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7阅读
  • 0回复

开创世界科学史上的新纪元——北京科学讨论会揭幕侧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8-23
第3版()
专栏:

  开创世界科学史上的新纪元
  ——北京科学讨论会揭幕侧记
  新华社记者
一次世界四大洲科学家们胜利会师的大会,一次世界四大洲科学家们团结合作的大会——一九六四年北京科学讨论会,隆重地揭幕了。
这一天,初秋的北京碧空万里,阳光灿烂。宏伟壮丽的人民大会堂,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四十三个国家和地区的三百五十三位科学家,人人容光焕发,喜笑颜开,精神抖擞地来到了会场。他们在北京济济一堂,切磋商讨,决心要在世界科学史上写下新的辉煌的一页。
这新的辉煌的一页,将是四大洲各国人民独立自主地发展自己的科学文化的新起点,将是他们在科学文化方面逐步赶上先进国家的里程碑。
平等协商 团结合作
四大洲的绝大多数国家的人民,长期受到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欺凌、奴役和歧视。来北京出席讨论会的不少科学家,过去也曾出席过一些由西方国家主持的国际学术会议,但却被无理地剥夺了发言权;他们呕心沥血写出来的科学论文,竟被禁止宣读;有时还仅仅因为是有色人种,就曾经遭到种种冷遇,不得不在会议的中途被迫离开所谓“文明”国家……。这一切现象,在今天的北京科学讨论会上都被一扫而空了。在这里,人人都是会议的主人。在这里,到处充满了平等协商的民主精神,到处洋溢着团结合作的友好气氛。
看吧!肤色不同、服装不同的亚洲人、非洲人、拉丁美洲人和大洋洲人,一个接着一个地登上了主席台。听吧!操着各种不同语言的科学家们,向参加开幕式的三千多人,从内心深处发出了对这次科学讨论会的高度评价和美好祝愿: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的科学家,正在为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为创造扎根于本国的科学和发展有助于本国人民的科学而进行着不倦的努力。”“北京科学讨论会将会成为新的科学的起点。”——这是日本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坂田昌一的声音。
“这次讨论会为各国人民的共同斗争开辟了进行更有益的科学合作的可能,为无限加强科学家的团结一致打下基础。”——这是古巴历史学家里维兰博士的声音。
“北京科学讨论会是有重大意义的,因为它可能预告:在那些过去在科学和宗教方面居于世界首位、并且开创了人类文明的国家里,将出现一次科学和文化的伟大复兴。”——这是苏丹代表团团长侯赛因·伊德里斯的声音。
“这是一个伟大的事业,它预定要打破长期存在着而且时常作为统治和剥削工具的科学上的垄断。”——这是阿拉伯联合共和国代表团团长艾哈迈德·里亚德·图尔基的声音。
“北京科学讨论会的巨大火把,将能够照亮叙利亚科学家们前进的道路。”——这是叙利亚的贝希尔·阿兹迈教授的声音。……
有四大洲三十七位科学家,在昨天的开幕典礼上致了贺词。会场上,人们静听着各国科学家欢畅的声音,人人受到了激励,受到了鼓舞。
应该着重提到的是,自从决定召开北京科学讨论会的消息传来以后,四大洲的科学家们,早就迫切地期待着这次盛会。在过去的一年中,许多国家的科学家按捺不住兴奋的心情,纷纷在报刊杂志上撰写文章传诵它,赞美它,预祝讨论会胜利召开和圆满成功。有的科学家为了迎接讨论会,加快了自己的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有的科学家在撰写论文时一改再改,字斟句酌,要把自己最满意的作品送给四大洲各国的同行们讨论。有的科学家夜以继日,废寝忘餐,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特意赶写出长达数十万言的科学书籍,奉献给这次科学讨论会。在日本,科学家们早在去年就为北京科学讨论会展开了积极的筹备工作,今年年初又成立了北京科学讨论会日本联络协议会,全国有五十四个团体和单位参加了这个协议会。在越南民主共和国,科学家们在短短的时间里就提出了包括各门科学的一百二十六个论文专题。经过逐个地宣读、讨论、审议,最后从中挑选了一批最精萃的论文参加北京科学讨论会……。
类似这样的生动情景,是不胜枚举的。
共同奋斗目标是团结的力量源泉
这一切,不能不令人深深地思索:北京科学讨论会为什么会象一块巨大的磁铁那样具有如此的吸引力,为什么四大洲的科学家们对这次讨论会抱着这样高的热情?
