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9阅读
  • 0回复

活跃在各地报纸上的活思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8-14
第2版()
专栏:活跃在各地报纸上的活思想

活跃在各地报纸上的活思想
劳逸结合是党多年来提倡的一条重要方针。
许多读者分别就他们单位贯彻执行这一方针的情况写信给报社,有的提出一些问题要求解答,有的对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要求帮助分析。《北京日报》在答读者问栏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些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值得重视。
怎样正确看待生产高潮
看一个单位的生产高潮是不是起来了,是不是组织得好,绝不是光看他们开了多少个大会,提出多少指标,有多少人加班加点。主要应该看:政治思想工作是不是深入了?干部是不是坚持劳动和到第一线解决问题?广大职工的政治觉悟是不是进一步提高了?是不是勇于克服困难?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是不是扎扎实实地开展?企业管理是不是有改进?生产中的关键问题解决了几个?生产水平是不是有新的突破?是不是赶上了先进水平?国家计划是不是出色地完成了?一句话,要看干部和群众的精神状态和生产上的实际效果。
如何支持群众革命热情
群众的革命热情,是搞好生产最重要最宝贵的因素。
群众的干劲起来了,领导就赶紧深入下去,加强领导、加强组织工作,把群众的热情引向解决生产关键问题,引向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引向改善劳动组织和改进企业管理,注意劳逸结合,关心群众生活。这样,群众的热情就能持续高涨,就能在生产上发挥最大的作用。
相反,当群众的干劲起来以后,领导上不是加强领导,而是听其自流;不是当冷静的促进派,而是脑袋发热,搞过多的活动和会议,提倡加班加点,搞不必要的突击。这样做并不能使生产持续上升,即使一时上去了,还会下来;这样做实际上是没负起领导的责任,是另一种形式的向群众泼冷水,是另一种形式的官僚主义。
问题是加班加点不必要
有的单位在某种特殊情况下,需要一定的加班加点,但这样的单位,这样的时候是少数。现在的问题是,有些单位的加班加点并不必要。比如,本来可以不加班加点,为了保险和自己方便,也搞加班加点。又如,本来依靠群众,大家出主意,革新技术或者改善劳动组织就可以完成的,但是,不愿去费这份脑筋。还有一些加班加点是管理不善造成的。
问题的症结在于:到底依靠什么提高生产、完成任务?有些同志一遇到硬任务就首先想到发动群众,开动脑筋,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通过巧干挖潜力;而有些同志一遇到硬任务就首先想到加班加点,这些同志可以说是生产战线上的懒人和笨人。
思想政治工作依靠什么
现在有些单位劳逸结合安排得不好,一个重要原因是会议过多过长。这和有的同志的看法有关系。他们认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就得靠多开会。这是一种误解。
会议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法之一,但绝不是唯一的方法。最经常、最大量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渗透在日常的生产、工作、学习、生活中的,是靠发动干部、党员、团员、积极分子和广大群众,在劳动中,在宿舍里,针对活思想,做个别工作。如果光靠开会,或者主要靠开会,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不活,也做不好的。
开会也应该少而精,领导干部要坚持蹲点和调查研究,可开可不开的会坚决不开;必须开的会议一定要事先做好准备,保证开好;可以开短的会议绝不要开长;可以合并的会议坚决合并。
领导干部要学点辩证法
现在工农业生产的形势很好,大家的心气都很高,各部门各系统都希望把自己的工作做得出色一些,都希望多办一些好事情。这种愿望是很好的。但是,必须把需要和可能结合起来。如果超过了客观可能,好事情就会走向它的反面,就会成灾。或者是次要的东西挤掉了主要的东西;或者是到处开花,都不结果;或者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在同一时期布置了大量的“重要任务”,把基层干部和群众弄得很被动,很疲劳。
要正确地解决劳逸结合问题,领导干部就要加强群众观点,就要好好学习毛主席的哲学著作,学点辩证法,认真改进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避免形而上学和烦琐哲学。比如,要正确地理解现象和本质、形式和内容、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数量和质量的关系等等,这不仅使我们能够更加正确地处理劳逸结合的关系,对于从根本上提高我们的思想和工作水平,也大有好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