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6阅读
  • 0回复

风雨飘摇中的英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6-01-11
第5版()
专栏:

风雨飘摇中的英镑
经芳
战后,英镑一直处在危机中。从战后到一九六四年,十几年内,英镑发生过八次危机。
第一次危机发生在一九四七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英国经济遭受很大破坏,海外投资损失四分之一,商船吨位减少百分之二十五,海外重要市场被美国占领。战后,英国工业生产下降,出口力量薄弱;同时国内商品缺乏,大批进口美国货物,对美元区贸易逆差很大。一九四六年到一九四七年,英国对美元区贸易和非贸易收支逆差共八亿多英镑。
战后,英国黄金外汇储备逐年下降。战前,一九三八年,英国有黄金外汇储备六亿一千五百万英镑,一九四七年下降到五亿多镑。一九四七年,英国对外英镑债务为三十九亿余英镑。
一九四五年十二月,英国由于经济困难,向美国借款三十七亿五千万美元,用来购买美国商品。美国则借此迫使英国同意限期取消外汇管制,在一年内实行英镑自由兑换。
一九四七年七月十五日,英国履行向美国借款所承担的条件,实行英镑自由兑换,仅仅五、六个星期,英国的黄金外汇储备便损失十亿美元以上。同年,八月二十日,英国不得不停止自由兑换,恢复外汇管制,暂时堵住黄金外汇储备大量流失的缺口,勉强把战后英镑第一次危机缓和下来。
第二次危机发生在一九四九年
一九四八到一九四九年,英国对美元区贸易与非贸易收支逆差为五亿三千万英镑。一九四八年年底,英国黄金外汇储备下降到四亿五千七百万英镑。
一九四七年八月,英国停止自由兑换,恢复外汇管制后,除去美国和某些拉丁美洲国家的美元区账户上的英镑可按官价兑换美元外,其他外国账户上的英镑都不能兑换美元。这类账户上的英镑持有者设法逃避英国外汇管制,在国外自由市场上按低价出售英镑,冲击英镑的法定汇价。
一九四八年下半年,美国经济出现危机。美国为了摆脱危机,竭力向外扩张,夺取更多的投资场所和销售市场,并迫使英镑贬值。一九四九年夏,美国加紧对英国施加压力,策动比利时、意大利向英国进行威胁,英镑如不贬值,比、意即将对美元和英镑实行差别汇价。美国在市场上大批抛售英镑,英镑汇价不断下跌,美国还操纵交易所行市,促使英国政府债券行市大跌。当时,英镑贬值的风声日益紧迫,进口英国货的外国进口商,预计英镑将要贬值,尽量延迟付款,而对英国出口的外国出口商,则怕英镑贬值而要求立即付款。一九四九年九月十八日,英国政府被迫宣布英镑贬值百分之三十点五。
英镑贬值以后,一个星期之内,就有二十七种货币跟着贬值,到一九四九年十一月底,货币贬值的国家共有三十五个(包括英国在内),形成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货币大贬值。
第三次危机发生在一九五一年
一九五一年,英国参加美帝发动的侵朝战争,军费激增,军备竞赛阻碍了英国的出口。一九五一年下半年,纺织品销售危机又严重打击了英国消费品的出口;同时,原料价格暴涨,而制成品出口价格上升得很缓慢。进出口价格对比的恶化,促使英国贸易逆差大大增加。一九五一年,英国贸易逆差高达七亿五千万英镑,贸易与非贸易两项合计逆差达四亿多英镑。一九五一年六月底,曾经一度增加的英国黄金外汇储备急速下降,至年底下降到八亿三千多万镑。同年九、十月份,由于国际收支紧张,外汇情况恶化,英镑又遭到威胁。纽约的英镑期货交易市场上出现了大批抛售英镑的现象,十月中旬,英镑下跌到二点三八美元。英国报刊广泛流传着英镑应实行波动汇价,即在一英镑合二点四零美元的水平上下波动。
当时英镑为什么没有贬值呢?主要原因是英国政府考虑英镑贬值,会促使进口价格上涨,而出口物资有限,贬值又不能促使出口扩大。同时,美国在侵朝战争中,不希望它的侵略伙伴因货币措施影响经济军事化。一九五一年十月,英国大选,保守党上台,大力缩减食品、民用工业部门所需原料及某些消费工业品的进口;十一月,英格兰银行贴现率由百分之二提高到百分之二点五,并继续冻结工资,降低劳动人民生活水平。国际收支逐渐好转,英镑汇价才停止下跌。
第四次危机发生在一九五六年