这里,人们不妨再听听各国科学家们自己的声音。
“这次科学讨论会的举行,反映了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及大洋洲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巩固民族独立、实现社会进步的崇高愿望。在实现人民的这种崇高愿望和团结四大洲科学家的力量、加强相互合作方面,将是一个新的里程碑。”——这是朝鲜郑镇石教授的回答。
“帝国主义希望被压迫人民单纯到认为政治独立就是真正的自由,这样他们就有完全的自由继续对别国的资源进行经济掠夺,达到他们霸占别国领土的真正目的。这次科学讨论会的开幕粉碎了帝国主义这一希望。”——这是尼日利亚数学家契克·奥比的回答。
“造成我们各国社会在科学、文化、技术、政治和经济各方面的落后状态的,主要是殖民统治制度的结果。……因此,只有取得民族独立,保卫国家主权,才能使科学和文化得到发展。”——这是几内亚代表团团长福德·马马杜的回答。……
在这次科学讨论会开幕的前夕,记者曾经同各国科学家们广泛接触。每当谈到他们为什么不辞辛苦,远涉重洋,赶来参加这次讨论会时,科学家们虽然国籍不同,信仰不同,但是,却都异口同声地回答说:我们四大洲的科学家和人民遭遇相同,任务相同,愿望相同,这就是北京讨论会具有巨大的吸引力的根本原因。
科学技术是没有国界的。但是,从来正直的科学家们也不能不经常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科学技术究竟应该为谁服务?今天,四大洲的千千万万个科学家,已经越来越紧密地把自己的科学研究活动,同这些地区广大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反对新老殖民主义的共同任务联系在一起。这,难道不正是四大洲广大人民日益觉醒的一个重要标尺吗?
我们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的绝大多数国家的人民,过去受够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压迫和剥削。今天,在这些地区还有一些国家的人民,还没有挣脱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锁链。帝国主义和新老殖民主义仍然妄图通过武装干涉和颠覆活动,以及通过别有用心的所谓“援助”、“和平队”、“攀亲戚”等卑劣手段,扼杀新兴的独立国家。对于这一切,我们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各国科学家和人民是有过痛苦的经验的。因此,觉醒了的四大洲科学家和人民,都决心要在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的同时,彻底打破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对科学技术的垄断,踏出一条发展独立的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的道路。来自战斗的刚果(布)的科学代表团团长马库塔和植物学家马卡尼,在同记者接触时曾经正确地指出,亚非国家在发展自己的民族经济和科学文化事业方面,殖民主义的国家是不可能同我们合作的。我们必须依靠命运相同的国家的相互援助。阿尔及利亚代表团团长图里也说得对:“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同时依靠兄弟国家之间真诚的而不是别有用心的援助,这才是我们亚非国家发展独立的民族科学文化的唯一正确道路。”
光辉的前景 无限的信心
来自四大洲各国的科学家们,还曾经列举大量事实,指出这些地区绝大多数国家目前的科学文化的落后,都是由于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侵略和掠夺造成的。而当着国家取得独立以后,他们的科学文化就获得了复兴或突飞猛进的发展。出席北京科学讨论会的科学家们,对于四大洲科学文化事业的光辉前景,充满了无限的信心。
人们都知道,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的许多国家,早在人类历史的黎明时期就创造了极其灿烂的文化。北非的尼罗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的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河流域、中国的黄河流域以及印度的恒河流域,曾经是世界古代文化的四个伟大的发源地。拉丁美洲早期文化的发展,也远比美国先进。美洲的第一架印刷机是大约在一五三九年在墨西哥装设起来的,比美国开始有印刷机早一百年。当美国开办第一所大学——哈佛大学的时候,拉丁美洲已经有了六所大学;哈佛大学是一六三六年开办的,而墨西哥大学早在一五五一年就设立了。拉丁美洲出版的第一本书比美国早一百零二年。此后,只是因为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亚、非、拉美地区许多国家的科学文化发展才被迫停滞,进入了黑暗的年代。
今天,随着亚非拉美广大地区民族民主运动的蓬勃发展,帝国主义垄断科学技术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北京科学讨论会正式开幕的前夕,这次讨论会已经收到来自四大洲各国的各种学术论文二百四十多篇。很显然,这些论文只不过是四大洲科学家们辛勤劳动的一部分成果。但是,这个事实已经充分表明,觉醒了的人民在政治上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以后,在科学文化方面也一定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以不可阻挡的气势迅速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在开幕典礼上,缅甸科学代表团代表缅甸联邦的全体科学家们,把一只银杯献给了一九六四年北京科学讨论会。代表团团长尼尼在赠送这个礼物时说,根据缅甸的习惯,银杯是用来装清水和鲜花的。水是切不断的,出席这次科学讨论会的各国科学家们也将在我们发展科学知识、民族经济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共同事业中紧密团结,永远不可分割。而我们之间的友谊,将象鲜花一样永远保持清新和芬芳。新西兰代表詹森,也把一把镶有贝壳的开信刀,作为礼物赠给大会。他说,象开信刀一样,第一次有历史意义的科学讨论会,将开辟一条通向加强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科学家合作的道路。
人们完全可以相信,科学家对这次北京科学讨论会所赋予的美好期望,是一定会实现的。四大洲科学文化事业的光辉,将象初升的旭日,永放光芒!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