件,鼓起大家的革命干劲,非战胜困难不可。这就是说,周明山善于运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他总是向前看,具有不断革命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南柳村在周明山的领导下,人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变化,六年中年年增产,粮棉产量节节上升,六畜兴旺,不愁吃不愁穿,已经由穷变富,由落后变先进,一跃而为山西省全省特等农业生产先进单位之一。实践已经证明了周明山的道路是正确的,方法也是正确的。
那么,周明山为什么善于抓主要矛盾,又能有科学的预见,而获得这样光辉的成绩呢?总起来说,是因为他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道理办事。大家都知道,人的正确认识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周明山的每一个主意、计划和办法,不论解决干部团结问题,不论解决发展生产的一系列问题,都是从实际出发,经过调查研究、同群众商量而产生的,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因此,他的认识是符合客观外界的规律的。这就是物质变精神。当他的主意、计划和办法又付诸实践,动员和组织群众行动起来,就变成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使南柳村由穷变富、由落后变先进,面貌为之改观。这就是精神变物质。周明山的经历,具体地说明了认识客观事物是一反复实践的过程,同时也证明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认识论具有无敌的威力。
大家都知道,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普遍的发展规律,而辩证法的本质和核心,是事物的矛盾规律。人们只有掌握辩证法,特别是掌握它的核心,才能正确地观察和处理问题。周明山总是牢牢地抓住这个矛盾规律,在工作中运用辩证法,对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发展地、全面地看问题,所以他总能把握住主要矛盾,有科学的预见性,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以促进事物的发展。
如果再问一下:周明山为什么会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论办事呢?为什么他在工作中会运用辩证法呢?我想他最重要的经验有三条:第一条,有坚定的革命立场和顽强的革命意志,对社会主义事业充满无限的信心。人的认识,与立场有极密切的关系。一个人的立场不对头,或者不坚定,那是不可能正确认识生活的规律的,也谈不到什么科学预见的。如果周明山不坚定,没有革命精神,被种种困难压倒了,碰了钉子就后退了,他是不可能成功的。群众说他“钉子碰了三百三,肉头碰成了铁蛋蛋”。正因为他这样坚定,在实践的过程中勇敢地探索,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认识逐渐深化,也逐渐锻炼得更加坚强。第二条,他是自觉地按照毛泽东思想和党的方针政策来办事的。他多年来一直坚持学习毛泽东同志的著作和党的文件,而且注意学用结合,活学活用,摸索着用毛泽东思想来解决实际问题,按照党的方针政策办事。他一遇到问题,就向毛泽东著作请教。例如抓主要矛盾这个方法,就是因为读了《矛盾论》,受到了启发,经过反复地思考和总结经验,才把这个方法学到手的。第三条,遇事同群众商量,虚心学习别人的经验。他每一遇到了问题和难题,就找群众商量,向老农问计(聘请老农成立了顾问团),发动群众反复讨论,特别是注意听取贫下中农的意见。在这方面最重要的是虚心,这种虚心不是表面的谦虚,而是出自内心的真诚,在群众面前甘当小学生。周明山常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要注意学习外地的经验。晋南地区许多知名的劳动模范,他不是亲自前去访问,就是请到村来指导。正因为他能走群众路线,虚心向一切人学习,汲取许多人的优点和先进经验,所以能使自己不断进步。
俗语说:“从一滴水可以看见太阳”。从周明山的例子,可以看到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光芒。并且,周明山的例子,具体地证明了:哲学并不神秘,也不是高不可攀的。周明山不是哲学家,也并没有读多少书,不过是一普通的农村青年党员,高小毕业生,但是他在工作中努力学习,注意应用,也能掌握这个锐利的武器!
同时,我们还要指出,周明山的例子虽然是一个突出的例子,但这绝不是个别的例子。只要我们留意,这样的例子,在报刊上很多,在实际生活中更多。例如大庆、大寨等等先进单位,在他们的先进经验中,都体现出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办事情。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学习他们经济工作和政治工作的先进经验,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学习他们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处理实际问题的本领——这是一种活的哲学;再例如,在各个战线上涌现出来的许多雷锋式的人物,在他们的英雄事迹中,也充满了活的哲学。而且他们本人学习哲学大都很有成绩,有的还写出了生动的哲学论文,放射出天才的闪光!总之,无数的事例已经证明:在工作中学哲学、用哲学不仅是必须的,而且也是可能的,问题在于我们努力学习和善于学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