一九五六年秋季,埃及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英国勾结法国、以色列,对埃及进行武装侵略。国际形势的紧张造成了金融市场上抛售英镑的风潮。从一九五六年八月起,英镑汇价一直在很低的水平上波动,国内资金迅速外逃。十一月底,黄金外汇储备下降到七亿二百万英镑。
为了应付困难局面,英国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借款五亿六千多万美元,同时与该组织商定,必要时还可获得七亿三千九百万美元的额外贷款。此外,英国要求美国和加拿大同意延期偿付战后初期所借债款。这样才把英镑危机暂时缓和下来。
第五次危机发生在一九五七年
一九五七年第三季度,传闻西德马克即将升值,英国资金大批逃向西德。一九五七年七月,英国黄金外汇储备为八亿多英镑,九月底,下降到六亿六千万镑,英镑汇价大大下跌,爆发了战后第五次危机。九月十九日,英格兰银行将贴现率由五厘提高到七厘,吸引资金回流,同时西德由于欧洲支付同盟各国纷纷要求西德限制资金内流,将西德联邦银行贴现率由百分之四点五减为百分之四。十月初,英国流向西德的资金开始回流。此外,英国提用了美国进出口银行的贷款二亿五千万美元,十二月份又再度要求延期偿还美国和加拿大的贷款,才算勉强度过了这次危机。
第六次危机发生在一九六一年
一九五八年,英国整个国际收支顺差八千六百万镑。这是战后英国国际收支情况较好的一年。但是,好景不常,到一九六一年,英国过去吸进的国际游资,汹涌外流,英镑接连遭到冲击。
一九六一年,英镑遭到大规模的冲击是从三月西德马克升值以后开始的。三月六、七日,英镑对美元汇价暴跌至二点七九零六二五。三月八日,西欧八国中央银行(法、意、荷、比、西德、瑞士、瑞典、英国)达成一项“巴塞尔协议”,同意把收进的英镑不立刻兑换成美元,以减轻对英镑的压力。同时,还订立一个联合贷款额度。此外,上述八国还发表联合声明,说明各国货币汇价不会进一步调整,英镑风潮才暂告停歇。
一九六一年六月下半月,风传“巴塞尔协议”失效,英镑又遭到比三月更为猛烈的挤兑。七月间,对美元汇价低到二点七八五;黄金外汇储备由五月份的十亿三千七百万镑,下降到八亿七千多万镑。英镑面临贬值边缘,形势十分危急。七月二十五日,英国宣布将银行贴现率从五厘提高到七厘,同时向国际货币基金借款十五亿美元,英镑才缓过一口气,汇价由稳转升。在内外紧急措施之后,英镑才逃过了再度贬值的灾难。
第七次危机发生在一九六三年
一九六三年一月底,英国同西欧六国举行的参加共同市场的谈判宣告破裂,英国报刊又公开谈论贬值,外汇市场接连爆发两次抛售英镑风潮,英国黄金外汇储备损失三亿美元,靠西欧其他各国中央银行提供短期信贷二亿五千万美元暗中支持,才度过难关。
第八次危机发生在一九六四年
一九六四年英镑情况十分险恶,上半年就因贸易逆差扩大,短期资金大量外逃,英镑汇价大跌。二月二十七日,英格兰银行将贴现利率由四厘提高到五厘,情况才逐渐缓和。六月以后,因国际收支继续恶化,人们对英镑信心动摇,英镑对外汇价又节节下跌。十月十六日英国大选后,工党上台,为应付国际收支危机,先后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动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备用信贷十亿美元,对制成品半制成品的进口征收百分之十五临时附加税,将英格兰银行贴现利率由五厘提高到七厘的危机水平。但是,这些措施并不足以安定人心,一般人认为,工党政府面对英镑危机,惊慌失措,举棋不定,势将实行贬值。在外汇市场上,英镑依然遭受很大压力,不但外国人大量抛出英镑,英国居民也抢购外汇,英镑汇价处于极端危险之中。十一月二十五日,英格兰银行宣布向西方十一国中央银行(美国、法国、西德、意大利、荷兰、瑞士、瑞典、比利时、加拿大、奥地利、日本)和国际清算银行借得短期信贷三十亿美元,英镑危机才暂告缓和。
战后,英镑危机频繁爆发,经常处在风雨飘摇之中。这是英帝国在政治上、经济上进一步衰落的反映。一九六五年以来,英镑地位依然十分衰弱,对外汇价相当疲软,随时有受到冲击的危险。尽管工党政府在竭力挣扎,英镑前景还是一片暗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