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阅读
  • 0回复

关于调查研究方法的几点体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6-01-03
第5版()
专栏:

关于调查研究方法的几点体会
刘林元
往往有这样的情况:有的同志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主观上也很努力,出了不少力,吃了不少苦,就是调查不出名堂来,搞出来的东西往往不能反映客观实际情况。这是什么原因呢?
我觉得调查研究的方法问题,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调查研究中的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方法是错误的,唯物辩证法是正确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并不是所有的同志都解决了这个问题。对我们这些缺乏实际工作的青年学生来说,更是如此。现就自己在实际工作中吃过形而上学的苦头,尝过唯物辩证法指导工作的甜头,谈几点体会。
不带框框,一切从实际出发
调查研究是为了认识客观实际情况,找出它的规律,来指导我们的行动。调查研究必须自始至终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不带框框。
框框是主观主义的东西,它不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是人们头脑中虚构出来的。框框又是形而上学的东西,因为客观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而框框据说是永久不变的,到处可用的。带着框框下去了解情况、调查研究,决不会象主席教导我们的那样,详细地占有材料,通过分析研究,从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而必然是主观套客观,主观地、片面地搜罗一些事物的现象,去填充预先设计好的框框。这种主观主义加形而上学的调查研究,必然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巨雷,偏听偏信,取其所需。“调查研究”的结果,除了背了一筐东拚西凑的材料回来,剩下的就是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和错误的结论。
调查研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不带框框。但并不是在调查研究之先就不要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不要学习外地成功的经验,不要有明确的目的或初步看法。党的方针政策必须认真学习,它是我们工作的思想指导。但是,党的方针政策适合于全国一般情况,而要在本地区具体贯彻,必须从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找到具体的工作方法。外地的成功经验也要认真学习,但学习要采取正确的方法。矛盾有它的特殊性,具体表现不同,因此,学习外地成功的经验,不是去记取某些具体材料和现成结论,把它当作框框来到处搬用,而是学习他们发现矛盾、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调查研究之先,总会有某种目的或初步意见。但是,我们应该在实际调查研究过程中,不断检验原有的看法,或者加以补充、丰富,或者修正以至根本推翻它,而不是把它作为框框来套客观现实。
框框的产生,有的是认识方法上的问题,也有的是态度问题。有的人有个人主义情绪,为了个人的目的,带着框框下去收集材料,搞调查,为他的观点找证据,以达到个人主义的目的,这就是态度问题。但在我们革命队伍中,更多的是属于认识方法上的问题。有的人之所以有框框,是由于他们把自己的经验或者别人的经验捧若神明,视为永久不变的东西;或是由于他们把书本当成框框,书本怎么说他就怎么干。这是框框产生的两个根源。前者属经验主义,后者属教条主义。知识分子很容易被书本框住,理论脱离实际,好搬死教条。又因为年轻,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也容易为别人的经验框住,对别人的经验不加分析,全盘接受。
凡事都要“一分为二”
调查研究是为了认识客观事物。客观事物本来是一分为二的,所以我们也必须用一分为二的方法来观察事物、分析事物,才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真实情况。当前我国社会还存在阶级和阶级斗争,农村基层干部在当前阶级斗争中受到不同的影响,有不同的表现。群众中由于阶级立场不同,觉悟水平不同,认识方法不同,所以对干部也会有各种各样的反映。其中有的是正确的,有的不完全正确,甚至是错误的。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我们就会接触到这些不同的现象,不同的言论,我们都必须好好听一听,想一想,作客观的分析,才能对客观事物取得全面的认识,否则就会犯片面性的错误,把事情搞坏。
我在农村工作时,社员群众对一个生产队的队长有各种反映。当时,我们听到群众反映他有一系列缺点和错误,就认为问题一定严重;听到有人说队长是好的,就充耳不闻,根本不去考虑。在这种“问题严重”的思想指导下,我就对他缺少积极热情。这样一来,事情反倒不好办。我心里还以为自己的阶级观点很明确,一定是他有鬼!
