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5阅读
  • 0回复

水利建设和稳产高产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8-05
第1版()
专栏:社论

水利建设和稳产高产田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这是毛泽东同志早在一九三四年就提出的发展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的指示。要使农业达到稳产保收,就一定要解决水的问题,也就是水利建设、水土保持和保墒抗旱问题。只有在农业稳产保收的基础上,才可能有保证地逐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有收无收在于水”,先解决了“有收无收”的问题,然后才能解决“收多收少”的问题。
根据对我国许多地方农业稳产高产的典型的分析,大都是先求稳产而后高产,也就是从解决水的问题开始,使产量能够比较稳定,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系统地全面地贯彻执行农业“八字宪法”,使产量得以逐步提高。为了逐步地分批地把我国的农田的一部、大部以至全部建成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农田,凡是还没有解决水的问题的地方,都应当依靠群众,按照因地制宜、自力更生的原则进行必要的水利建设和水土保持,把解决水的问题摆在农田基本建设的首要地位。已经初步解决了水的问题的地方,则应当继续提高水利建设和水土保持的质量,并且加强工程和设施的管理、养护工作,争取农业的更稳产更高产。
我国绝大多数地方,降雨量很不均匀,常常不是降雨过多,洪水为害,就是降雨过少,发生干旱;而更多的年份是洪水和干旱在不同地区同时发生,或者在一个地区同年发生。水灾和旱灾,这是经常威胁着我国农业生产的两大问题。我国还有相当多的地方,主要是黄河下游和海河、淮河等流域,由于地形、地势、气候、雨量和土壤等方面的原因,经常发生内涝,并且引起土壤的盐碱化。南方也有不少水田地区在雨水较多时需要排水。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和其他一些山区和丘陵地区,还有比较严重的水土流失。这些情况都说明,要把我国的农田建成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农田,我们在水利建设和水土保持上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任务是十分艰巨的。
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和水土保持工作经过解放后十多年的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农业生产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已经增强,有一部分农田已经可以做到旱涝保收。但是,更多的农田还没有解除旱涝等自然灾害的威胁,它们的产量还是不很稳定的,其中有一部分是很不稳定的。
我国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地方没有兴修水利工程的自然条件,但是有一定的年降雨量,只要能把降下来的雨较多地蓄存在地里,力求少流失、少蒸发,也可能解决水的问题,做到稳产高产。这些地方建设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农田,在解决水的问题方面应当采取的重要措施,除了在山上造林、种草之外,就是用修梯田、筑地埂和深翻地、深中耕、勤锄地等办法保持水土和保墒抗旱。根据山西昔阳大寨大队等地的经验,只要农田基本建设和抗旱保墒的工作做得好,不仅在降雨量一般的年份,就是在比较干旱的年份,只要不是连年大旱,也有可能争取到农业的稳产高产。
我国全部农田中现在有相当多的农田,还没有必要的水利设施或水土保持措施。为了使这部分农田逐步达到旱涝保收,应当在今后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更多的水利工程,或者更好地进行水土保持工作。
多年的经验证明,水利建设采取以小型为主的方针是正确的。毛泽东同志在一九五五年指出:“兴修水利是保证农业增产的大事,小型水利是各县各区各乡和各个合作社都可以办的,十分需要定出一个在若干年内,分期实行,除了遇到不可抵抗的特大的水旱灾荒以外,保证遇旱有水,遇涝排水的规划。这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在公社化以后,各单位之间在等价互利的原则下,用协作和共同举办的办法兴修小型水利的条件更好了。有许多大寨式的社、队,正是遵照了毛泽东同志的指示,分批分期有计划地进行了水利建设、水土保持和保墒抗旱的工作,因此,他们的农业生产达到了稳产高产的程度。
