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9阅读
  • 0回复

下乡去——诸暨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12-02
第6版()
专栏:革命新风到田间

下乡去
——诸暨见闻
浙江省诸暨县是古代画家王冕、陈老莲的故乡,离城二里还有西施浣纱溪的遗址……。但是,人们一来到诸暨县城,看到和想到的却不是这些名胜和思古之幽情,而是一片沸腾的革命气象,是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以后出现的崭新情景。
城镇街上的行人并不算很多,如果仔细地观察,可以发现除了提着竹篮在街上买菜蔬的居民和半农半读学校的师生们正在劳动以外,便是些来去匆匆的县干部了。他们刚刚总结了前段下乡的经验,如今有的人挽了裤脚管,背了行李重又上路;有的人挑了行李,带上雨伞奔向通往深山的汽车站。“下乡去!”“到贫下中农当中去!”在诸暨县的干部中,不仅是口号,而是实际行动了。县委会提出了县级机关的大部分人要在农村,大部分时间要在农村,大部分问题要在农村解决。他们照这样做了,而且初步尝到了甜头。有人无限感慨地说:“过去我们是‘三脱’——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脱离政治。整天坐机关,让会议、表报包围着,茫然若失。如今在乡下,一出门就看到了水稻,一下田就参加了劳动,一回到住处就遇到了贫下中农,工作怎么能没有变化呢!”县统计局,过去有十一位同志整天守在家里,还忙得不行。现在,只有四位同志,经常要下乡,工作反而更深入,更有条理了。县商业局的同志们在安平公社的生产队里蹲点,发现社员买油盐等日用品要跑很远的路,这说明农村商业网还分布得不完全合理。他们立即解决了这个问题:有的地方增设了销售点,有的地方建立了流动货车,今年农忙时节,全县就有一百多个货郎车、货郎担下乡,社员都拍手称便。县手工业局的同志们在和社员同劳动中,找到了打稻机长期滞销的原因:一来照搬外地图样,不适合本地使用;二来机器笨重,价钱较贵。于是局长同志和手工业工人亲自向农民请教,改进了式样,结果赶制的一百多台打稻机很快地就卖光了。很多同志表示,下乡工作越干越有劲头,要做的工作可多着哩。
最近,县里刚开完贫下中农代表会和县妇女代表会议。两次会上一共给县里提了七八千条意见和要求。县里很重视这些意见,分别印了两大厚册,全县在边讨论,边改进。贫下中农真正起到了监督和帮助干部的作用,而贫下中农那种热爱党,对革命无限忠诚、坚定的精神,更深深地教育了干部们。县兽医站的一些同志,以前见了人不好意思说是搞兽医工作的,只笼统地说是医务工作者。这样一种精神状态怎么能更好地为贫下中农服务?现在他们以搞兽医工作为光荣,不管山高路远,深更夜半,只要贫下中农一声招呼,他们是随叫随到,常常就在牲口棚里伴着病畜度过一个又一个的夜晚。当他们抛去了个人杂念之后,从来没有给牲畜做过大手术的人,在一种政治责任心的驱使下,竟敢给母牛做剖腹手术。为了怕有意外,还邀上了县人民医院的外科医生。若在以前,县人民医院的医生未必能够同往,如今大家的心里都有了贫下中农,虽然治人和治牛马是两码事,只要能帮助贫下中农解决困难,人们怎么会吝惜自己的力气呢!
县级机关作风上的转变,还可以从一些细小的地方看出来。有人向我介绍,多年以来县人民委员会的门前总有持枪站岗的守卫,现在由传达室和群众接待室代替了他们的工作。群众到县里来方便多了,人们不再把机关看成衙门。还有,过去县里开会,只是一个电话通知下去便算数,现在有许多会尽量少开或不开;或者移到下边去开。这次,当贫下中农代表、妇女代表来到县里开会的时候,县级机关的干部,包括科、局长干部在内,都手推小车到汽车站上去接代表,抢着给代表搬运行李,闹得代表们直不好意思。代表们就住在机关里,干部和群众朝夕相见,关系十分密切。这不仅是形式上的一种变化,而且是干部们从思想感情、立场态度上靠近了贫下中农。彼此不是官与民的关系,不是上级与下级的关系,而是知心的朋友,亲密的同志,是心心相连的阶级弟兄。这是县委会高举革命化旗帜的胜利,是党的政策和教育的威力,是同志们自觉革命的结果。
当我离开县城去公社访问的途中,又碰到许多下乡的同志。他们有的是为农民建桥筑路去的,有的是送文化下乡的,有的是加强民兵工作的,还有一些是从省里来下乡工作的。就在深山里的一个生产队里,我便看到省轻工业厅的同志们,正提了一竹篮香榧壳走,说是回去以后要化验一下,看到底可以提炼出多少芳香油来,好为山里农民增添一项副业生产。
夜里,我在公社附近的皂溪供销社里寻宿,一位经常进山送货,采购土产的同志告诉我:“现在不光是干部下乡,连县剧团也组成了小分队,到我们这边远的山沟里来了。你来得不巧,他们刚走了两天。演戏那两天可热闹了,附近山里的群众有跑十几里路来看戏的。演的都是有名的革命现代戏,革命文化也下乡了。”临睡以前,他又兴奋地告诉我:“不瞒你说,我们供销社的领导机关,也常往我们下面跑。今年,就有打北京来的两位同志到我们这小店里来跟班劳动!现在,他们早就回北京去了,他们在工作中给了我们许多帮助,也给了我们很大的鼓舞,我们和他们一直保持着联系。……”
在我和诸暨县的同志们接触当中,我发现他们都乐于到乡下去,到最偏僻的深山里去,到比较艰苦的地方去。他们最高兴谈论的是贫下中农的要求,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是要在诸暨县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新农村。人们的心里想着贫下中农,人们的脑海里也有了一幅美好的图景,而他们工作中的每一个进展,正在为这幅美好的图景编织针线。他们工作繁忙,干劲十足,以致关于那自幼好学的王冕,作《水浒叶子》的陈老莲,以及浦阳江上有关西施的传说,他们都没有来得及向客人介绍。没有,关于这些,他们连一句也没有向我提起过。
姜德明 文
苗地 画(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