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6阅读
  • 0回复

哪笔“账”上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2-02
第2版()
专栏:活跃在各地报纸上的活思想

哪笔“账”上算
上海球厂科室人员和工人在考虑利用碎皮问题的时候,曾经发生过一场争论。有人认为,用碎皮做球,工时多,产量低,利润小,不上算;但也有人认为,利用碎皮做球,国家物资得到充分的利用,社会需要的产品也增加了,因而是很上算的。
《解放日报》在报道这条消息时,发表编后说,两种意见,反映了两种算账的角度。前者只算本企业的小账,似乎有点不上算;后者算国家的大账,的确很上算。
利用碎皮制球,比用整皮制球,工时要多用一些,利润可能要低一些。但这并不是绝对的。从上海球厂的实践来看,因为他们首先考虑到国家的利益,认为不能因为用碎皮做球慢一些,就把能利用的皮也不利用了。正是这种强烈的责任感,促使他们挖掘各方面的潜力,改进操作技术,提高生产效率,结果,既完成了上级安排的生产计划,又在不增加劳动力和设备的条件下,增产了六千九百多只小足球,为国家增加了数万元的资金积累。
编后说,上面说的是一笔经济账。这笔账还是容易算的。更重要的是,他们通过利用碎皮,上了一堂活的政治课,使勤俭建国的方针在思想上扎了根。这笔账是无法用任何数字来计算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