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在美丽的中非共和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1-25
第4版()
专栏:班吉通讯

在美丽的中非共和国
王纬
去年九月间,记者随同我国对外贸易部副部长卢绪章率领的中国政府友好代表团,访问了新生的中非共和国。
处在非洲内陆的中非共和国,并不象人们所设想的是一片荒原或砂碛。我们从喀麦隆首都雅温得乘飞机到班吉,从飞机上下望,沿途尽是绵延不绝的森林,郁郁苍苍的群山。就是被称为“荒野”的地区,也长着一人多深的草丛、芦苇。中非还是赤道非洲的水乡。南面有乌班吉河,北部有沙立河,河网就象一张叶脉,遍布全国。首都班吉正好在乌班吉河的北岸,和利奥波德维尔刚果隔岸相望。乌班吉河在这里象一条绣带,由东往西迤逦注入刚果河。班吉树木葱笼,景色如画。
当我们前往参观班吉西南一百二十五公里的拉巴耶省布科科的“热带农作物研究所”的试验场时,沿途穿过茂密的赤道森林。“旅人树”象一把把巨伞矗天而立,丛丛翠竹又宛如中国的江南。那些不知名的奇花异木,更是目不暇接。
布科科是中非的农业中心,那里培植着咖啡、可可和高产的“埃斯赛萨”咖啡新品种。布科科还生产可拉、柑橘和粮食,我们在那里还看见引自中国、美洲和马尔加什的昙花。
中非河道纵横,因此它有着农业所需要的丰富的水源,这在非洲是得天独厚的。我们站在布科科的锦绣田园里,不禁同声赞叹这个国家的富饶和美丽。
那天,拉巴耶省省长用棕榈酒招待我们,这种乳白色的液汁,散发出一种棕榈的芳香,香甜可口,非常富于营养。这位年青的省长说,“这是中非人民用来招待客人和朋友的传统的饮料,我们中非到处都有棕榈树,为什么一定要喝法国的葡萄酒和香槟呢?”最近从中国访问归来的总统府秘书长克莱芒·哈桑说,他在中国看到许多人民日常生活必需品是利用天然资源制成的,许多还是野生的。他说:“这些东西在中非遍地都是,我们应当学习中国那样物尽其用,不要样样依赖从外国进口。”中非的许多朋友们在同我们的接触中,表现了同样的愿望:要以自己的资源来建设自己的国家。达科总统感慨地说,“我们是躺在没有开发的‘金床’上的呵!”
事实也是如此。中非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是一个富饶的农业国家。全国每年农产品出口达二万二千多吨,价值约二十八亿中非法郎。国民收入的一半来自农业。在中非有十六万多公顷的土地种植棉花,一九六二年产皮棉四万吨。经济作物更是中非的重要产品,咖啡年产七千四百吨,烟草四百多吨,此外还有橡胶、棕榈、麻、花生。而近年来可可、胡椒已经成为大有前途的作物。
中非的钻石我们早已闻名,一九六三年产二十五万克拉。可惜我们没有机会去看钻石矿,可是有一天我们沿着一条过去运金矿的小道去达马拉参观了布尔管铁矿。在一个荒无人迹的森林里,中非朋友指引我们找到一处含铁量达百分之六十八的一个铁矿的露头。随手拿起一块矿石,晶晶发亮,象黑金一般。据初步估计,这个铁矿的矿脉长达二十公里。现在中非政府正在进行勘探工作,这个沉睡多年的宝藏,不久即将变成中非人民的财富。
从一八八六年法国在中非设立第一个据点起,在将近一个世纪中,殖民者没有给中非修一寸铁路,或疏浚过一段河道。而他们在这里贩卖奴隶,夺取中非的钻石,廉价收购中非的农产品,使中非人民完全处于被剥削的地位。
自从一九六○年中非共和国独立以来,开始走上发展民族经济的道路。几年来先后建立了陶器厂、砖瓦厂、炼铁厂、麻袋厂、榨油厂等。处于非洲心脏的这个内陆国家,目前仍然面临着殖民统治留下的不少困难,因此中非共和国的政府和人民正在努力消除这方面的困难。
中非人民在独立前进行了长期的反帝爱国斗争。一九四七年具有民族主义思想的巴特勒密·波冈达创立了“黑非洲社会进化运动”。但正当中非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的时候,一九五九年三月二十九日波冈达突然因不明不白的飞机“失事”而遇难了。中国代表团到了波冈达的墓地,向这位中非爱国者献了花圈。在波冈达长眠的地方,飞机失事的地点邦戛,原来是一片荒野,现在已变成了一个有几千人居住的村落。
中非人民现在正在开始建设自己的祖国。尽管有困难,但是他们对未来仍然怀着美好的希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