修建小型的水利工程,可以做到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密切结合当地农业生产的需要;花费的人力、物力不多,一般都能在当年修建、当年配套、当年受益。因此,可以依靠社、队的力量举办,为广大社员群众所欢迎。在山区和丘陵地区,以及不少平原地区,有些大队或生产队自己动手,没有花钱或花费很少的钱,修起了一座水塘或小水库、小渠道,就建设了几十亩甚至几百亩稳产高产农田。江西东乡县小璜公社儒林大队,去冬只用半个月的时间,只花了一百多元钱和一吨多水泥,就建成一个简易的灌溉系统,使全部农田改“串灌”为“沟灌”,不再受山水冲刷,今年的早稻生长空前良好,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水井是我国北方多数平原地区的一项重要灌溉设施,河北、河南和山东等省的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农田,有一半以上都是依靠井灌;而打一眼井的投资不大,效果却很显著。河南温县赵保公社赵保大队,自从一九五五年以来,依靠集体力量打井,扩大了灌溉面积,实现了水利化。到一九六三年,这个大队粮食平均亩产四百五十八斤;与打井前的平常年景相比,增长了两倍半。我国是一个多山多水(包括地下水)的国家,修小型的山塘、水库,打井,安装水轮泵,利用河流落差引水,都有很大的潜力。这样的水利工程虽然规模比较小,但是只要每个地方都因地制宜地修起适合当地需要的水利工程,就会形成星罗棋布的水利网,就会使大量的农田得到灌溉。
现在还有一部分农田已经有了部分的水利设施,但是还需要继续作好工程配套、土地平整,加强管理工作,才能充分发挥灌溉效益。这部分已经有了部分水利设施的农田,大多数具备了优先建成稳产高产农田的条件。在今后一个时期内,水利建设工作的重点,应当放在这部分农田上面,充分挖掘现有水利设施的潜力。挖掘潜力的办法,一是续建配套,二是加强管理。通过续建配套和加强管理,把现有水利设施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这比起建设新的大型、中型水利工程,所花费的投资要少得多,而受益的时间却要快得多。
不论是今后新建的水利工程,或者是过去兴建而尚未完成的水利工程,都应当根据当前的力量和实际的需要,作出整体的规划。工程的规模宁可小一些,但一定要力求每个工程都是成套的,齐全的。要做到修建一处工程,就配套一处工程。只有这样,才能较快地充分地发挥效益。在一定时期内,人力物力总是有限的,为了集中使用力量,先修好主体工程,是必要的;但是,在主体工程基本修好之后,紧接着就集中力量修好配套工程,同样是十分必要的。只有主体工程,没有配套工程,例如应当有的排灌渠道没有或不齐全,应当有的建筑物没有或不完备,应当平整的土地没有平整好,等等,那末主体工程的作用就不可能充分发挥,甚至根本不可能发挥。这样,就会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很大浪费。就拿灌区的土地平整来说,这是北方灌区都应当认真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否则,土地高低不平,不仅不能争取多浇地,而且不能浇好地。有些地块可能浇不到,有些地块又可能积水过多,因而使土壤发生盐碱化;同时也会妨碍农田的精耕细作,不利于实现农业的稳产和高产。从一九六二年开始,北京市大抓以土地平整为中心的水利配套工作,同时积极地改进和加强灌区管理,到今年三月底,就使灌溉面积增加了七十多万亩。不难设想,如果把我国现有的还未配套的水利工程都配套齐全,能够增加的灌溉面积绝不会是几十万、百万亩农田,而是上千万亩农田。
有了配套齐全的水利工程设施,这还不等于完全解决了水的问题。事实证明,管好用好水利设施,是和修好水利设施同样重要的。我国有许多水利设施是办得很好的,例如新疆的玛纳斯河灌区,陕西的洛惠渠灌区和湖南的千金水库等;但是,也有许多灌区和排灌站还办得不好,甚至办得很不好。有些办得好的灌区,一个流量的水,一昼夜可以浇地一千多亩;而有些办得不好的灌区,同样流量的水仅浇地三、四百亩,相差很远。这说明在水利管理工作方面潜力也是很大的。
各地党政领导机关,很有必要认真加强灌区和排灌站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经营管理工作,把加强水利灌溉事业的领导提到重要的地位。为了使水利设施充分发挥效益,必须在水利管理部门职工中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充分发扬水利职工的革命精神,树立为农业生产,为建设稳产高产田服务的思想,提高他们对水利事业的主人翁的责任感。同时,要认真地总结和推广先进的管理工作经验,提倡实行科学管理和计划用水,力争使每个灌区和排灌站都能充分发挥作用。
水利建设和水土保持工作必须依靠广大的社员群众来办。要在修、管、用几个方面真正依靠贫农下中农,充分发扬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需要进一步解决许多具体问题。不论解决哪一个问题,最重要、最基本的一条,是要有明确的、坚定的阶级观点、群众观点、生产观点,要在水利建设上坚持实行毛泽东思想挂帅和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阶级路线。水利工作基本上是人的工作,只有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依靠贫农下中农团结全体农民去建设水利,我们才有可能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去创造稳产高产田的基础,真正在一切有条件的地方因地制宜地解决水的问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