是他有鬼还是我没有对他一分为二呢?分析结果,是我没有一分为二对待他,只看到他的问题,而没有看到他的成绩、优点,他当然不服。
我们又用一分为二的观点重新认识了这一个队长。他贫农出身,祖辈三代要过饭,父亲是在旧社会饿死的。本人一九四八年参加解放军,到过朝鲜前线,立过二次三等功,入了党。在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时期,他一直走在前头,吃苦耐劳。一九六一年任生产队长之后,一贯劳动积极,从不计较工分。他爱护集体。一九六三年冬他去仪征为队里买牛,本来可以连人搭牛乘汽车回来,但为了给队里节约四十元钱,牵牛徒步走了五天,一路上怕牛挨冻,在滴水成冰的数九寒天,脱下自己的棉大衣披在牛背上。社教运动中,生产队母牛下了小牛,他彻夜不眠,守在牛棚里细心照料。但由于文化水平低,工作方法有些简单,得罪了一些人。把他的成绩和缺点比,成绩是主要的。经过这一次分析,眼睛一下亮了许多。他基本上是个好干部,是我们的阶级弟兄,有缺点错误,应该热情帮助他。有了这样的认识,我对他的态度也随之转变了。首先肯定了他的成绩和优点,也严肃地指出他的问题,要他以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革命,并且热情地帮助他解决了一些具体困难。他更加积极起来,主动搞好生产,自觉革命决心也很大。
我深深体会到用一分为二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太重要了!离开一分为二,就不能全面地、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就会犯主观性、片面性的错误,给工作带来损失。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法就是按照无产阶级的阶级观点,对一定的阶级、一定的人进行全面的、历史的分析。对这个生产队长来说,也就是既看到他的阶级出身,在过去阶级斗争中的表现,也看到他在当前阶级斗争中的表现,并以当前的表现为主。既看到好的方面,又要看到他的缺点错误,从这两方面中找出基本方面,确定他的阶级本质。对于他的缺点错误,既要分析主观原因,又要分析客观原因;既要分清阶级根源,又要分清认识根源,而不是一概归于思想意识的不好。一分为二的辩证分析法运用于社会历史现象,就是阶级分析法。离开一分为二的阶级分析,必然得出片面的错误结论。只有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坚持一分为二,对具体的人进行具体的阶级分析,才能正确认识客观实际情况,做好工作。
紧紧抓住主要矛盾
我们在一个生产队蹲点,发现这个队的生产不够理想,比别的生产队落后。究竟是什么道理呢?我们想把原因找出来。
根据初步了解,队里生产搞得不好有以下几个原因:一部分土地土质不好,肥料不足,出勤率不高,生产资金不充裕。另外,队里还有个“队办”副业——纸厂。但这些因素中,哪个是主要因素呢?影响生产的主要矛盾在哪里?
我们原先以为是土质和肥料的问题。但是跟别的队一比,这个队土地多,除了土质差的以外,每人平均数还比别队多。肥料应该也不成问题,五条牛的牛粪,集体还养了二十多头猪,社员家还养猪。猪粪人粪之外还有两只泥船可扒泥,加上国家供应的化肥,这些肥料全用上并不少啊!那么是什么问题呢?出勤率不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关键究竟在哪里,一时找不出来。后来,专为生产开了个贫协、队委、积极分子和老农联席会议。会上一个贫协委员说:“纸厂不关门,生产就难搞好!”到会的人都有这样的看法。这下提醒了我,经过与群众一起分析,认定纸厂是队里生产搞不好的关键。因为办厂的方向道路不对头,纸厂不恰当地占用了生产队百分之三十——百分之四十的劳力。有手艺的社员出去了,他们担心集体农业生产搞不好,还是自己出去做工,赚几个钱过日子。在家劳动的社员也有点泄气。这样,生产怎么能搞好呢?不仅如此,纸厂还抽调了集体生产资金,直接影响了农业生产。经过这一分析,主要矛盾抓住了。这个矛盾不解决,农业生产就搞不好。生产搞不好,其他矛盾也解决不了。事实证明了这一着抓得对。纸厂停办以后,我们对社员进行了种田为革命、以革命精神种田的教育,加上其他组织措施,出勤率就迅速上升到百分之九十五甚至百分之一百,肥料也能及时下田,社员们的生产劲头很高。今年麦收,三麦平均亩产较去年增产七成以上。
我们深深体会到,调查研究要正确认识客观事物,就要占有丰富的感性材料,透过现象掌握事物的本质。而事物的本质是由主要矛盾,特别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所以,调查研究中一定要努力捕捉事物的主要矛盾。调查研究就是为了解决主要矛盾的。只有紧紧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了它,其他矛盾才会迎刃而解。所以调查研究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捕捉主要矛盾的过程。
不断反复地调查研究
事物的本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藏在现象的后面,光靠我们对它一次两次的接触,是捉不住它的。特别是一些比较复杂的事物更是如此,必须反复进行多次调查研究,才能了解到它的真实情况。
一个下中农出身的贫协委员,我们通过了解和跟他本人接触,觉得这个人劳动很积极,社会活动也能积极参加,给我们一个好印象。可是过了一段时间,跟他接触的次数多了,时间长了,了解得更多了,觉得这个人自私,要补助粮食。又过了一段时间,才对他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他的本质是好的,积极参加运动,敢于与坏人坏事作斗争,关心集体,但他也有个人主义思想。不过,要补助粮是有客观原因的,因为他夫妻两人都是大劳力,又没小孩。我们不了解情况。没有关心他的生活,他把困难提出来了,这怎么叫自私呢?
对一个人的认识是这样,对一个复杂的事物或者社会现象,更不是一次调查研究所能完成的。因为客观事物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事物发展了、变化了,我们就不能守着老一套,而必须重新到实际中去,对变化了的事物进行调查研究,取得新的认识。所以,一次调查研究之后,就不能认为一劳永逸地解决了一切问题,而必须不断反复地调查。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有主观落后于客观形势的情况,客观形势变了,而人们的认识还没有变,跟不上形势的发展。这一方面是由于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的认识赶不上形势的发展。但在通常情况下,则是由于人们懒于对客观情况作经常地、反复地调查研究,守着老一套,凭着老经验办事。这样,认识上没有不犯错误的。
* * *
正确的方法对调查研究是重要的,但方法要人去掌握和运用。假如对调查研究没有正确的态度,再好的方法也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毛主席说:“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七九○页)我们应该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和虚心、踏实的正确态度。有了正确的态度,掌握了调查研究的方法,才能真正把调查研究工作搞好。
(上面两篇文章,原载一九六五年《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第九卷第一期,本报略有删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