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3阅读
  • 0回复

在革命文艺的道路上前进——记作曲家李劫夫同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10-01
第16版()
专栏:

在革命文艺的道路上前进
——记作曲家李劫夫同志
金源清 徐家柱
近几年来,人们高兴地看到作曲家李劫夫同志写出了许多反映现实斗争、具有民族风格、为群众喜爱的革命歌曲。他的《蝶恋花》(答李淑一)、《我们走在大路上》、《哈瓦那的孩子》和其他一些歌曲正在全国广泛流传。这位在革命队伍中成长起来的音乐家,一直把最有群众性、最能迅速反映革命斗争的革命歌曲当作武器,力求在歌曲创作上紧密地联系现实斗争和反映出强烈的时代精神。
从《我们走在大路上》的创作过程中,可以看到劫夫同志是怎样投身在人民群众的斗争生活中进行音乐创作的。
一九五九年七月,劫夫同志从沈阳乘坐第十二次特别快车前往北京。列车在山海关以北突然遇到山洪暴发,被包围在一片汪洋之中,同外界断绝了联系。劫夫同志和列车员、六百多名旅客一起,同洪水搏斗了三昼夜,还跳下车去抢救老百姓。列车员们看到他太疲劳了,一连三次劝阻他,怕他发生危险,可是他还是和乘警到一座被洪水淹没的村庄里,奋身抢救阶级兄弟。
劫夫同志在这次洪水事件和第二年辽宁省战胜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灾害中,强烈地感受到伟大的中国人民临危不惧、勇于战胜困难的英雄气概,他决心要写一首歌曲,把这种精神表达出来。
第二年,劫夫同志到鞍钢深入生活。在钢都,他亲眼看到:在帝国主义及其追随者妄图给我国经济建设制造困难的日子里,我国钢铁工人依靠自己的力量,克服了重重困难,生产了许多新钢种和新钢材。他穿着帆布劳动服,戴上蓝色眼镜,和炼钢工人一样冒着炉前的高温跑步往炼钢炉里投送矿石。当炼钢工人们擦着汗水,喜悦地俯视着光耀夺目的钢水奔流出来,放射出那样绚烂的色彩的时候,劫夫同志深深地被感动了。他和工人们有着同样的欢乐情绪和自豪心情。这时候,《我们走在大路上》这首歌曲所要刻划的音乐形象,便活现在他的脑海中了。去年春天,他经过反复修改,发表了这首表现了中国人民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伟大革命气魄的歌曲。
在深入生活中创作密切联系现实斗争的歌曲,是劫夫同志创作的一个鲜明特点。无论在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许多尖锐的斗争和重大的事件,在他的歌曲中都得到了反映。在国民党反动派向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的日子里,劫夫同志在行军途中,看到被蒋匪帮惨杀的群众尸体、烧毁的房屋,一种对敌人深恶痛绝的仇恨心情,促使他写下了《坚决打它不留情》。这首歌曲很快就流传开去。
最近几年来,劫夫同志更瞩目于世界革命风云。反映各国人民斗争的题材,已成为他歌曲创作的重要主题。在美帝国主义阴谋侵略古巴的时候,劫夫同志激动得通宵未眠,写成了《哈瓦那的孩子》。这首歌曲反映了古巴人民不畏强暴的坚强意志。为了歌颂非洲革命风暴,今年他又写成了《黑人姑娘》。这首叙事歌曲以一位黑人姑娘参加游击队的故事,来反映非洲人民拿起武器,和帝国主义作坚决斗争的英雄气概。
劫夫同志说过:“要想真正解决艺术创作的民族形式问题,必须首先到人民生活中去学习和改造。首先了解人民,了解人民的艺术创作,然后才能寻求正确的表达他们生活的相应形式。”这是他在音乐艺术民族化探索中的深切体会。他在学习民族民间音乐方面,不是单纯地到民间去“采风”,不只是收集和整理民间音乐,而是在群众的生活、斗争、劳动中,学习劳动人民怎样用音乐艺术表达他们的革命精神、劳动创造、思想感情、愿望和理想,了解他们的艺术爱好。多年来,他常常在农村生活,和农民围坐在一起唱民间小曲,从中汲取养料,写出革命歌曲,让农民去唱,虚心倾听他们的意见。这可以说是长时期以来他在创作上的一种日常锻炼。解放后,他生活在辽宁工业基地,和工人中间的音乐爱好者经常接触,并且热情地辅导工人作曲者,了解工人们怎样用歌曲抒发革命的感情,使他学习到许多有益的东西。
劫夫同志一直坚持向有成就的民间艺人学习。他在二十多年前就在延安向说唱新书的著名盲艺人韩起祥学习过民间说唱艺术,学习怎样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表达革命的新内容。在革命战争中,劫夫同志在冀东和一位名叫大老郑的说书艺人一起打过游击。解放后,劫夫同志继续向许多著名的民间艺人请教。如向古筝演奏上具有革新精神的民间艺人赵玉斋学习了许多东西,并且运用到歌曲创作中。
劫夫同志很喜爱民族民间音乐。一曲马头琴的深沉弹唱,一段戏曲中优美的唱腔,渔鼓简板中雄健的高歌,都会使他深受感动。这位热爱民族民间音乐的作曲家汲取了民族民间音乐的丰富滋养,在探索为群众喜爱的具有民族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革命歌曲方面,作了许多尝试和努力。他在抗日战争时期写成的《狼牙山五壮士歌》,至今还在长城以北的老革命根据地象民歌一样流传着。他近年来写成的《人民公社好》、《如今唱歌用箩装》等歌曲,曲调流畅、上口,适合人民群众对音乐的欣赏习惯。
为毛主席诗词谱写独唱歌曲,是他在歌曲创作中有意义的探索。他从一九五八年开始,下了许多苦功,研究毛主席的气象阔大、含蕴深广、具有强烈时代精神的诗词作品,先后谱成了《蝶恋花》(答李淑一)、《沁园春》(雪)、《送瘟神》等十几首歌曲。最近他谱写出适合群众歌唱的《卜算子》(咏梅)和《为女民兵题照》,是他为毛主席诗词谱写群众化歌曲方面进一步的探索。
劫夫同志在群众中,在火热的斗争中,逐渐改造自己的思想,熟悉群众的思想感情,找到了音乐创作的丰富源泉。在抗日战争时期,他是八路军部队中的一名文艺战士,长期生活在战士和抗日群众中间。一九四二年,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给予他深刻的教育。他认真学习和实践毛主席的文艺思想。他和群众一起生活、一起战斗。他在一九四二年后创作的歌曲中,群众的革命情绪被表现得越来越强烈,民族风格也越来越浓郁。
解放后,劫夫同志工作较忙,还患有几种慢性病,但在健康情况好转后,他就到工农兵群众中去,了解他们今天的斗争和生活。他到过不少工厂和农村。他曾背着行囊,重返老革命根据地,访问当年抗日的农民群众,还去访问过海岛上的渔民和海防前哨部队。他在鞍钢和工人共同生活了一段时间。今年上半年,他又去大庆油田深入生活。
我们期待着劫夫同志创作出更多反映我们伟大时代、表现工农兵英雄形象的好歌曲。(附图片)
中央农村文化工作队安徽队在巢县农村画村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