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阅读
  • 0回复

“铁西瓜”世代相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11-18
第2版()
专栏:

“铁西瓜”世代相传
王文章 姜文品 丁桂秋
在最近山东民兵比武大会上,革命战争年代的爆炸大王们率领着他们培养出来的青年爆炸手,在一条山谷里摆下了一个地雷阵,参观的人无不喝采,说它的威力胜过了当年。一
表演那天,天高气爽。爆炸手们刚埋好地雷(演习用的地雷),一伙“敌人”就从东而来,他们走着走着,地雷响了,两颗信号弹腾空而起,这是两个信号雷,它告诉人们“敌人”出动了,要迅速作好杀敌准备。接着,埋在路上的地雷连续开花,炸得“敌人”东躲西藏,“敌人”好容易窜进一个“村庄”,一推门,地雷响了;在凳上一坐,地雷响了;往床上一躺,地雷又响了。有人想抓小鸡,刚要提鸡笼,地雷开了花;要背走麻袋里的粮食,麻袋里的地雷又响了。真是动哪里哪里有地雷爆炸。“敌人”被炸得懵头转向,急忙窜出村外,村外埋的踏雷、夹子雷、拌雷、头发丝雷又连续爆炸。“敌人”抱头向山上跑去,山坡上埋的掷石雷象几十门土炮一样震天动地地响了起来,紧接着山顶上的滚石雷,带着烟火,呼啸而下,在山坡上纷纷爆炸。剩下几个落魄丧胆的“敌人”,企图夺路逃窜,不料又踏响了子母雷,子母雷一爆炸,后面带的七八十个连环雷跟着响了起来,刹那间,整个山谷响声震天,烟雾弥漫。成千上万的人边看边兴奋地议论说:地雷阵真是威力无穷,敌人胆敢进犯,管叫它有来无去。二
在这个民兵爆炸队里,有一位在革命战争年代参战二百多次、杀敌一百八十多名的民兵英雄、爆炸大王赵守福,他告诉我们他和老一辈的民兵们是怎样在党的领导下把地雷战传下来的。
赵守福是海阳县邢村公社赵疃人。赵疃是革命武装斗争中全省闻名的英雄村庄之一。这个村庄的民兵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运用地雷和土枪跟敌人作战五百多次,打死打伤敌人六百多名,涌现出三十五名县、胶东军区和全国的民兵英雄、民兵模范。这些英雄模范人物,今天绝大部分是村里的领导干部,他们懂得枪杆子的重要,一遇到青年人有和平麻痹思想就说:小树不理不成材,年轻人不会自来红。要想把革命武装传下去,先得用过去旧社会的苦水和当年武装斗争的事迹把他们的眼睛洗亮。
赵疃的青年民兵中,有许多是在日本侵略者“大扫荡”时靠老一辈民兵用地雷和土枪保护着出生的。有个青年思想有些麻痹,对民兵工作不大热心。党支部书记、老模范民兵赵瑞增在一次忆苦思甜的会上问他:“你知道你的小名为什么叫‘竹林’吗?”这个青年低下了头。赵瑞增说:“那时,日本侵略者进行‘大扫荡’,到处烧杀抢夺,全村的人都被他们赶到树林里,你妈妈在民兵们掩护下生下了你。为了让你永远记住这个日子,长大了打敌人,保国家,才给你起了这个名字。”在这里,这种教育在经常进行,广大青年通过这些活生生的事例不断提高着阶级觉悟。
赵疃,有许多当年与敌人搏斗的遗迹。老一辈人又用这些活教材向青年们进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教育。有一次,几个青年学生回乡参加生产。他们回乡后没有积极请求参加民兵,老民兵们就领着他们到村中央,指着牌坊上被地雷崩去的一块伤痕说:当年,我们对付敌人的办法就是斗争,敌人在山上,我们在山上打;敌人到村外,我们转到村外干;敌人一进村,我们就用地雷炸。这里曾经炸死、炸伤过二十多个敌人,一个骑洋马的日本军官也被地雷炸死在这个牌坊下。
在这些活人、活事、活的教育中,青年们精神焕发,斗志昂扬,接武装斗争班的要求非常迫切。三
为了让青年们接下地雷战这个传家宝,这里有一个地雷技术传授小组。全国民兵英雄、党支部副书记赵守福,胶东民兵模范、党支部委员赵绍云,县民兵模范、民兵指导员赵学法等七个老民兵亲自任教,不辞辛劳地培养着新的爆炸手。
学习埋地雷,要更胆大心细。胆不大,难以用最大的限度去接近敌人,迅速而隐蔽地埋好地雷,杀伤敌人;心不细,不仅埋不好地雷,还容易炸伤自己。一个贫农的女儿赵国凤,初中毕业回乡后,要求参加爆炸队。赵守福问她:“爆炸手要在敌人鼻子底下埋雷,你有这个胆气吗?”她坚定地回答说:“有!老民兵为解放全中国英勇奋战,我们年青一代为保卫祖国怎么能没有这种勇气!”她第一次学习夹子雷,不慎走了火,眼睛里喷进许多沙粒。她到卫生所用水把眼睛冲了冲,跑回来继续学。学挂物雷时,她因为技术不熟练,右手被火药烧伤了,她毫不在意,包扎起来,还是学,终于学得能熟练地使用许多种地雷,成了一个优秀的女爆炸手。
在赵守福和其他老民兵的徒弟中,几乎个个都是这样百折不挠,顽强不屈。青年民兵赵炳泽学“飞行爆炸”,起初不得要领。一个老民兵对他说:“你父亲当年用这种爆炸方法,炸死过敌人。下这种雷,不光要胆大,而且要熟练,动作要快。”这个老民兵指着前面一条大路说:“敌人要从东面来,我们要插到他们前面炸他们,你去执行这个任务!”赵炳泽带上地雷,飞也似地向西奔去,到了埋雷地点,一卧倒,只用一分多钟就把拌雷下好了,接着滚下沟去,隐蔽起来。老民兵过去一检查,不合要求。赵炳泽只好爬起来重新埋地雷,他一遍一遍地演练,老民兵一步紧一步地严格要求。连续练了十几个中午。有一次他摔倒了,膝盖擦去了一层皮,鲜血直流,他一想,演习场就等于战场,咬了咬牙,抱起地雷又跑,跑过去又埋。经过这样刻苦锻炼,老民兵们才验收了他这个埋雷的动作。青年爆炸手赵春正为了象老民兵那样,能在复杂的条件下,神出鬼没地用地雷杀伤敌人,常常在夜间背上地雷在野外练习埋地雷技术。
这样,青年民兵们不仅把老民兵在战争年代使用的三十多种埋雷方法学到了手,而且同老民兵们一起,在部队的帮助下,运用反坦克雷的原理,创造出一批新雷;运用电发火的原理,创造出一种威力更大的连环雷。老民兵们使用的地雷和埋雷方法只能炸敌人的步兵、骑兵和汽车,现在他们还可以炸毁敌人的坦克和水上的登陆器材。
× × ×
比武大会上,赵守福和其他爆炸大王带领着他们培养出来的爆炸手,表演完地雷战之后,走到前来观看他们表演的贺龙元帅和罗瑞卿大将面前。两位领导人兴奋地对他们说:这是民兵的好武器,每个民兵都应该学会。你们一定要把地雷技术传给儿子、孙子,使这一革命的传统武器永远留传下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